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 趙潔心
【摘要】隨著教育的普及和發展,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大量青年教師加入職高教育,但由于學生能力參差不齊以及教師對學生缺乏了解,課堂上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影響教學效率.為此,本文結合職高數學課堂教學實踐,就青年教師在數學課堂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
【關鍵詞】職業高中;青年教師教學;數學課堂
【基金項目】第四期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課題“‘情境—問題教學視域下的中職數學教學實踐研究”(編號:ZYB215),主持人:趙潔心,陸春庚.
一、引言
我國現行職業高中,由于社會偏見,優秀生源比較少,多數是文化知識基礎較差的學生,他們在學習能力、積極性方面存在不足,大多缺乏恒心和毅力.部分學生在自己學不好的情況下還會有一些擾亂教學秩序的行為,嚴重影響教學效果.這對于教學經驗欠缺、教學能力不足、教學實踐不多的青年教師是很大的考驗.但是這些學生往往善于“察言觀色”,對于青年教師的教學工作不予配合,對課堂教學活動更是懶于參與,甚至出現排斥現象.青年教師雖然想改善“教師認真教,學生馬虎學”的現象,然而與學生溝通交流經驗的缺乏讓他們顯得不知所措.
二、中職數學青年教師困惑
數學這門學科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大多數職高學生對初中數學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牢固,沒有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并且對數學學習沒有太大的信心.高中數學知識是在初中數學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深化的,所以初中數學與職業高中數學知識銜接不到位,這就導致職高學生無法將新學的數學知識與原有的知識聯系起來,更難以做到知識的遷移,從而產生學習困難.這使得他們的知識結構零散,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框架.而零散的知識結構使得知識提取比較困難,學生回憶自己之前學的知識內容會比較困難.就目前的職業高中數學教學現狀來講,首先,大多青年教師不能準確地把握職業高中數學教材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在講授新課階段往往會將內容講“繁”、講“難”,用高標準去要求學生,這樣容易打擊學生積極性和自信心;其次,還存在教師不能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章節之間的聯系以及不能將初中數學內容與職高數學內容很好地銜接的問題,這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舊知識難回憶,新知識難理解”的現象;最后,各個教學環節之間沒有合理的過渡,情境引入環節生搬硬套,新知引入環節復雜煩瑣,沒有邏輯性,讓學生“一頭霧水”,不知道“何去何從”.
青年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大多關注的是新知識的講授,經常忽視學生的課堂反應,由于課堂經驗不足,甚至新教師也不太容易能察覺到學生是因為初中數學基礎薄弱導致對知識理解困難的,有可能還會誤認為是自己沒有把新知識講透徹導致的.長期如此會出現教師無論多么努力也收不到預期效果,反而使學生對數學學習力不從心.
三、解決困惑的改進策略
(一)提高素質,訓練能力,尋找差距
學習是青年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青年教師不僅要注重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勤讀書,讀好書,還要注重提升專業素質.青年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實現:1.閱讀專業書籍、文獻、報刊;2.參加集體學習和集體培訓;3.參加教研活動;4.參加各類教育教學大賽和技能大賽等.教師的專業能力主要包括教學能力、教學評價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等,這些專業能力是在不斷訓練中提高的.因此,青年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要積極鍛煉自己,注重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在提高能力的過程中要將自己與優秀教師和教育專家進行比較,找出差距,并尋求不斷提升自己的方法.
(二)總結經驗,敢于嘗試,形成風格
教學經驗是通過不斷實踐總結出來的,青年教師要向專家學習,向前輩學習,積極投身于教學改革實踐,對于數學教學,教師可以嘗試用“情境教育”“問題解決”“問題—探究”“情境—問題”等適合中國本土教學情況的教學模式指導自己的教學,在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中思考教育教學的難點,尋求突破困境的切入點,發現教學過程中的閃光點.青年教師要在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能力的過程中不斷形成教學設計嚴謹、教學過程生動、教學評價積極的教學風格.由學生的可塑性、依賴性和向師性的特點,我們知道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行為舉止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學生也會有意無意地模仿教師.而剛走上講臺的青年教師更要注重自身言行對學生的影響,要提高自身管理課堂、與學生互動、解決突發事件的能力,為學生做出積極示范.這樣教師的教學工作才會獲得認可,學生才會在課堂上跟著教師“走”.
