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利斌
摘要:核心素養可以對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形成關鍵能力,并使學生素質得到培養和鍛煉。核心素養下音樂課程的開發和利用,關涉學科教學的健康發展,對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有重要現實意義。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需要通過多形式、能互動、有情趣的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逐步培養學生樂感、豐富音樂情感和提升音樂美感。課堂是實施核心素養的主陣地,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頗具探討價值。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基礎教育已昂首邁入核心素養發展的新時代,在我們逐步厘清“什么是核心素養”這個核心概念之后,“如何讓核心素養落地”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最關心也是最亟待解決的重要命題。因此小學音樂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確認識自身的教育價值,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將核心素養培育理念滲透到實際的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中,使音樂教育教學步入理想的狀態。
一、樹立正確的核心素養培育目標
以湘版六年級上冊第六課《京調》為例,教師關注學生音樂基礎知識的積累,學生音樂文化的信仰,音樂藝術鑒賞能力和表現素質的鍛煉.這些都是核心素養培育的基本內容。由此本次課程的教學目標設定為:(1)能夠了解我國的國粹.了解京劇的相關基礎知識,能夠不斷走近京劇,對祖國傳統文化京劇產生興趣.并且慢慢發展到文化信仰的狀態。(2)欣賞生旦凈丑四個行當的表演,分析其特點,從多維度進行,在這樣的探討過程中能夠對京劇的藝術魅力有更加深刻的認知。(3)通過模仿,能夠演繹一小段。確保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得到培養和鍛煉很明顯上述教學目標的細節性很強,并且都指向核心素養的培育和鍛煉,相比較之前,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的架構設計更加合理、更加科學、更加有針對性。
二、合理應用媒體機制
媒體有豐富的內涵,音樂課堂教學中需要用到多媒體、白板、電腦、網絡、手機等多種信息設備,特別是課程內容的搜集整合中,這些媒體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學生對網絡應用有更高期待,教師不妨借助網絡展開音樂素材的搜集,以豐富音樂課程內容。在音樂展示環節,多媒體、電腦、手機等有更多作用,教師不妨做出合理配備,以提升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
如教唱《少先隊植樹造林歌》這首歌曲時,教師啟動了遠程教學程序,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其他學校的教學實況。學生對這樣的調度很感興趣,都能夠認真地觀看和聆聽。在課堂討論環節,教師要求學生積極發表意見,對音樂課程進行對應改進,學生發言積極,學習進人良性互動階段。有學生建議,音樂課堂不能只是學唱歌曲,需要多種形式并行,應增加更多音樂活動,如表演展示、音樂游戲等內容;有學生說,多媒體應用要適當,利用網絡搜集更多音樂作品,讓大家來挑選,這樣才能形成學習動機。教師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發表了個性見解。在這個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求學生對媒體應用進行討論,給課程建設提供了不少線索。
三、優化生本課程,調整教學內容
學生進人課程建構當中,這與主體教育理念高度契合。課程建構未必要形成教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及時吸收學生的參與意見,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都屬于課程改革的范疇,也能夠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從而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成長。
如學《苗家兒童慶豐收》這首歌曲時,教師對歌曲內涵進行解讀,很自然地引出了民族歌曲這個話題。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音樂體驗,推薦相關的音樂作品,如果能夠親自演繹更好。學生開始了主動交流,對民族歌曲展開搜索,《青藏高原》《南泥灣》《康定情歌》《走西口》《草原之夜》《茉莉花》等都屬于民族歌曲的范疇,學生做出了相關推薦,教師要求學生運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演繹。在具體操作中,獨唱和小合唱成為基本展示方式,教師又發動其他學生進行伴奏、律動,給予主動配合,為課堂演繹帶來了更多輔助,把課堂學習推向了高潮。課程建構未必要形成教材內容,教師隨時做出教學調整,增加一些音樂素材,都屬于課程建設的范疇,具有極為深遠的現實意義。
四、班級合唱促進核心素養
(一)合作探究促學生合唱高效
“合唱”常常與“集體意識”聯系在一起,與“大局觀”這個沉甸甸的詞掛鉤,而這恰恰與核心素養的諸多提法一脈相承。合唱中的“合”講究一個“合”字,包括節奏的“合”、動作的“合”、音符的“合”、歌詞的“合”、兩個聲部的“合”、人聲與器樂的“合”……離開了貨真價實的“合”,其音樂實踐過程就是兩張皮甚至三張皮,怎一個“亂”字了得?于是,調整情緒成為合唱中的大功夫,講究合作成為合唱中的主旋律。既要注意隨時跟得上曲子本身的節奏,還要注意跟得上身邊最近之人口型的節奏,以免成為聲帶遲緩振動的那一個“典型”。當然,“同桌”搶拍子時也應該及時提醒,不能因為沒有自信反而認為自己遲緩了——好的合作關系不是一味地服從、依附和跟風,而是該跟的跟,該制止的制止,而這恰恰是健全學生人格品質的應有之義。
(二)多元評價促學生合唱激情
如何評價合唱,或者如何拓寬合唱評價的渠道與路徑,成為促進學生激情合唱的重要手段之一。核心素養背景下,那種“這個絕對不行"等口頭批評的方式應該予以棄了。音樂教師應多渠道、多方法、多側向采用靈活的方式評價合唱。比如與他人對試唱,也是評價學生歌唱功底的有效方法之一。一個階段的合唱訓練小有成就之后,可以一對一,或一組對一組,或一半對一半進行對比合唱。另外,錄制成美篇或音頻或微視頻進行對照評價,也是進一步促進合唱高效的渠道之一。新技術支撐下,我們完全可以將精彩的合唱視頻發布在QQ群、釘釘群或微信群,收獲或正面或反面的評論,進而一步步促進學生合唱的激情,而這,也正是提升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有力舉措。
總之,小學音樂在進入新一輪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需要以核心素養培育為基準進行優化調整。教師要發揮關鍵作用,在學科課程信息搜集整合過程中展開創造性操作,以豐富音樂教學的內容、方法和實踐,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黃寶珍.試析基于核心素養的學科知識的綜合教學策略——以音樂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0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