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旭
摘要:新時期教學以"學生全面發展"為基本理念,以往教師講課為主的教學模式逐漸改變為以學生發展為主的理念,注重在教學中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分層次教學是當下物理課堂中采用的較為普遍的一種模式,其即是因材施教的一種,面對的是每一位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針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進行分層次的教學,從而進一步提高高中物理課堂的有效性。這種教學模式更加尊重學生差異,重視全員教學平衡。本文對分層教學在高中物理中的應用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分層教學;高中物理;教學
一、高中物理分層教學價值
分層式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考驗的是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應變能力,是新課改實施之后所出現的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分層教學的重要性,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重新設計自己的學習工具和方法,并有針對性地設計學習內容,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主動性。教師在熟練掌握好分層教學的方法后,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夠學習到知識,相比于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必然會大大提高。
二、物理分層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態度
分層教學使得學生有了分層,相應的教師也有"分層"。因所帶不同層次的學生無形地將任課教師進行了分層,這種無意識的"分層"給代A層次學生教學班的教師心理造成了陰影,教師認為學校領導對自己的教學能力不認可,出現帶情緒進課堂,不認真備課上課,得過且過的現象,甚至教師之間會相互埋怨,致使課堂教學效果低下。
(二)缺乏育人教育和意識形態教育
分層教學往往只是考慮學生成績,對學生心理教學和意識形態教育關注很少。以提高學生解題、練習、應試等能力為主要目的,將學生培養成只會做題的機器,而忽視了育人理念的滲透,缺少意識形態教育。
(三)在教學方法創新環節存在難點
盡管分層教學的方法,對學生而言其教學的精準度相對更高,但其教學的維度卻缺乏一定的普適性。所以,在教學分層方法的使用過程中,還需要從實際出發,在教學力量與教學方法上創新優化,使教學的內容能夠更為充分、完善,教學的價值也能進一步得到提升。教師也要積極主動地樹立創新意識,以求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教學質量,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分層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充分了解差異,合理進行分組
教師應對班級學生進行合理的層次分析,通過全面調查班級的智力、身心表現、能力、心理、家庭、學校表現等,并,將數據匯總成適當的層次結構。作為分層教學的一部分,教師應按照學生的不同特點,不公布各級學生名單,不會損傷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必須注意學生的興趣、喜好和需要,以便各級學生能夠在和諧、平等、團結和相互幫助的氣氛中學習。
(二)教學目標分層,提高綜合素養
在開展分層教學的時候,對教師的選擇,是通過結合學情和教師的教學特點來確定教師所應該擔任哪個層次班級的授課教師,既不是抽簽決定也不是按照教學能力和水準層次高低進行分配,這樣才可以規避學生對教師不合理評價現象的發生,避免不合理操作,也就是說,要實現教師不分層,教學目標分層的局面,讓教師以學生的學為主,進行合理科學的引導,按照學情,精準制定每一個層次班級的教學目標,從而提高學習質量,提升學習興趣,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三)注重分層教學的細節,避免教學負面作用的產生
分層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幫助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升自己的學習效果,挖掘學習的潛能,在整體的學習質量基礎上,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僅需要了解分層教學的價值和意義,也要了解到分層教學帶來的潛在隱患。首先,要做好照顧每一位學生情感與體會的任務。尤其是針對基礎相對較為薄弱的學生,要在平日的課程中加強對學生的關注,避免學生負面情緒的產生。作為教師也需要保持自己公平、公正的教學態度,分層教學的核心目的是進一步提升教學的質量,并非為學生進行能力的劃分,更不是讓學生刻意掉隊。但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心理還未完全成熟的學生而言,會產生一定的心理落差,所以在分組的方式方法上,就需要教師做好語言藝術的構建,杜絕任何"優秀、良好、中等"這樣的詞語。
(四)物理課堂分層教學,提高教學水平
課堂教學是高中物理分層主要展現形式,因此其對于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效果具有重大的意義。傳統課堂一節課只有45分鐘,如何充分利用好這45分鐘合理地展開物理分層教學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重大的考驗。第一個時間段是課前預習的檢測階段,一般在課前物理教師要布置好相應的預習任務,然后讓學生們利用課前的時間進行預習,在課上要對學生們預習的效果進行檢查,根據學生們預習的成果來開展下一步的教學。比如學生們在某些問題上普遍缺乏認知,在課堂上就要對該類知識點進行著重的講解。最后一個時間段約10到15分鐘讓學生進行課堂練習,以檢驗學生們在課堂學習的成果
(五)分層設計作業,兼顧各類學生
課后作業也很重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教師還應分階段設計課后任務。(d)低學歷和低學歷學生必須減少選擇挑戰,研究基礎和基本技能的主要課題,大型返工任務可將他們分為小課題或建議,既減輕學生的壓力,又部分減輕他們的工作量,加強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對于主要建立在鞏固基礎上的中學生,使他們有機會在課后利用課堂學習;具備必要能力的學生必須根據他們目前的學習水平處理擴展的課題,激勵他們發展智力技能和創新能力,促進他們的知識和動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針對不同學生能夠應用合理的課堂教學策略。在教學完成以后,針對學生特點,對學生進行分層式評價,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物理都充滿信心,對物理知識不再產生抵觸心理,所有學生都能跟上教師節奏,提高學生全面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黃國培.淺談分層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幸福生活指南,2020(35):0017-0017.
[2]林曉珍.分層次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中學理科園地,2020(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