曹妍
摘 要:近年來,國家和社會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越來越關注,尤其是在教育領域,要求各個學科的教師應該重視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以實現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歷久彌新的發展。所以在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從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入手,對原有的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積極的更新,以拉近課堂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課;傳統文化;融合途徑
弘揚傳統文化已成為目前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的要求,這就要求小學綜合實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融入傳統文化,以更好地引導少年兒童去積極弘揚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但是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并不會在教學活動中融入傳統文化,這就要求教師要對傳統的教學活動做出改變和調整,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綜合實踐課程中弘揚傳統文化時存在的問題
(一)師資力量不足
綜合實踐課程是近年來許多學校新增的一個基礎教育課程,這就意味著從事綜合實踐課程教學的教師大多執教時間較短,在教學策略和教育理念上依然有著許多不夠成熟的地方。從師資力量的配備來看,許多學校甚至沒有專業的綜合實踐課程教師,很多時候這門課程都由班主任或者其他的科任教師來兼任,這就導致教師往往會出現精力不足的情況而使得教學活動趨于低效化。此外,教師對傳統文化和綜合實踐課程都缺乏足夠的理解,在教學的時候也只能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照本宣科的講解,這樣就使得學生的生活與課堂學習的內容之間存在明顯的距離,不利于學生對傳統文化進行弘揚與傳承。
(二)課程內容單一
目前的綜合實踐課程從教學內容設計上來看依然存在很多不夠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在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下,這一問題就暴露得更為明顯。由于教師的教學壓力過大,在綜合實踐的課程教學中必然會存在教學時間不足的情況,在進行授課的時候,教師只能以既定的教學課件來對學生進行講解,并不能夠結合傳統文化的內容去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更無法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對學生的塑造作用。
二、在綜合實踐課程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策略
(一)提高綜合實踐課程的師資力量
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嚴重制約著目前綜合實踐課程的開展效率,因此要將傳統文化的內容更好地融入綜合實踐課程之中,教師就必須要掌握合理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從整個課程的教學來看,學校應該提高綜合實踐課程的師資團隊力量,以專業化的教師團隊來領導整個課程教學的設計和進行,真正發揮傳統文化在綜合實踐課程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對綜合實踐課程中的傳統文化進行認真的設計以后,教師能夠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并且借助傳統美德的優勢來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比如,教師在進行《光的游戲》這一單元的教學時,其中涉及很多光學的原理和知識,教師應該尋找一個良好的策略來將這些物理知識與傳統文化的內容生動地結合起來。在“光的游戲”這一單元,教師需要讓學生對光線的存在和影子的產生都形成一個清晰的印象,這就需要教師掌握必備的物理學知識,在進行教學之前,教師也應該搜集與教學有關的物理學資料,來彌補自身知識的不足,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常識性錯誤。與“光的游戲”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相對的,皮影戲也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而許多教師對皮影戲的內容并不了解。所以,教師應該積極提高自己的素養,在備課階段就去搜集更多的皮影戲的內容,或者尋找一些皮影戲的介紹視頻等資源,以便進行課堂教學補充,將綜合實踐的課堂教學與皮影戲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密切結合起來,在吸引學生關注傳統文化的同時能夠更好地開展綜合實踐課程,讓學生對光線和影子的存在都有一個更加清晰的印象。
(二)借助傳統節日資源開展教學活動
在傳統文化體系中,傳統節日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內容,而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完全可以將傳統節日融入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之中,發揮傳統節日的特色來輔助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素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普遍較弱,教師的引導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而特色化的傳統節日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傳承優秀的民族精神,根植學生的文化自信,這有利于促進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合理養成。而且,傳統節日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這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同時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比如,在臨近清明節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一個專題教育,以清明節這個傳統節日為契機,從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入手,首先讓學生對清明節的來歷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搜集有關清明節的相關資料。在教學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先以一些問題來活躍課堂氣氛,比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大家的清明節都是怎么樣度過的呢?”班級中肯定有很多學生在清明節這天去掃墓或者踏青,那么教師就可以繼續提問學生:“有誰知道清明節為什么要去掃墓嗎?”而這就涉及清明節的獨特的習俗,從這個問題入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對清明節的習俗和淵源有更多的興趣。在了解清明節習俗的時候,教師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英雄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并且讓學生了解文明掃墓的重要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三)調動社會資源力量開展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課程中必然會涉及很多的課外實踐教學內容,而且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與其他課程有著明顯的差別,如果單靠學校的力量是很難完成整個的教學活動的,這就要求學校要與社區和當地政府積極取得聯系,為實現高效的綜合實踐教學提供條件。而且,傳統文化本身就根植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學生在學校的生活中反而很難接觸到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內容,這更加要求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讓學生在實際中更好地感受傳統文化的存在。
比如,在端午節臨近的時候,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有吃粽子的習俗,那么教師就可以從這個習俗入手,去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這個習俗產生的原因。在對端午節習俗進行了解的時候,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師需要與其他科任教師進行更好的配合,在這個時候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作品,并且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這一個傳統節日背后的精神內涵,而在音樂課上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欣賞有關端午節的歌曲,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在許多地方端午節會有龍舟比賽,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去觀看龍舟比賽,并且讓學生對觀賽過程中的所見所聞進行記錄,以觀后感的形式進行總結,以便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和交流,從而促進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的活動中融入更多傳統文化的內容,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為國家的現代化發展培養更多的高素養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梅.走傳統之路,入綜合之園:結合中國傳統節日進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研究的收獲[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9(6):24-25.
[2]江靜.基于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的小學德育綜合實踐活動研究:以S校為例[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75.
[3]劉平.農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與傳統節日文化整合的實踐研究[J].小學生:教學實踐,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