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露
摘要:經典誦讀教學作為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得到小學語文教師與其他相關教學工作者的重視,對其進行適應當下教學發展的改革,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經典誦讀;問題及策略
小學階段的語文經典誦讀活動承載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建立健全學生的人格,完善其價值體系均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還旨在讓他們從小就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讓他們通過經典了解中華歷史。
一、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實踐中常見的問題
站在實際角度來看,即便在新課程改革建設工作逐步深入的進程中,小學語文課程教師已經認識到了經典誦讀的關鍵性,并且每日都會在課堂上留出一些時間引領學生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但是多數課程教師仍舊存有一定的偏差,覺得經典誦讀其實就是讓學生深度理解經典文學的內在價值。為此,許多語文教師在進行經典誦讀期間,都會引領學生對經典文學做出分析,根本沒有在意學生是否理解了朗誦的內容,如此便會限制學生的思考范圍,無法將經典誦讀的實用價值展現出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在經典誦讀教學實踐中依然在延用守舊的授課方法,讓學生通過反復多次朗讀的方式開展經典誦讀教學,在這種單調乏味的環境下,很難提起學生的朗讀興致,乃至容易讓學生心生厭煩之感。基于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授課期間,如果想要強化經典誦讀效果,作為語文教師,就應意識到經典誦讀的關鍵性,在設計開展課程活動時,將誦讀內容與課程內容相融合,并且選用多樣化的授課方式,引領學生進行經典誦讀教學,使學生感知到經典誦讀的益處,基于經典誦讀增強學生個人的文學素養,繼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實力,唯有如此才能將經典誦讀的價值效用全部體現出來。
二、策略
1.基于教學情況開展誦讀教學
在教學實踐中,一些說明性或寓理性的教學單元并不能給國學經典的內容選取提供參考,這時教師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理解這些單元的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非教學內容本身。隨著學生語文能力的不斷提高,教學目的也不斷深化。在小學低年級學段,教學目標以識字為主,培養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在小學中年級學段,教學的重點在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與語言結構表達,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到了小學高年級學段,語文教學的內容升級到要求學生理解字義并靈活運用,把握文章主旨,掌握閱讀方法。因此,在選取誦讀內容時可以考慮教學的實際情況,在誦讀過程中輔助教學目標的達成。
例如,在二年級的時候可以誦讀《千字文》。《千字文》篇幅短小精悍,可以分成上下篇分階段進行誦讀。此時,學生已經學會用漢語拼音認字,故生字再不構成誦讀障礙。《千字文》四字成句,每組詞語都有含義,學生在誦讀時通過對譯文的學習增強詞匯積累。這種誦讀內容的選取完全遵循教學目標,豐富了教學形式,有利于學生在提高知識技能的同時增強人文素養,優化了教學效果。
2.立足國學經典誦讀比賽提高班級學生的理解程度
國學經典和語文學科有著比較強的關聯性,語文教師應該在新課改指導下重視進行經典誦讀教學,重視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國學經典的講解和弘揚,也應該圍繞國學經典對班級學生開展更高層面的知識講解與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基于小學生的思維邏輯和學習能力,本文認為語文教師也需要立足國學經典誦讀比賽提高班級學生的理解程度,鍛煉小學生的語言邏輯和情感理解能力。
例如,組織小學生進行“我眼中的國學經典”“我對國學經典的理解”等主題討論,談談學生們對國學經典的認知程度。語文教師也可以組織小學生開展國學經典的誦讀比賽,選拔誦讀小能手。語文教師可以立足國學經典誦讀教學提高小學生的語言運用、情感表達以及理解能力,也能在比賽活動中增加班級學生對國學經典內容的理解程度。通過實施這樣的課堂教學,語文教師能指導班級學生對國學經典進行學習和深度思考,更符合新課改所提出的能力培養要求。
3.開展多元化的經典誦讀教學
多元化的經典誦讀教學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將經典誦讀的范圍擴大,還要對經典誦讀的形式做出改變。首先,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選取適合學生的國內外經典文學作品,讓學生進行誦讀。其次,教師要增加經典誦讀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知識積累對問題進行解答,在學生真正理解了經典文學的意義之后,背誦也會變得更加簡單,并且學生還可以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能力得以全面發展。
4.通過語文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眾所周知,閱讀理解對學生整體的閱讀效果有很大影響。經典是非常有時代價值的文學作品,對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增加經典誦讀,可以激發學生思考和探索經典的真正含義。在這種思考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作為一種需要另類感覺的學習方法,背誦必須完全理解背誦經典的內在含義,然后才能完全由背誦的角色代替并完成背誦過程。
5.豐富課后經典誦讀活動,提升學生對經典誦讀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把學生對于誦讀經典詩詞的興趣提起來,才能夠提高學生在經典誦讀方面的學習效率。這就要求學校和教師給學生營造一種國學經典的校園環境和氛圍。例如,在每天上學前和放學后,學校在校園內播放古詩歌曲,讓學生形成聽經典詩詞的習慣。教師還可以在教室設置圖書角,鼓勵學生將名著或是與詩詞相關的書籍帶來與其他學生一起分享閱讀。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舉辦線上的古詩詞誦讀比賽,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多誦讀古詩詞,家校配合,家長監督,并上傳誦讀視頻到班級群。這樣的活動和比賽能夠激起小學生的好勝心,會為了贏得教師和家長的認可主動地去學習和誦讀。這種活動的效果不僅能夠達到學生誦讀古詩詞,還能夠增強家長和學生之間在學習上的交流和互動,讓家長了解學生學習的動態,同時也很好地利用了課余時間。
三、總結
總之,國學經典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有著極強的文學性和教育價值,也與語文教學有著緊密的聯系,在小學這個重要的教育階段,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組織學生們加強誦讀國學經典的實踐探索,分析當前教學的困境,培養學生的誦讀興趣,促進其文學素養和道德品質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達詠秀.國學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2019(08):134-135.
[2]葉秀明.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探討[J].讀寫算,2019(31):144.
四川省旺蒼縣佰章小學校 四川 廣元 62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