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摘要:探究式學習能有效加強學生主動性、激發學生探索意識、促進學習效果。探究式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協助,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研究探索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培養合作精神。基于此方法,學生能夠更加牢固地掌握課堂上所獲得的知識,并且能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真正領悟知識的價值所在。本文分析探究式學習能全面提高學生閱讀效率和學習能力,促進教學效果,教學相長,因此將探究式學習應用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顯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一、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背景知識和經驗的缺乏
因為在中國國內的學習環境下,學生很少有機會能夠接觸到全英文的、原汁原味的外文學習環境,同時,由于目前高考的選課模式,學生也無法全面深入地涉獵到足夠的天文、地理、生物、物理等知識。因此,學生在課堂上或者課外做題、閱讀時遇到相關題材的文章,會因為缺乏相關知識,缺少相關經驗,不理解內容而覺得枯燥乏味,從而對文章本身失去耐心,進而對閱讀失去興趣,不利于教學目的的實現。并且,教師在課堂上,就課文所展開的課外背景知識方面也做得一般,阻礙了深入探索學習的進程。
(二)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
傳統模式下的英語閱讀訓練在反映學生的閱讀方法和閱讀內容是否正確和合理方面無法提供全面有力的評估。并且,即使大量的閱讀訓練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但如果只是進行機械性閱讀訓練,忽略在閱讀技巧和習慣上的關注,那么將會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或者說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達到目的。
(三)學生詞匯量的缺乏
即使教學大綱要求的詞匯量為2800,但若想真正提高閱讀能力,正確理解文章主題,把握文章思路,只掌握這些詞匯量顯然是不夠的。部分高中生因為學習方法的不當,導致無法掌握全部大綱詞匯。如果沒有一個足夠龐大的詞匯量體系支撐,那么不僅會使閱讀效率不高,而且在閱讀時也更容易遇到“瓶頸”,整篇讀完會覺得云里霧里,因此,做題時也就會無從下手。其次,除了對單詞量的積累不夠以外,學生對于單詞意思的廣度和深度也無法全面掌握。例如,當學生背誦一些常見的簡單詞時,通常會高度自信,認為百分百掌握了,從而忽略或者跳過該單詞。然而,有時正是因為對這些簡單詞意思的一知半解,反而成了出錯或者理解偏差的其中一個原因。例如:“dog”這個單詞常見的意思是“狗”,而正是因為它太過于簡單,一些學生便會自動“屏蔽”它的其他含義:“追蹤”“卑鄙小人”“困擾”等。且“狗”的意思非常常見,以至于其這層含義成為學生腦海中的“固定思維”“刻板印象”。而如一篇文章中多次出現類似句子,則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
二、探究式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中的應用
(一)利用問題情景,營造探究學習氛圍
在英語探究性學習過程中,老師扮演著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營造探究學習氛圍的角色,學生的學習、探究過程是在教師主導下進行的能動的認識過程。優秀的教師在教學中善于提出有效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課堂開始時,或者上一課堂結束時拋給學生一個問題,這就是一個有效激發興趣的手段,即引入階段。同時,建立有效的問題情境可以提高課堂提問的價值性和真實性,提高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強化鞏固對知識的理解,促使學生自我進行深入探究。
(二)小組合作探究,調動探究積極能動性
對學生和老師來說,探究是探究式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重要環節。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學生要充分發揮積極性、能動性,同時教師也要扮演指導者、協調者和參與者的角色。比如,教師可以把課堂分為若干學習小組,并選定組長,由小組自行討論決定各組成員的任務分配。例如:A同學負責找出文章中的生詞以及用法,并做好標記;B同學負責尋找文章中的語法點,并做好總結;C同學負責查閱文章相關的背景知識,搜集拓展資料;D同學負責理清文章大致脈絡,劃分好課文的結構層次;E同學負責陳述學習結果等。其次,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主動觀察和傾聽交流,并給予相應的幫助和指導,但切不可代替學生參與探究,從而引領學生朝著正確、清晰的思路思考問題,最后得出完整正確的結果,使得在合作式探究中也能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三)講解式點撥結合多媒體拓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多媒體運用的普及,英語教學模式已不再僅限于傳統的書本教學和教師對于知識的“壟斷”,搞“獨角戲”。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呈現出來的多維性、非線性和交互性的優勢,設計與其相適應的語言教學活動,使外語教學由單向的知識講授向多維的信息傳播和交流轉變。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教學視頻,例如名師課堂、視頻介紹、課文朗讀音頻等,以此來豐富課堂,活躍氣氛,同時又能拓展學生知識面和視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探究意識。但在配合互聯網的應用下,教師仍需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點撥,這與傳統模式的教學是相像的,主要是針對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進行點撥和引導,幫助學生完善學習成果,提高閱讀能力。
(四)自我評價與反思,關注學生探究學習情況
評價與反思是教學相長,共同促進的一個重要教學階段。教師應當要引導學生反思學習過程,了解學習過程中使用的方法正確與否。學生應當對其自主學習的過程進行主動反思和總結,總結不僅僅是對學習過程的復述,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各項目標完成度,反思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分析造成缺點的原因,總結出一套屬于自己的閱讀方法,從學習中學會學習。教師也應當對其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教學目的的完成度等各方面進行反思和總結,在每次課程結束后,及時總結,并加以改進。
三、結語
把探究式學習運用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課堂中,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閱讀效率和提升學習能力,有利于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促進教學改革發展。其次,教師在應用此方法時,需要注意發揮主觀能動性,注意每個學生的差異性和學生發展的規律性,因材施教,真正把探究式學習恰當地運用于教學之中。
參考文獻:
[1]武玉文.探究式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2019(6):122.
[2]徐小娟.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的應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