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課群資源的設計是根據當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改變傳統PS課程圍繞知識點的講解模式,對不同知識要點加以整合,形成具有趣味性的微課。并且教師也要承擔起思政教育責任,將思政教育理念與專業課程知識體系有機統一,實現教育和育人的同步同行。本文主要圍繞趣味性的教學理念,對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設計PS微課群的目的以及相關內容進行分析,提出相關PS課程創新設計的建議,并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推動PS微課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PS課程;微課群;思政教育
根據信息化教育十年發展規劃要求指示,教育信息化發展是必然趨勢,需要高校教師加快教育理念創新,熟練運用各類優質的教育資源,加以整合和優化,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教學環境。考慮到當下微課設計以及制作更多是圍繞知識傳播層面,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有所忽視,所以,需要促進二者融合,在運用微課形式傳授知識的同時,也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
1 文化背景下構建PS微課群的目的
1.1教育發展的根基
高校教育發展的根基在于傳統文化。因為中國傳統文化與各個專業學科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依托于各經典文化傳承平臺,建立各學科內容與傳統文化的連接通道,逐步深度挖掘所有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核心、以中國系列課程、綜合素養課程、以專業課的課程思政建設為輻射的三位一體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教育發展始終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輔相成。但是社會不斷發展,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學生可以更快速接收大量的知識,學生學習的目的也更多為了實用性,單純地為了獲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中,從中總結相應的經驗和方法。同時,很多高校教師也基于應試或者實用性的教學目標教導學生,在搜集教學資源時也缺少對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的呈現。學生基于教師的教學理念和社會的人才競爭壓力,逐漸也接受和踐行這種思想,從而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忽略了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
1.2 PS課程資源需要煥發生機
互聯網的發展和廣泛應用,以及社會經濟的進步,人們在工作、學習以及生活中所接觸的知識面和信息量相比過去更加寬廣,面對信息不斷輸入,也意味著人們所學習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能也就更多。但是術業有專攻,每個人擅長的領域各有不同,這時就需要專業的課程知識講解,想要對某一類知識點以及某一領域有一定的了解,需要建立系統化的學習模式,但是系統化的課程學習的教學時間成本過高。基于此,微課教學模式設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就愈發凸顯其價值。從PS課程專業本身特點來說,PS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選修科目,其課程包含復雜的內容,而且這些內容比較靈活,實踐性也很強,雖然這門課程受到很多學生的喜歡,但是多數學生只能掌握知識的表面,無法深入探究[1]。所以,任課教師可以推進課程教學改革,將專業教學、學生思維局限以及思政教育理念綜合統籌,開展新一輪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教學改革,建設具有特色的“中國系列”課程,做好科學的專業思政,針對學生學習問題加以改善。
1.3 PS課程教學現存問題
目前高校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以及PS課程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具體來說,第一。因為PS是比較專業的設計軟件,人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接觸和使用這個軟件的頻率比較高。比如:做一個精美的簡歷;修飾照片等。但是實際對PS的教學缺少系統性和實踐性的教學設計,應用的機會相對比較少。所以,如果加強對PS微課的設計和制作,可以降低學習時間成本。第二,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水平參差不齊,雖然微課的內容圍繞著各個知識點進行講解,學生也基本能夠了解和掌握知識點,但是對這些知識點還不能靈活應用到實際操作中。第三,不同專業學生對PS的應用需求各有不同。雖然PS軟件的功能強大,現實中也有很多專業設計師都選擇使用PS,但是PS教學設計往往是從基礎化的功能和鍵位認識展開,側重點集中在基礎知識點,而非工具實操訓練上[2]。對于想要系統性、全方位學習的學生,可以多了解關于RGB以及CMYK的不同以及實用地方,對未來工作打下基礎,但是并非適用所有學生,有的學生的職業發展目標并非成為專業的設計人才,僅對PS某些功能有所解。比如:摳圖技巧,或是知識簡單的修圖。
2 PS微課群資源的設計與制作建議
2.1 PS課程教學內容的選取
