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彬
摘 要:在新時期,音樂教育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培養,還需要關注學生音樂審美素養的發展。本文對音樂審美進行了簡要評述,進而從美育的角度出發,對高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高中音樂教學相關內容,從教學實踐出發,思考提升學生音樂審美素養的策略方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音樂審美
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意義顯而易見,教育就是要不斷提高國民素質,促使年輕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進而形成適應并且推進社會發展的素質結構。美育的作用在于培育年輕一代的審美素養,音樂教育是實現美育的重要途徑。抓好音樂教學培育學生音樂審美素養至關重要。
一、音樂審美
(一)音樂審美界定
審美,顧名思義,即對美的審議,在一定標準下,對美進行欣賞和評述。審美素養即在對美進行欣賞和評述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審美經驗、情趣、能力、理想等,表現為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審美需要標準,這種標準代表的是一個人在審美活動中的精神境界與情操修養。音樂是審美的重要內容,意境優美、旋律美好、內容飽滿的音樂作品,可帶給人美感,音樂本身是一種審美體驗,給人美的享受。
(二)音樂審美的本質
音樂藝術是美好的,好的音樂藝術作品,往往帶給人美的享受,它用聲音傳遞情感、思想。該藝術形式自從誕生以來,一直是音樂藝術領域的創作者、表演者,是傳遞思想、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同時也與其他藝術形式一樣,具備強烈的審美意趣,能夠服務于社會公立價值。其所蘊含的審美意趣,不僅僅是美育的重要內容,提升審美素養,也能夠影響一個人的氣質,激發其情感,鼓勵其精神,溫潤人的心靈。
人類的情感、思想、審美需要一定的載體進行流露,音樂是主要載體之一,人類天然就會從聲音當中傳遞情感、思想。所以音樂必定來源于人類情緒的變化,當然作為聽覺上的藝術形式,音樂藝術工作者通過基本的樂理知識與技能,利用旋律、節奏、力度、速度等要素,采取合適的方法來創造音樂,并由其在聽覺上給人以刺激,進而激發人的藝術想象力,讓人與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情緒進行共鳴。
(三)音樂欣賞與評述
假如一個人不愛欣賞經典音樂,原因在于“聽不懂、不會聽”。“聽不懂”說明音樂審美上的欠缺,而“不會聽”則是缺乏音樂審美的經驗和方法。音樂欣賞與評述是音樂審美活動中的重點內容,通過欣賞與評述積累審美經驗,進而“聽懂”音樂作品,從自身出發去與音樂作品當中的思想、情感進行共鳴,進而產生共情。這屬于會聽的層面。
音樂教學中有一個現象,在幼兒園時,音樂活動中幼兒通常會跟著音樂跳舞,不管是否會跳,但會有節律地進行動作,這是從潛意識上去聽,雖然可能聽不懂作品的思想情感,但是在聽的過程中,潛意識地跟隨音樂的節奏旋律舞動,這是一種音樂本能。而隨著年齡增長,其所接受的音樂課、音樂活動少了,樂曲解說多了,對音樂歌曲的理解有了標準答案。標準答案讓學生知道了音樂歌曲表現的是什么,表面上看學生理解了作品,但實際上這不是學生自己的,甚至有可能出現錯誤的審美和觀念,如此造成會聽但聽不懂。換而言之,學生是會聽的,但是這種會聽常常限定在某種標準之下,并不是從藝術想象力出發,而是以某種評述技巧來對音樂作品進行賞析,看似評述頭頭是道,但本質上根本沒有聽懂音樂作品當中的思想情感。這與語文閱讀理解非常相似,2017年高考浙江語文卷的閱讀理解要求理解《一種美味》結尾的含義,結果作者本人都無法解釋。
音樂欣賞和評述有存在的必要性,它為學生進行音樂審美活動提供方法,促使學生積累審美經驗,但是音樂審美活動應當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審美的標準不同,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也會不同。因此在音樂教學當中,不能把音樂審美活動作為某種培育審美技能的途徑,而是要把音樂審美活動,包括音樂欣賞作為學生增強藝術想象力的途徑。
二、音樂審美素養提升的思考
(一)高中學生的音樂審美素養
音樂課對于高中生而言,能夠提升學生審美素養,豐富學生精神生活,由于高考壓力大,學生始終處在精神緊繃狀態之下,利用音樂課還能放松學生精神,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
高中生正處在一個相對敏感的階段,個性強,對自己喜歡的事物往往會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而對不感興趣的內容則比較冷漠。音樂課本來是學生所喜歡的課程,但是現階段高中生音樂興趣單一,鑒賞水平有限,教材音樂引不起學生的興趣,主要是當代高中生更喜歡流行音樂,而教材更多的是對經典音樂進行鑒賞。若音樂教學方法不恰當,必定會出現充耳不聞、游離、倦怠等現象,嚴重影響音樂教學的效果,當然也會阻礙學生音樂審美素養的提升。總而言之,現階段高中音樂教學是存在問題的,學生的音樂聆聽出現問題,因此有責任將其喚醒,培養學生的音樂耳朵。
(二)音樂審美素養提升建議
1.音樂審美素養提升的宏觀要求
音樂審美素養的提升是高中音樂教學當中的主要任務目標之一,宏觀上來講,要求在音樂教學當中積極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音樂審美經驗,這種審美經驗是高中生在欣賞、演唱或者創作音樂作品過程中產生的認識和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需要在欣賞經典音樂作品過程中,逐步積累音樂審美經驗。要求在聆聽經典音樂作品的過程當中,應從多方面去欣賞,包括從音樂作品的節奏特點、旋律特點、和聲特點、速度變化、力度變化等,基于這些要素特點在潛意識中形成對樂曲的主觀認識。比如:樂曲是歡快的還是悲傷的,是熱烈的還是冷漠的,等等;從樂曲的演唱形式等方面著手,感受音色、音質、共鳴等方面的特點;從演奏樂器的音色、性能、表現力等方面感受各種演奏形式。
