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來,我國對基層群眾文化都極為重視,且在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基礎設施、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有待改善。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戰略決策,而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則可以對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那么,怎樣才能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更好地開展群眾文化工作是當前應該考慮的重要問題。本文對群眾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群眾文化發展策略,以推動鄉村振興順利進行。
關鍵詞:群眾文化 鄉村振興 作用 發展策略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一項重要決策,它的實施對于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極大地推動農業農村實現現代化發展。而要想實現鄉村經濟良好的發展,就必須將文化建設落實到位,基層群眾文化作為文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與人們生產生活的聯系最為緊密。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力度發展基層群眾文化,增強廣大群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此來推動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
一、群眾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一)促進農村產業興旺發展
鄉村振興的基礎是農村產業的興旺發展,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村人口所占比重較大,就整體而言,基層群眾在文化素養上普遍偏低,不僅不能充分運用農業科學生產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對農業相關的政策法規也知之甚少,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鄉村經濟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一個產業能否興旺發展主要取決于知識、技能以及創造等要素,那么為了能夠讓鄉村經濟實現順利穩定地發展,就要通過開展與科技、農業知識相關的群眾文化活動,切實提升廣大農民的文化素養和科學技術水平,以此來讓農民擁有更加開闊的視野,并積極地將獲取的最新農業資訊信息運用到實際的農業生產中,從而為培養出更多創新型、技能型的農民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推動鄉村建設實現生態宜居
要想使鄉村發展得到切實提升,就必須確保生態環境適宜居住。鄉村應注重保護環境和治理污染,使人們能夠擁有更好的居住環境。但是由于受到地理環境、經濟條件以及文化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現階段還有些農村地區存在著環境污染現象,垃圾亂倒、污水亂排的現象仍然十分普遍,部分群眾未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且環境意識不強,對綠色發展理念缺乏了解,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鄉村的良好建設。因此,環保知識、衛生知識等成為目前農民急需了解的。農民群體作為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主要力量,應從主觀上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以此來推動農村綠色發展觀的落實。例如,基層群眾文化部門可以在趕集、節假日等開展相關的宣傳普及活動,例如通過懸掛橫幅、繪制宣傳欄以及將環保理念融入戲曲、小品中等諸多形式,讓廣大農民群眾受到熏陶,提高自身的環境保護意識,能夠對周邊的環境進行更好的維護,并自動自覺地投入到環保中去,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保護氛圍。由此可見,充分發揮群眾文化的宣傳作用,不僅能夠提高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形成綠色發展觀,而且還能推動鄉村宜居環境得到更好的建設。
(三)有利于營造文明鄉風
文明的鄉風是鄉村振興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人民群眾則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所在。群眾要有文化、懂技術以及會經營,只有如此才能有效解決根本性問題,農民在文化、民俗等方面的提升能夠更好地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可以提高群眾的科學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水平,讓他們在了解科學生產技能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三觀。通過文化中心、文化活動室等宣傳相關的政策方針、法律法規等內容,讓群眾的科學文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擁有著幾千年的農耕文明,使鄉村文化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因此,必須深入發掘鄉村文化,并對鄉村文化進行保護和傳承,大力弘揚傳統文明、民間藝術以及民俗禮儀等,引導群眾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通過開展文藝活動、民俗展覽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這樣既可以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使彼此之間建立良好的交流,又可以增強群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過宣傳群眾身邊樂于助人、奉公守法等先進事跡,讓群眾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傳統美德的熏陶,營造一個良好的鄉村氛圍,為鄉村發展助力。
(四)推動鄉村得到有效的治理
鄉村要想得到良好的發展,有效的治理對其來說至關重要。群眾文化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農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養,還能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群眾只有掌握豐富的知識,才能夠在眼界和觀念上變得更加開闊,可以及時了解農業相關的方針政策,并且還能夠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通過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大力宣傳相關的法律法規,提升群眾的法律維權意識。與此同時,群眾的民主意識也可以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進一步提升,更加珍惜自身的民主權利,使農民政治參與意識得以增強。此外,群眾文化素養的提升,還可以充分激發起農民群眾參與民主管理的積極性,行使自身的民主權利,以此來實現自我教化、管理等,充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從而更好地維護鄉村社會的和諧發展。