設置PS課程教學內容,需要圍繞知識的實用性和典型性以及學生的內在學習需求以及興趣為教學原則,針對性選取適合的教學內容,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具體的教學案例,加以深化對PS課程理論知識的講解。具體分析,教師需要立足于中國傳統文化,結合PS教學內容實用性教學原則,建立中國傳統文化與PS課程教學融合。比如:教師在講解“PS制作證件照"這一案例時,可以利用微課搜集資料,選取古代畫家借助毛筆繪制人物畫像,通過對毛筆型號的選擇、對顏料的調制等方面介紹,以短視頻呈現的方式,讓學生充分了解古代繪制人物畫像的整體過程,加深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以傳統文化作為鋪墊,導入當堂課的教學內容,通過利用PS軟件進行證件照制作,讓每個人都可以像古代的畫家一樣,能夠自由繪制人物畫像,通過古今文化對比,使學生不僅掌握PS技巧,也了解了古代繪畫習俗、繪制工具等內容。
2.2 PS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
教師可以利用PS微課設計文化內容,及時補充課堂教學容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在設計微課時,可以從微課設計的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來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第一,微課設計的形式可以讓學生直觀、形象地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神。第二,微課設計的內容需要教師尋找和注重微課內容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聯系,不僅需要完整地將PS課程教學內容呈現出來,還需要蘊含中國傳統文化,讓PS微課設計過程都包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子[3]。從PS微課內容設計來說,其內容涉及很多知識點的講解,但是前面也探討了很多學生只能理解表面性內容,對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過程還有待加強。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要選擇有典型性的案例內容進行教學,讓學生從實際應用案例內容中,理解
案例中包含多個小的知識點,使其能夠靈活運用,融會貫通。比如:教師在教授
“PS水墨畫制作”時,介紹唐代韓混在繪畫《五牛圖》時每一個小的繪畫技巧,再引出本節課教學內容。通過這樣設計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古今文化差異,也能從古代文化內容中,深入學習課程知識,貫徹新時代素質教育的理念。
2.3 PS課程教學內容的制作
信息技術微課的制作過程需要任課教師綜合考量,第一,教師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定,圍繞PS微課的實操性為主體,制作中利用功能菜單,運用其他顏色標注出重點,以此引發學生的注意。每一環節的微課內容設計也需要教師適當的介入和提示,為了保障教學效果,可以制作中為視頻添加字幕,對于關鍵內容,可以特別標明。第二,微課制作可以適當添加包含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并需要與PS課程主題內容相契合,使得PS微課教學內容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第三,在微課視頻錄制與配音階段,教師需要發音清晰和準確,根據課程內容的特性以及重要程度,通過改變授課語調和語速的方式來引起學生的關注。第四,是微課編輯制作的完善階段,結合微課界面以及教學內容,為教學整體進行優化。比如:字體顏色的搭配、背景的選擇等,讓PS微課教學各環節內容和設計形式可以融為一體。基于此,PS微課群就是按照上述一步步操作制作完成的微課教學內容,通過對這些微課設計內容加以整合,突出教學的實踐性,利用諸多PS案例構建完善的學習資源群,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不僅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也能夠以游戲化的學習思想,學習PS課程知識,深入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并自覺將課程學習與傳統文化聯系起來。
結束語:綜合分析,通過教師整合和編輯制作PS案例資源,將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源滲透到PS微課教學設計中,以整體化設計思路構建成學習資源庫實現對課程知識點全方位覆蓋,為學生獲取學習資源提供方便,使學生透過PS課程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也從傳統文化逐漸深入學習PS微課內容,促使知識學習與文化弘揚的統一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焱婷.高校資源庫微課研究——傳統內蒙古草原特色文化元素的動漫化融入應用[J].大眾標準化,2021(01):135-136.
[2]左麗霞,錢坤.基于微課模式下的“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49):190-191.
[3]丁秋怡,徐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軟實力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微課教學設計改革研究——以“大學生正確逆境觀的樹立”微課教學設計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36):84-87.
作者簡介:
莫舸(1990.02—),女,漢族,湖南益陽人,碩士研究生,工藝美術師,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字體版式設計、影視后期編輯、UI界面設計、UI交互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