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要:隨著小學教育不斷改革和完善,越來越多教師意識到教學改革的重要性,不斷探索和研究教學方式,為小學生提供更加科學化和系統化的學習環境。素質教育不斷推動,科學教學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從以往理論知識教學轉變為現階段科學精神以及學科素養培養,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和動手能力。但是在實際科學教學中,學校和家長對于科學教學支持度不夠,教師教學方法、教學資源以及家長教育理念等都阻礙了小學生科學精神培養。文章從小學科學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存在的問題入手,然后提出相關的策略,希望提升小學生科學探究意識。
關鍵詞:小學科學;科學精神;方法
引言
小學生可塑性強,要想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就需要教師朝著科學教育教學方面努力,小學生年齡雖小,但是對科學知識和實驗也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要滿足學生科學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科學教學資源,從而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探究能力。現階段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和家長層面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和家長都要轉變教育理念,不斷優化教育方式,以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為目的開展科學小活動,帶領學生參觀科技館以及博物館來增強學生的感悟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科學學習效果。
一、小學生科學精神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學校方面
1.缺乏專業的科學教師
小學科學作為副科沒有受到學校和教師的重視,對于科學教師的要求也比較低,很多小學缺乏專業的科學教師,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培訓,在教學中無法給予學生更加專業的教學和指導。有些科學教師是其他科目教師兼任,并未掌握科學教師的精髓,更不用說培養小學生科學精神,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灌輸知識,在教學中缺乏創新精神。
2.缺乏科學實驗資源
小學科學教材內容包含很多有趣的小實驗,相比于理論的科學教學,小學生更愿意動手操作參與科學實驗中,但是現階段小學科學教學缺乏實驗器材,教師也不注重科學實驗。究其原因,教師更加注重理論教學,忽略了科學實驗對培養小學生科學精神的重要性,有些學校缺乏完善的科學實驗設備,有些教師想要開展科學實驗也無從下手,很難達到科學教學的理想效果,無法滿足小學生對科學實驗操作的需求。
(二)家長方面
與教師相比,家長的教育教學觀念更加傳統,在家長的壓力下,教師要想改變教學方式也有一定難度,學生家長更加關注學生成績是否提升,如果學生成績沒有進步,家長很可能與教師取得聯系詢問原因,學生成績成為家長評價孩子好壞的唯一標準。大部分家長認為科學不是重要科目,沒必要在科學教學中浪費更多時間,忽略了學生的成長過程,更不利于小學生科學精神和動手能力培養。
二、小學生科學精神培養的策略研究
(一)學校方面
1.舉辦多種科學活動
學校要對小學生科學精神培養引起高度重視,學校和教師為學生創造濃厚的科學環境和氛圍,比如學校可以定期舉辦一些科學小活動:
除了教師課堂以外,學校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師定期開展觀影小活動,觀影活動圍繞著“科學精神”為主,可以是錢學森、屠喲喲以及居里夫人等不同人物相關的觀影小活動,觀看完以后,教師引導學生寫觀后感,觀影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習科學家們堅持不懈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科學精神。
教師要發揮科學小實驗的價值,與正規的科學實驗相比,科學小實驗只需要簡單的材料以及簡單的步驟就能完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缺乏科學實驗設備的問題,還能降低科學實驗難度。教師根據課本內容準備科學小實驗的設備,然后在校園或者班級開展科學實驗比賽,每個班級選派兩名學生參賽,在做實驗的時候教師在旁邊指導,比如:變廢為寶、制作小汽車等等科學實驗,給所有參賽的學生準備不同的獎品,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和探究科學的積極性。另外,學校和教師可以開展實踐活動,科學教學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比如在教科版小學科學《校園里的植物》教學時,教師帶領學生到操場上或者校外觀察植物,引導學生認真探究植物的習性、類型以及形狀等等,先從小事做起,在各種小活動中培養學生科學精神。
2.鼓勵科學教師參加在職培訓
學校要加強科學教師的專業素質水平,為小學生提供更加專業的教學指導,一方面學校要招聘專業的科學教師,每個教師必須經過考核以后持證上崗。其次,學校領導要為科學教師提供更多學習和展示自己的機會,加強科學教師的培訓工作,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科學教師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并且在實際教學中勇于實踐,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3.開發各種教學資源
科學精神對于小學生的未來發展很重要,科學精神不僅體現在科學教學中,在其他科目學習中也應當培養學生科學精神,教師可以利用教師和走廊的空間位置,設置更多關于更多科學家的照片以及簡介等,在課余時間供學生觀賞。在教師的學習園地區域可以張貼更多關于科學家的小故事,為學生營造濃厚的科學精神氛圍。另外,學校要投入資金在科學實驗設施上,為學生做科學實驗提供基礎設施和保障,例如,在教科版小學科學《觀察土壤》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學校提供的放大鏡以及顯微鏡這樣的設備,讓學生近距離觀察一下顯微鏡下的土壤,對于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和科學精神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家長方面
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對于學生的發展也有較大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家校合作,共同監督學生的科學學習以及成長過程。首先家長要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教學活動中來,家長要重視起小學生科學精神培養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開展家長座談會等活動,轉變家長的教育理念,積極配合學校關于學生科學精神培養的活動中。比如,可以在閑暇時間一起陪學生觀看科學實驗小視頻、陪學生閱讀相關的科學期刊,家長要起到帶動作用,才能提升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另外,在周末時間,可以帶領學生去當地的博物館、科技館以及天文館等地方參觀,讓學生感知科學精神,學習科學家的精神。
結束語
綜上所述,科學精神培養是實現科學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也是提升小學生學科素養的必然要求。根據文章內容可以看出,現階段小學科學教學教師和家長都不重視科學課程,更沒有在教學中滲透科學精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學課程的學習價值。基于此,要從學校和家長兩個方面入手,為學生營造濃厚的科學精神氛圍,通過開展小活動、提升教師科學素養以及家校配合等等來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從而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參考文獻:
[1]黃婷.談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J].情感讀本,2020(33):62.
[2]黎志堅.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科學精神的有效培養[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6):940-941.
[3]周彥.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科學精神的有效培養[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5):1061-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