(五)有利于人們豐富業余生活
積極開展群眾文化建設,能讓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讓群眾能夠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從而朝著更加美好的方向發展。
二、群眾文化建設在鄉村振興中的發展策略
(一)轉變思想,對鄉村群眾文化建設予以高度重視
相關部門應充分認識到群眾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在重視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應積極轉變思想,對文化建設予以充分的重視,要充分考慮各個村子的實際情況,并逐漸探索出適合自身的群眾文化建設途徑,使責任、服務等意識得以進一步強化,從而有效完善地方上的文化事業建設機制。
(二)加大對群眾文化的投入力度,提供優質文化產品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對生活有了更多的追求,希望可以像城市中的人們一樣能夠享受到豐富多彩的優質文化產品和方便快捷的公共文化服務。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加大對鄉村群眾文化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為鄉村文化的發展注入新活力,從而使開展的鄉村文化活動在形式上更加多樣化,內容上也變得更為豐富多彩。與此同時,還應安排工作人員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的實際需求和意見建議,并及時予以反饋,為鄉村群眾文化提供良好的服務,讓群眾文化產品能夠真正貼近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另外,相關工作人員應增強自身的問題意識,使廣大農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得到切實的滿足,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廣大群眾的幸福感和滿足感,而且還能讓群眾享受到更為優質的群眾文化產品。
(三)積極引進專業性人才,打造專業化團隊
當前,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培養專業性的人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鄉村群眾文化工作而言,一直以來專業性人才都是較為稀缺的,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工作的順利開展帶來了難度。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專業性人才的培養力度,例如在歌唱、舞蹈等方面有一技之長的人。與此同時,為了能夠讓更多鄉村人才得到有效的培養,就需要不斷完善繼續教育制度,進一步擴展人才培養的覆蓋面,給那些想要尋求進步的人提供學習機會。相關部門應積極開展教育培訓工作,例如通過網絡平臺、下鄉宣傳等形式,讓文化人才之間能夠建立起良好的溝通交流,從而起到帶頭作用,帶動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這樣不僅能夠使基層文化隊伍的整體水平得到切實提升,而且還能推動基層文化工作更加順利地開展下去。
(四)在傳承的基礎之上大膽地進行創新
在群眾文化工作開展過程中,應在傳承的基礎之上進行大膽的創新。群眾文化應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積極傳播吃苦耐勞、勤儉節約以及鄰里和睦等優秀的傳統文化。相關部門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不斷創新傳播途徑和方式,建立新型的鄉村文化模式,嘗試著對符合當前鄉村發展特點的群眾文化作品進行不斷的創新,從而讓群眾文化能夠更加廣泛地得到認可和喜愛,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此同時,相關部門應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內容等進行不斷的創新,以此來滿足不同人群的切實需求,為鄉村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將一些民間流傳下來的文學藝術、手藝等進行弘揚和傳承,讓更多人感受到民間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推動鄉村群眾文化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結語
總之,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與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群眾文化不僅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而且還能促使農業生產逐漸向現代化方向轉型。因此,必須加大力度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并通過引導農民群眾轉變思想、加大力度培養專業性人才以及相關部門在資金和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等措施,切實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質量,吸引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到文化活動中,并以此來推動鄉村建設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志芳.淺議群眾文化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J].參花(上),2021(08):139-140.
[2]王艷.群眾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及發展策略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15):85-88.
[3]李首斐.關于繁榮基層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思考與建議[N].張家口日報,2021-03-25(004).
[4]耿加利.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思考[J].南方農業,2020,14(36):92-93.
[5]李艷秋.“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群眾文化工作探究[J].船舶職業教育,2020,8(06):59-61.
[6]王嚴.對鄉村振興視角下群眾文化工作的幾點思考[J].長江叢刊,2020(26):68+92.
(作者簡介:劉桂榮,女,本科,吉林市船營區文化館調研部,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