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影
(西京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3)
大學的學習歸根到底是一種學習方法的學習。學習方法是沒有固定模式的,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專業都有差異。大學4年里,怎樣用有限的學習時間,去掌握無限的知識和技能,就必須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混合學習方法絕對不是簡單的線上與線下學習混合,應該制定出有效的混合學習策略,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身學習能力[1]。
本次調查方式采取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是在校大學生,包括大一、大二,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400份,回收率100%。參加此次問卷調查的學生,大一有145名,大二有255名。
本次調查主要圍繞3個主題展開。(1)對學習態度進行調查。應試教育對多數學生而言,對待考試的態度決定其學習態度。調查結果顯示,大一和大二的學生對待考試的態度是相同的,即50%以上的同學認為考試及格即可。(2)學習自主性調查,即對學生用于課外學習的時間統計調查。結果顯示,只有35%的學生能夠主動的學習。對學習過程中的總結與反思的調查結果顯示,35%的學生經常會對自己一階段內的學習和效果進行總結和反思,58%的學生有反思但較少,7%的學生完全不總結和反思。(3)采用的混合學習能否有效地促進學習。認為能夠促進學習的32%,一般的20%,沒有任何幫助的占48%。
(1)對學生學習態度調查結果反映出目前在校大學生所共有的一個現象:對待學習的態度不積極;學習功利思想嚴重,即對以后就業有用的學,否則不學[2]。
(2)對學習自主性調查結果反映出大部分學生屬于被動的學習,學習主動性差。學生主動地自覺自愿地學習是要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作為基礎,而不是被動或被迫地學習[3]。目前高校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主要渠道依然是依靠傳統課堂教學,而傳統課堂教學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較弱。當混合式學習模式采用課堂學習與在線學習并行時,離開了課堂學習,學生利用在線學習的網絡教學模式,學習過程由學生自主控制,沒有教師進行嚴格把控,會出現課程完成率很低的情況。多數學生反映學習體驗較差,而且沒弄明白的地方也不能馬上和同學進行交流討論。
(3)對混合式學習效果調查結果反映出混合式學習存在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習過程偏重形式上的混合。混合式學習是課堂學習與在線學習相結合的一種學習方式。其中,在線學習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學習環節,隨之出現了大量可被用于促進在線個體學習的新技術,想象著借助他們的工具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習。實踐證明,新技術再好,如果老師沒有把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很好地進行融合,最終將導致整個教學過程成為一種形式上的混合。諸如學生在網絡上獲取學習資源也僅僅是閱讀和觀看的教學材料,實時討論時基礎較差的學生易被忽視,異步討論時學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等。
第二,教學設計存在問題。混合式學習強調多種學習資源、方法、形式、工具和環境的融合,在不分析教材和學情的情況下盲目追求教學資源的數量,增加了學生學習壓力。混合式教學模式一般分為3個階段,即課前預備階段的在線模式+課堂教學階段(輔助手段+傳統教學)+課后提升階段的在線模式。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許多老師往往忽略課前學生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的引導,傳統課堂教學導入的內容和方式沒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的欲望;課堂學生主體地位沒有體現,課后延伸課堂教學內容以及客觀有效的開展課程評價。
面對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的諸多問題,如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是廣大教師面臨的教學改革的難題。改革,首先是教師教學觀念要轉變,新的課堂應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為主,學生課堂學習的過程,應是學生親身參與、親自體驗的過程。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屬于被動式的學習,學習態度會決定學習的效果。所以,必須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引導他們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這個轉變過程,教師應該從第一堂課抓起,讓學生知道為什么學、學什么、怎樣學,以及對學生專業知識的要求和本課程對以后就業的意義。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精選教學內容,精心進行教學設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更要盡早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體驗,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更有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
教師應意識到,教學目的不是僅僅局限于知識的獲得,更重要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之按自己的個性得到盡可能充分的發展。同時,教師還應努力學習,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和業務素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關注學生發展的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獨特的個性,相信學生的發展潛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以“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本課程的學習對象一般是大學低年級的學生,對計算機語言、計算機編程還很陌生。由于該課程內容較多,為了更有條理地開展教學活動,應避繁就簡。教師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深度鉆研教材與整合教材,將該教材內容按基礎篇、提高篇、進階篇劃分知識單元,突出重點、難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目的是讓學生根據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循序漸進地學好全部課程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課程的內容按每個單元的知識點設計一個具有課程特色的小項目和任務,學習完該單元知識,要求學生完成項目任務。但項目的制定是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所以項目的設計最好是學生熟悉的領域,具有趣味性、拓展性、知識融合性及體現學生的中心地位。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課前預備階段要求學生要有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協作學習能力的引導尤為重要。教師課前可以通過PC端網絡平臺或手機端App發放課件、微視頻、講義,學生根據講義的引導進行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然后將學習感受、學習疑惑在線立刻反饋給教師并對自己的學習做一個評價,逐步養成反思的習慣。
混合式學習模式下,課后輔導除了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與學生在線實時互動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沒有教師“監督”的課堂外,仍能積極主動的學習。
教學過程中,應從認知、情感、技能與習慣等方面多角度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恰當的評定,尤其要重視過程性評價。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情況和表現、參與學習活動的有效度及學習能力、學生的課堂練習以及課后學生的單元作品、小組合作交流等方面進行評價。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決定一種學習方式或方法的好壞,學生個體學習結果是最終評價的主要標準。
生動、有效的課程與教師的精心設計分不開。教學設計時應注重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專業知識,更要注意傳授學習方法。每次課程的教學設計必須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在這個前提下,以多個環節作為教學主線。引入、創設情境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成果展示;知識點的展開、問題探究、鞏固拓展、進階,環環相扣、由淺入深,采用自主探究學習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研討,課堂師生、生生有效互動體驗學習快樂,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新時代,混合式學習融合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不同學習理論與方法,優勢顯而易見。但必須重視在實施相關策略提升混合式學習的成效的同時,必須拿捏好分寸,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保證整個混合式學習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