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永海
摘要:通過鄉村振興能夠大力推動現代農村與農業發展,還能根據生態、產業、鄉風以及生活等多方面的實際要求,構建促進城鄉結合的發展模式,從根本上提升現代鄉村發展效率。但由于鄉村振興屬于一項龐大工程,其中涵蓋生態、文化以及經濟等多種內容,若這些內容無法在鄉村正常落實,鄉村振興效果就會受到限制。因此,為確保鄉村振興落實效果,必須做好鄉村文化建設工作。
關鍵詞:鄉村振興視域;鄉村文化;建設路徑
引言
中華文明起源于農業文化,遼闊的鄉村是中華文明的根基。鄉村文化遺產作為人類社會從農業文明到現代社會的物質和精神成就,對維系鄉村社會、凝聚人心、培育淳樸民俗、促進鄉村和諧與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表明要加強鄉村文化建設,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大力弘揚鄉村文化,切實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把握鄉村文化振興發展的機遇,直面發展的挑戰與困境,解除阻礙鄉村文化發展道路上的障礙。
1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文化建設的核心價值
1.1落實鄉村振興發展
從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經濟發展出現飛躍般進步,鄉村結構也出現顯著變化,現代化逐漸變成鄉村地區發展的方向和目標,這使鄉村文化也需要進行轉變,憑借全新姿態融入鄉村發展。雖然有關部門已經明確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但鄉村與城市之間的實際差距一直無法有效拉近,這就需要鄉村加快文化建設步伐,確保鄉村發展速度跟緊現代城市的規劃發展,利用鄉村文化樹立發展方向,促使鄉村振興戰略得到全面落實。
1.2提供鄉村發展動力
對于國家與民族來說文化屬于靈魂所在,因此,在鄉村振興發展中無法缺少鄉村文化的支持。而且鄉村文化在整個鄉村地區至關重要,通過鄉村文化能夠強化廣大村民的生活水平,凝聚村民整體力量,還能促使鄉村振興得到后續發展的有效動力,為鄉村地區樹立精神目標與標準秩序,倡導和諧鄉風,夯實現代鄉村的持續發展基礎。
1.3推進鄉村經濟發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鄉村產業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鄉村文化建設可以推動鄉村經濟發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產業振興是鄉村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保證產業興旺,農民的收入才能穩定增加,如發展鄉村旅游,鄉村旅游應該以當地鄉村文化為核心,充分利用當地的人文歷史和傳統風俗。政府部門應該采取積極的政策予以支持,集中鄉村資源,引導鄉村旅游事業發展,建立完善的發展機制。為了縮小各部門之間的利益差距,政府應該運用市場導向的方法來積極引導市場資源投資于鄉村旅游項目,讓農民從鄉村旅游中受益,增加收入,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讓農民積極參與鄉村旅游建設。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方向可以緊緊圍繞度假、食品、健康、旅游等方面發展,要想全面振興鄉村旅游,就要以政府為指導,以市場為規劃,不斷優化鄉村旅游布局,積極挖掘開發鄉村特色旅游項目,全面提升鄉村旅游的競爭力,積極建設精品鄉村旅游線路。廣大鄉村可以依靠自身的生態優勢和交通優勢,開展原生態鄉村旅游,在旅游開發過程中村民應該主動承擔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促進產業發展的同時也要注意環境問題,守護我們的綠水青山。保護鄉村生態資源,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發展過程中自覺地保護和優化鄉村環境,朝著共同建設美麗鄉村的目標邁進。
2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文化建設的關鍵路徑
2.1做好投資保障確保資金充足
在現代鄉村開始進行文化建設時首要難點便是資金,因為現代鄉村大部分建設資金都是由相關政府部門提供,如果在建設鄉村文化時缺乏資金,就無法保證鄉村文化的全面性,所以地方部門必須做好投資保障。可以在相關政府部門提供的資金基礎上,號召社會力量增加鄉村文化建設的投資力度,現代鄉村有很多特色能夠幫助社會各界得到進一步發展,因此,當社會各界為鄉村文化建設投資后,不僅可以促使自身發展得到助力,還能確保鄉村文化建設得到充足資金。
2.2強化政府引導作用
政府是鄉風文明建設的主要抓手,要想改善和提升鄉風文明,首先要改變基層干部的思想觀念。作為鄉風建設的主導者,基層干部應該不能是唯GDP論,要認識到鄉風文明建設社會經濟發展是一樣重要的。農村基層干部要積極主動地學習鄉風文明建設路線和一些方針政策,要用鄉村振興戰略高度來了解鄉風建設的重要性,科學研究分析針對本地的實際情況和本身的鄉村文化傳統基礎,因地制宜地規劃鄉風文明建設路線。其次,基層政府的工作人員還需要明確自身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的帶動作用,將各項規章制度落到實處,做到鄉風文明建設專項資金落到實處,努力為農村社會大眾提供更多高質量的文化產品與服務,要根據時代的變化,認識到新時期鄉風文明的發展特點,掌握鄉風文明的發展趨勢及規律,推陳出新。時代在不斷發展,文化更是日新月異,緊跟時代的潮流,為了發展人們喜歡聽的文化,最后還需要設立監督反饋機制,避免政府在鄉村文明建設中的缺位。
2.3利用精神文明建設方式提高鄉村文化自信
要更進一步地提高鄉村文化自信,不僅需要當地民眾對鄉具有高度熱愛和自豪,還要有科學文化作為積淀。當地政府要加強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弘揚愛國主義傳統文化,堅持黨的領導,深度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相關要求。不斷提高當地居民的思想高度,全面提升當地居民思想道德。而且也要讓當地居民具有發展意識,認識社會發展的趨勢,有選擇的發展當地文化和經濟。當地政府可以定期開展一些主題講座活動來進一步加快鄉村精神文明建設,讓村民具有更好地文化自信。
2.4做好服務保障確保落實效果
雖然文化本就屬于人類的創造產物,但文化受益者也是廣大群眾,所以可以理解為:在鄉村文化中村民既屬于建設人員又屬于享受人員,因此,地方部門需要做好服務保障,促使廣大村民在鄉村文化中得到服務體驗。可以在鄉村文化建設中增加服務活動,如文明家庭、“五星干部”等,將所有村民都參與到鄉村文化建設之中。也可以積極收集所有村民對于鄉村文化服務活動的相關建議,切實利用鄉村文化為村民提供服務。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現代鄉村振興發展而言,文化建設具備諸多基礎特性,如群眾特性、延續特性以及多樣特性等,如果無法靈活運用鄉村文化的基礎特性,就會導致鄉村振興無法達到理想效果。而且在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文化建設具備傳承歷史、落實發展以及提供動力等價值,因此,可以通過開設文化建設參與路徑、保證文化建設傳承意義以及做好文化建設保障工作等路徑,保證現代鄉村的文化建設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 李瑞華,李增兵,譚秀麗.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文化建設路徑探究[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89-93.
[2] 張淑林,常新語.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鄉村文化建設的新路徑[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3):143-146.
[3] 劉曉霞.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文化建設的困境與路徑探索[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