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小麗
如果把1997年清華大學舉辦的“創業計劃大賽”作為我國高校實施創業教育的開端,創業教育已歷經二十余年的艱難探索,基本形成了政府大力支持、社會積極參與、高校全面實施、學生主動融入的格局[1]。作為創新創業的中堅力量,大多數高等院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創業教育培養學生“企業家精神”的理念高度契合。因此,深入開展創業教育是高等院校落實人才培養、形成辦學特色重要舉措。
早在2012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明確要求本科院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創業教育的關鍵在于創新能力的培養。盡管創業教育課程已作為重要的模塊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但在執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問題,并沒有真正發揮該門課程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中的作用。
創業教育是一種教育理念與教育模式,是大學生自身學術發展與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功能等互動共進的必然結果,是發揮大學促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作用的重要途徑[2]。無論是教師群體還是學生群體,都存在這樣一種觀念:創業是極少數人的事,創業教育開展的效果對學業影響不大。表現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即是擔任創業教育的教師大多是輔導員或教學效果欠佳的教師,鮮有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高的教師愿意主動承擔這門課的教學任務??上攵?,任課教師教學能力有限,又缺乏創業經驗,無法調動學生參與創業的積極性,教學效果難以保障。
創業講座、公共選修課、創業模擬大賽是高校創業教育常見的組織形式,在培養學生創業意識方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缺乏與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這些形式在理念上往往還停留在活動的層面,沒有上升到教育層面,因此不能很好地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引導學生在創業教育的過程中發揮專業優勢,利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開展創業活動,提升課程教育教學效果。
創業教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產物,是時代發展的有力見證。傳統的講授式、“一言堂”等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課程教學的需要。當前高校開設的創業教育課程,無論是教育設施,還是組織形式,抑或是教育手段,都難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3]。創業教育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既要讓學生獲得一定的理論積淀,更重要的是要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實踐鍛煉機會,如建立校內外創業實踐平臺,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創業實踐活動中。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在實踐中培養創業的視野和思維。只有當學生真正體驗到創新帶來的成就感,他們才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
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以案例為基礎,通過一個具體情景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個特殊情景進行討論的教學方法。在創業教育課程中,案例教學法可以讓學生提前感受創業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難和風險,并在創業導師的積極鼓勵下,以創新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訓練思維[4]。因此,案例教學法在創業教育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創業教育中的案例,大多經過任課教師的精心挑選,有的是某個領域的經典案例,有的是與學生學習、生活息息相關,讓學生在擺脫枯燥乏味的理論宣講的同時,感受到創業成功并非遙不可及。創業教育教學過程中恰當呈現的案例,是對整個教學內容的升華,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與專業教育相比,創業教育更具綜合性、實踐性,對學生專業素養的要求也比較高。在創業教育的過程中融入案例教學,能夠幫助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學習、討論、分析,并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去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
創業教育的開展離不開良好的創業氛圍,而創業文化則是濃厚的創業氛圍的集中體現。在開展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創業教育與創業文化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創業文化的缺失可以通過加強創業教育來彌補;創業教育做得好,也必然有優秀的創業文化浸潤其中。案例教學綜合了創業知識、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參與創業的熱情和積極性,并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分享,積淀良好的創業文化,進而使創業教育的開展形成良性循環。
H同學是某高校學生,父母以幫忙送快遞為生。H同學從小就很懂事,總是想著如何為父母減輕負擔,并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當別的孩子在一起開心地玩耍時,他就默默地蹲在地上,想著如何掙錢??既氪髮W以后,H同學加入校內創業實踐基地,開始謀劃自己的創業之路。他聯系了一些物流業務,并說服一位貨運司機為其拉貨,并逐漸拓展業務。到了大學三年級,他的業務量已經積累到年運輸營業額600萬元,毛利潤達到10%~15%。在指導教師的鼓勵下,他積極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提交的“互聯網+高效物流”策劃方案獲主賽道銀獎。本科畢業后,H同學成功創立了物流服務有限公司,成為創業成功的典型。
針對以上案例,教師提出“H同學創業成功的內在原因是什么?H同學在校內的創業實踐經歷對他的創業產生了哪些影響?創業最重要的品質是什么?”等三個問題,組織學生積極討論H同學創業成功背后的深層原因。
學生分組討論,積極發言。有的學生甚至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或所見所聞,分享自己的感受。大家都充分認識到內在的主觀能動性促使H同學決心創業的關鍵,在校學習期間參加各級各類的學科和技能競賽,也能夠幫助學生鍛煉創新思維,培養創業能力。另外,有的學生指出,像H同學這樣能夠成功創業的例子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學生畢業后還是會選擇就業這條路。以此為契機,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創業教育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成能開公司、辦企業的人。創業教育的核心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案例教學法,引入一位與班級學生年齡相仿的創業典型,介紹其成功創業事跡,并組織學生開展分析討論。這種“問題式”的教學推進方式,能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交流研討,對創業教育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在深入交流之后,學生原先的思維層次和水平也得到了升華,對問題的本質也有了更加清晰的把握。
在案例教學組織的過程中,教師堅持“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思想,始終將學生擺在主體的位置,教師主導課堂,讓學生迸發出更多的思維火花,才能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常見的教學法,在創業教育課程實施過程具有趣味性強、便于理解、學生參與度高的優勢,但也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創業教育的實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團隊的水平。創業教育教師隊伍教師素養良莠不齊,是一個無法回避的難題。任課教師應加強學習,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各種實踐機會提高專業素養。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了,教學團隊就會充滿活力,案例教學才能展示出多彩的魅力。
在案例教學的前期準備中,如何選擇教學案例,選擇什么類型的教學案例完全由教師決定,主觀性比較明顯。為了確保案例的代表性,創業教育教師應有集體備課環節,集思廣益精選案例,充分發揮教學案例的引領示范作用。另外,在篩選案例的過程中也應注意不能僅選擇那些成功的案例,也要兼顧反面的案例,讓學生感受到創業并非易事,需要創業者付出極大的努力和堅持。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設計的科學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在采用案例教學法開展創業教育教學活動時,應精心設計每個教學環節,循序漸進呈現案例,讓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求知欲望。切忌案例教學程序化,創新不足,導致學生對課堂失去興趣,影響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