職業學校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基礎比較薄弱,學習習慣普遍不太好,在這種現狀下要讓每位學生盡量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及提高思維能力,就需要教師因材施教、善于運用教學智慧.如教授“對數函數”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軟件畫出具體對數函數的圖像,并用微視頻展示對數函數圖像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動態演示過程中理解對數函數的概念,突出教學重點.教師可以通過類比不同對數函數的圖像,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分組展示,體驗底數a對函數圖像的影響,從而突破教學難點.教師還可以將對數函數的圖像、性質等列表,讓學生填充表格,通過表格進行對比,從而發現異同點、找出規律、全面掌握所學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啟發式和引導發現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可以糾正學生少動腦輕動筆、懶惰、依賴的學習習慣.
(三)關注學生,尊重學生,教育學生
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因此,青年教師要重視備課環節,在備課過程中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備教材”是指教師要結合新知識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設置合理的教學情境,適當穿插與新課知識有聯系的初中知識點.如解決與集合相關的一個問題:用列舉法表示由小于15的質數組成的集合.由于部分學生無法回憶起質數的概念,因此,教師在解決這一問題前要先和學生回顧一下初中學過的這部分內容.接著讓學生找出小于15的質數分別為2,3,5,7,11,13,那么由小于15的質數組成的集合為
Symbol{A@
2,3,5,7,11,13
Symbol}A@
.“備學生”是指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表現,了解學生對與本節課有聯系的初中知識的掌握程度,了解學生在學習新課時的預備狀態,了解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情感態度.
尊重學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與簡潔美.教師在課堂上要觀察學生的情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經驗,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探究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通過舉實例讓課堂聯系社會生產、生活,使本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相聯系,讓學生體會到“生活即課堂,社會即學?!?這樣既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構建數學知識體系,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主動思考的好習慣.
課堂提問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活動之一,也是師生互動最直接的方式.適時的提問對于啟發學生思考、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及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的自主提問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提高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青年教師要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將提問與鼓勵相結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將教師提問與學生提問相結合,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將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數學情境可以產生數學問題,是師生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環境.根據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的特點,青年教師要將情境與生活實際、專業知識相結合,通過情境把生活中的實例轉化為數學問題,進一步向學生說明數學來源于生活,也為生活服務,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實際問題的意識.青年教師還要將問題與情境相結合,合理引導學生圍繞數學情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中職學生對數學學習往往沒有信心,具體表現為:課前準備不積極,課堂教學活動不參與,提出問題怕被嘲笑,回答問題怕出錯,課后反思比較迷茫.這就需要教師經常給予學生積極肯定的評價,當學生做出努力的嘗試時,青年教師要合理引導,積極評價、表揚學生.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對學生存在的問題不要嚴厲批評,要更多地看到學生的優點,鼓勵他們正視自己的不足并引導他們積極改正.
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德育.一個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了,才能夠正確認識自我,正確看待周圍的事物.加強學生的德育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正確認識學習知識的重要性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也要注重對學生的品德教育.如教授“等比數列”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引入情境:近日,某市破獲一起重大傳銷案件,涉案人員達307人.初入傳銷組織,需要上很多培訓課,而在講課時,講課人從來不會說自己是在搞傳銷,而是說在開展合法的直銷.如加入公司需交錢入會并“買”一套產品,以高回報為誘餌,金字塔的形式發展下線.某傳銷團伙的金字塔結構中,每一層的傳銷人數按從上到下的次序排成一列數……通過這一情境引入等比數列知識的學習,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達到了教育學生遠離傳銷的目的.
四、結語
本文闡述了當前職業學校數學課堂教學中青年教師面臨的一些問題,并從青年教師的自身修養、教學能力、教學方法,以及師生交流等方面給出建議,希望對職業學校一線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董祝元.工作過程導向下中職課程改革模式探析[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2009(12):6-8.
[2]楊孝斌,呂傳漢.論數學教育對中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5(05):74-79.
[3]李吉林.情境教育的獨特優勢及其建構[J].教育研究,2009,30(03):52-59.
[4]李吉林.讓情境教育的亮點亮起來:兒童快樂、高效學習的范式[J].人民教育,2013(15):2-10.
[5]呂傳漢,汪秉彝.中小學教學的一種基本教學模式:中小學“情境-問題”教學模式[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3(01):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