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摘要:小學語文是小學知識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學老師在開展小學語文知識教學時,其要注重具體教學方法的運用,而不僅僅是直接式的語文知識傳輸。本文即是從必須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必須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學會傾聽三個角度出發,對于小學語文互動教學策略進行論述,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互動教學;教學策略
作為一名教學老師,我們都知道我們的課堂教學活動是一個由教學老師與學生共同構建的雙向活動,教學過程是教與學交互影響的過程,即教學老師以“教”來促動學生的“學”,學生以“學”來促進教學老師的“教”。師生互動是老師與學生在自覺活動的基礎上相互作用的教學。它最終的目的是要達到使課堂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和學習有效性的提高。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小學語文互動教學策略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總結,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必須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老師在開展語文知識教學時,其要注重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只有這樣,學生們的語文學習積極性才能夠真正的調動起來。當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得到激發之后,語文老師再從互動教學的方向進行轉化。因為如果學生對于語文課堂不感興趣,那么這種轉化的效果就會比較差。反之,如果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致高昂,那么學生就會主動參與到課堂互動的教學當中,語文教學的效果也就能夠得到保障。
具體而言,教學老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式提高學生們的語文學習興趣,并且引導學生互動。例如,在教學“大青樹下的小學”一課時,教學老師就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說說這個大青樹下的小學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學生:“在農村。”老師:“為什么這么認為?”學生:“城市里面的學校不會稱之為大青樹,而是第幾小學。”老師:“大家說的很有道理。那么,大青樹下的小學和咱們的學校有什么區別呢?”學生:“大青樹的小學應該是平房,而我們的學校是樓房。”/“大青樹下的小學應該開設在鄉村田野間。”老師:“很好,那么如果讓你們在大青樹下的小學和咱們的學校之間進行選擇的話,你們更愿意選擇哪一個學校呢?”學生:“咱們學校。”/“大青樹下的小學。”老師:“大家有選擇咱們學校的,也有選擇大青樹下的小學,究竟哪個好呢?讓我們一起先來了解一下大青樹下的小學究竟什么樣,然后 你們再做選擇,好不好?”學生:“好。”接下來,教學老師即可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進行學習。
二、必須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
眾所周知,教學過程是教學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向活動過程。教學老師的教學活動,都是針對學生的,教學老師把已有的學識、能力傳授給學生。可見,教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因素。作為語文教學老師,要想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這個主體因素的積極主動性,那么必須明確這一點。教學中,必須擺正生的主體地位,這樣能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語文教學老師只有將自己的主導作用落實到讓學生主動學習上,把學生看成學習中主體因素的積極對象,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具體而言,教學老師需要改變自身的傳統教學觀念,將老師為主的教學理念變換成為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這才是有效開展小學語文互動教學的根本之法。例如,在教學“去年的樹”一課時,教學老師可以咨詢學生:“同學們,你們閱讀這篇文章之后,對于這篇文章存在什么樣的認識?”學生:“這篇文章語句非常簡短,不像別的文章那樣長詞大句,讀起來比較輕松。”/“這篇文章的內容很好理解,講的就是小鳥找自己的好朋友的故事。”/“這篇文章更像一則寓言故事,讀起來非常有趣。”老師:“很好,那么大家說說,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什么內容?”學生:“這篇文章講述的就是小鳥找自己的朋友的過程。”老師:“最后小鳥找到自己的朋友了嗎?”學生:“找到了。”/“沒有找到。”老師:“大家的觀點不一,究竟是找到了還是沒有找到呢?”教學老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始終在引導學生談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和認識 ,并根據學生的理解和認識進行引導,最后提高學生對于文章的學習和理解效果。
三、學會傾聽
我們常說,做人要學會傾聽。這既是一種智慧,同時也是一種教學的方法。在開展小學語文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只有教學老師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才能夠了解學生們的內心想法,然后教學老師再對癥下藥,面相學生展開針對性的語文知識教學,如此才能夠更加高效的保證和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知識學習成效。
例如,在教學“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課時,教學老師就可以讓學生先自己做好課前預習,然后在課堂上邀請學生上臺講課。在學生上臺講課的過程中,語文老師要認真傾聽。如果其他學生對于講課學生的講課內容存在疑問,可以當場指出。但是,語文老師不要參與其中,而是傾聽不同學生的見解和思路。在學生講課結束之后,語文老師再根據學生們的學習思路展開針對性的語文知識教學,如此既能夠深化學生的語文學習和理解,而且還能夠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互動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并不簡單,語文老師需要從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入手,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致,而后才是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學習地位,并且認真傾聽學生的學習思路和想法,如此才能夠保證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汪學紅.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探究[J].才智,2019(04):142.
[2]閻照強.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6):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