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茹
【摘要】對于聽力障礙學生來說,學習數學一定程度上是非常困難的,但是他們總能憑借頑強的意志力,通過各種渠道來強化數學學習。在學校老師教學的過程當中,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到數學教學對于聽力障礙學生學習數學既有助益的作用,也是一種緩解壓力的方式。將思政理念融入到數學教學當中,老師會有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思政理念 聽力障礙 數學教學
【正文】聽力障礙學生由于聽力缺失不能像健全學生一樣,坐在教室里完全通過“聽”老師授課,導致部分聽力障礙的學生常心理壓力巨大、自卑,對數學學習興趣缺失。教師作為傳道授業的解惑者,鼓勵學生、立足現實、想盡一切辦法幫助聽力障礙學生學習數學、學好數學成為教師迫在眉睫、亟待解決的問題。傳統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已不能滿足聽力障礙學生學好數學,而將思政理念融入到數學教學當中,不僅可以幫助聽力障礙學生上好數學課,更能讓其感受到學習數學也是一種享受。
一、思政理念融入到聽力障礙學生數學教學中的困難
一般來說,聽力障礙學生對于學習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這就需要老師有專業的手勢動作(即手語),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理解掌握老師教授的內容和知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將通過黑板、多媒體運用等方式傳授學生必須的知識和內容,以幫助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但如何將思政理念融入到數學教學中仍然是令教師尤為頭痛的問題。思政理念內容豐富、蘊意斐然,常規教學中多借助教師的口語進行講述,健全學生理解較為容易,但對于詞匯理解較為簡單的聽力障礙學生將會是很大的挑戰,這就要求教師要廣泛開展聽力障礙學生的相關培訓,讓老師更大范圍的學習掌握專業的手語,并在此基礎上認真備學生、備思政理論課程、備數學課程,并將其有機整合,這樣才能夠讓聽力障礙學生聽懂老師所教的內容,老師也能夠將更好的教學成果呈現在學生們面前。
二、促進思政理念融入到聽力障礙學生學習數學當中的措施
(一)改變教學模式,將思政理念更好地融入到數學當中
對于普通教學老師來說,給聽力障礙學生上課,會有很大的壓力,甚至不知道該如何與學生們進行交流。所以要想將思政理論融入到聽力障礙學生學習數學的教學當中,數學老師應該創造一個無聲的數學課堂,這樣對于有聽力障礙的學生來說首先是一種尊重,對減輕聽力障礙學生對學習數學的壓力有非常大的作用。在教數學的同時,老師要將思政理念融入到數學教學當中,這樣也能夠以更好的方式給有聽力障礙的學生做思想工作,讓有聽力障礙的學生放下與其他學生之間的包袱,能夠以最好的狀態學習,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讓有聽力障礙的學生們更有學習數學的動力。
老師可以在上課前結合授課內容及學生實際準備一些關于思政理念的事例,上課時以專業的手語同學生們共同分析講解,這一形式,既可以極大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打消師生關系中的隔閡或者較為生硬的師生關系,讓聽力障礙學生感受到教師的付出,逐步敞開心扉。還能夠幫助聽力障礙學生學到更多的思政理念知識和數學的相關知識內容,真正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在思政理論課與數學知識內容的銜接中,務必力求緊貼實際、高效實用,要在課堂當中留出部分時間給學生們講解這些思政內容,不斷讓他們在心中形成一定的意識。
(二)老師要多鼓勵學生,并積極借助多媒體輔助思政理念融入到數學教學當中
聽力障礙學生由于聽覺系統的缺陷,他們對周圍環境與復雜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往往會受到限制,在認識世界、社會及各項事物的過程常伴有自卑的心理,但他們又極度渴望了解一切。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課堂中,必須關注每個學生的心理動態變化,尤其是不同心理狀態、程度的聽力障學生,教師課下要及時的做好他們的心理疏導工作,這對于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發展有積極的幫助。其實將思政理念融入到數學教學當中,就是為了能夠鼓勵聽力障礙學生努力學習。他們十分需要老師們的鼓勵,從而自我建立內心的自信,以鼓舞自己在面向困難時勇于挑戰并取得勝利。此外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實際,多利用多媒體放映關于聽力障礙群體自強自立自信的相關視頻,這樣對于聽力障礙學生來說,也是一種鼓勵,深刻認識到與自己處于同樣狀況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仍然可以擁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例如:老師在講數學課時,在用專業的手語授課的基礎上,務必全程關注學生反應,如果多次講解依舊存在疑問時,老師可以將具體的解題步驟更加明細,然后讓學生抄到筆記本當中,課后多思考這些解題步驟的過程并加以輔導,這樣學習效果便能夠達到最佳。
【結束語】當前,思政理念融入到教學當中已成為各級各類學校培養學生的重要手段之一,聽力障礙學生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重點培養對象之一,強化其數學教育教學成效應格外關心重視,他們的數學能力發展嚴重影響著日后的成長與生活,面對自身的缺陷,如何幫助其快樂學習、高效學習數學已成為教師教育教學的重要挑戰,我們應該看到這一形勢,不斷尋找突破,幫助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代春艷.聽力障礙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5):155.
[2]馮淑云.聾校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下),2019(0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