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飄妃
【摘要】現在的學生對游戲類的編程學習比較感興趣。在小學信息課堂中,Scratch編程語言可作為激發學生學習編程的動力,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未來我們的下一代才具有競爭力。新課程改革的重點方向之一是統整各科內容,建立校本教材。本文嘗試將本土優良傳統文化與信息技術課堂相結合,讓學生使用編程的手段,為傳統文化穿上“信息新裝”。
【關鍵詞】小學信息;本土傳統文化;項目式學習;步驟;教學策略
一、項目式學習定義
項目式學習是目前備受關注的一種學習方式。項目式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面向真實問題解決的一種體驗式、綜合性的學習方式。教師在課堂中要給學生營造一個探究式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通過互相協作、自我探究的模式進行主動學習,進而解決在課堂中遇到的問題,最后小組將合作學習成果進行展示或應用到真實環境中。
項目式學習對教育者來說并不新鮮,項目式學習激勵學生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學習。主動學習對學生來說是個挑戰,但卻也是最簡單、最有效的學習方法。為了突破本節課重難點,筆者采用項目式教學,運用動態學習方法,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
二、項目式學習法的步驟
1.確立項目方向
每個地區有很多值得本地人驕傲的優良傳統和美麗景點。如何將這些傳統文化與信息結合,是教師教學的新課題。讓學生們將自己認識的家鄉傳統文化轉化為電子路標,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工作,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挑戰。
2.提供項目知識
在項目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播者,而是方向的引領者,資源的協助者。學生會利用教師提供給他們的基礎知識,去搭建自己的“金字塔”。比如,在學習上,教師可以將課本中要掌握的外觀模塊知識制作成微課視頻,提供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或者以團隊的方式進行互相促進式學習。當學生完成不了自己的作品來向教師咨詢時,教師不應將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而是使用不同的方式來引導他們進行思考、討論、交流,以得出合理的結果;在學生們嘗試編程的過程中,教不要用固定的教學模板進行教學,而應讓學生開放自己的思想,做出多種不同的項目選擇。
3.探究完成項目
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本土傳統文化題材,確定項目方向;選定題材后,每個小組開始編制程序。然而,學生在編制程序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角色出場順序錯亂的現象,教師要及時組織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討論,并充分借助板書演示,在黑板上列出魔術師和舞臺背景兩個程序的時間軸,通過一一對應的關系讓學生發現,可以根據說話的時間進行相對應的編程,從而準確地得出結論:可以使用時間軸來確定角色之間的對應關系,根據一個角色的動作就可以確定其它對應角色的動作。板書可以形象直觀地幫助學生了解時間軸的作用,這樣,學生可以清晰地對程序進行修改,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4.評價項目效果
當學生完成了任務后,教師又成了成果的評價者。當學生展示小組合作學習的編程成果時,教師引導學生按順序介紹自己的成果,讓學生在搭建的基礎上展現自己的學習思維過程。而且,師生對話還增加了交流溝通的機會。這種“嘗試——驗證——修正”的順序,也是幫助學生初步接觸編程的過程。
三、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質量的有效策略
1.把握時機,滲透思政德育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要求,加強道德教育。信息技術課不同于其它學科,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是需要互動的。教師在一節課內不能長時間講一個事實或道理;必須準確把握時機,有效進行滲透。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在進行編程教學時,引入愛國主義紅色教育、科技教育、旅游傳統文化、古詩詞文學等內容,引導學生設計一系列文化藝術作品,拓展思維,滲透思政德育。
2.激發探究,體現“四地”元素
在教學內容選擇上,筆者既以教材為本,又自主開發。其體現了“四地”元素,即是立足地方現實、體現地方特色、反哺地區經濟、融合地域文化。筆者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場景,選取本土地區優良傳統文化,拉近學生和教材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熱情。
3.搭建程序,嘗試驗證修正
在學生進行自主、 探究的學習過程中,筆者又充當了學習的參與者、信息(知識)的咨詢者、關系的協調者和情感的支持者等角色。筆者傳授學生解決困難的方法為按照“嘗試——驗證——修正”的順序,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此外,每個小組的電腦桌面都有微課小秘籍來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知識點。因此,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收知識,而是自主參與到學習中來。
4.學以致用,提升信息素養
本教學環節的設計,旨在引導廣大學生把信息技術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來,讓信息技術更好地真正服務于我們的生活。而且,既能夠培養學生的能力,又能使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體現“雙價值”。
四、結束語
本節課,筆者運用編程的手段,為傳統文化穿上“信息新裝”。教學內容穿插時間軸進行介紹,以及按照“嘗試——驗證——修正”的順序,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對學生學習編制程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為學生初步接觸編程打下了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梁小棠,項目式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寧夏大學現代教育技術,2020(11).
[2]聶凱.基于微課的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1).
責任編輯? 吳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