在音樂審美中,通常會經歷三個階段,分別為官能感受,即好聽還是不好聽,這個階段對音樂作品的認識比較淺顯;感情,即對音樂作品當中所蘊含的感情進行共情,換而言之即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受音樂節奏旋律的影響而不自覺地產生情緒上的波動;理智則是在情感共鳴的基礎上,能夠清晰地將這種感情共鳴通過語言文字表述出來,對音樂作品進行相對客觀的評述。音樂審美素養的提升就是從膚淺的官能感受進入感情和理智中,實現對作品的欣賞和評述,因而要求學生需要具備文化素養和音樂素養,具體的能力則表現為藝術修養、文學素養、音樂樂理知識、聲樂知識、器樂演奏等,這些屬于音樂審美的基礎條件。
要求形成審美情趣,即對音樂作品的態度,對于音樂審美活動,選擇什么樣的審美對象,將決定一個人的審美情趣,也表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境界。音樂藝術更擅長表現人的內心情感,因此要求欣賞作品或者是演唱(演奏)作品的過程中,必須要發揮藝術想象力,并進行積極的形象思維活動,通過聯想來實現自己與作品之間的共鳴。
2.音樂審美素養提升的微觀策略
綜合上文分析,音樂審美是對音樂作品的美的感受、表現和創造,表現為音樂欣賞與評述,音樂作品的演奏、演唱甚至是創作音樂作品。學會音樂欣賞和評述雖然是音樂教學的根本目標和行動指南,但是音樂欣賞和評述往往會涉及很多樂曲講解、樂理基礎講解等方面的內容,課堂會顯得比較沉悶,而且不利于學生個性的藝術想象力的發展。因此需要對音樂教學方式進行創新,綜合感受、表現和創造,實現審美素養的提升。
首先,應當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興趣,依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音樂情趣。從一些高效的高中音樂教學方法來看,目前高中音樂教學應當注意四個層面的要求,即不能出現專業傾向,因為高中音樂教學目標不是培育專業的音樂人才,更多的是通識教育方面;不能以本為本,即不能片面地使用教材,要隨時更新教材,使教材內容更接近學生;不能脫離學生興趣,教學中需要用到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其學習的積極性;不能為音樂欣賞而進行賞析教學,而是要以美育的要求來授課,強調以美來感染學生,不僅僅要引導學生挖掘作品的內涵,還要引導學生從音樂作品的各個方面去感受美、表現美甚至創造美。例如:經典曲目《黃河大合唱》,毋庸置疑,該作品具有極強的震撼力,時而激憤、時而悲憤。但是如果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這種震撼力對于學生而言就是似是而非的,并不能產生直觀的感受,因此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先從感受美開始,逐步過渡到創造美,因而要求在側重聆聽的基礎上進行討論、交流、比較和評論。流行音樂雖然類似下里巴人,但是也有經典曲目,既然學生對流行音樂有極大的興趣,何不利用流行音樂具有相似情感的作品(如《精忠報國》)來與《黃河大合唱》進行比較,想必對于《黃河大合唱》的賞析教學有相對理想的幫助。
其次,抓住音樂藝術的表演性,音樂作品被創作出來以后,必定會經過二次創作(表演或演奏),再傳達給聽眾。所以一定程度上音樂作品離不開表演,因此教學中應抓住這一特性,通過表現美,即音樂藝術實踐來實現音樂審美素養的提升。課標當中也強調了要把藝術實踐作為獲得審美體驗和掌握音樂知識技能的基本途徑,因此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地講解樂理基礎、樂曲結構,而是要在音樂表演過程中滲透這些理論性的內容,通過語言描述、身體動作描述、歌唱描述等方式來呈現音樂作品。
最后,在藝術實踐當中,強調創造美。藝術來源生活又高于生活,音樂創作的靈感往往來自于對生活的理解與感受,音樂教學中,強調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在生活中感受音樂美、表現美和創造美。應當注重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創編音樂作品,可以對經典曲目進行二次創編,也可讓學生根據歌詞譜曲,也可根據譜曲創作歌詞,學生對流行歌曲感興趣,就可以讓學生從這個角度入手去嘗試著創造美的作品。當然這對學生的樂理知識和技能有較高的要求。而相對簡單的創編活動,主要是依托上述觀點,抓音樂作品的表演性,引導學生以流行的方式去演繹經典曲目,也可從經典流行音樂作品入手,讓學生對其進行二次創作,進而實現在實踐中提升審美素養。
結束語
高中音樂教學應以培育學生音樂審美素養為核心目標,應在教學實踐當中改變教學模式,通過引發學生興趣,抓住音樂藝術的本質特征,改變傳統樂曲講解的音樂欣賞評述模式,轉而利用藝術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的音樂體驗,進而在體驗中積累審美經驗,形成審美情趣,掌握欣賞評述方法技巧。
參考文獻
[1]周麗芝.培養學生音樂藝術審美素養的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2020(4):34.
[2]于冬梅.聲樂教學中情感與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J].北方音樂,2020(2):56.
[3]范娟娟.在音樂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J].科技資訊,2020(9):162.
[4]陳光蓮.音樂與文學融合提高審美素養[J].教育(周刊),2020(7):63.
[5]徐偉.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中學生的審美素質[J].新課程導學,2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