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陽隆
新媒體背景下,動漫文化作為互聯網時代興起的一種新型文化,借助其獨特的傳播方式和有趣的內容迅速受到了大學生的喜愛和追捧。2018年中國的二次元用戶規模增長至2.81億人,預計2019年將達到3.34億人。因此,在大學生道德教育工作中需要重視動漫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利用動漫文化的新穎形式和創新的內容服務于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對大學生的吸引力,提高道德教育的傳播效率。
21世紀以來,國家大力扶持動漫產業,原創動漫文化欣欣向榮蓬勃發展,動漫產業百花齊放百家爭鳴。2013年~2018年我國動漫產業產值總體呈逐年增長態勢,2018年我國動漫產業產值為1712億元,在動漫產業化的推動作用下,預估我國2019年動漫產業總產值高達1941億元。2013年~2019年我國動漫電影票房數量占總電影票房和數量比重呈波動上漲態勢。2019年我國動漫電影數量占總電影數量比重為14.46%,動漫電影占總票房比重為11.48%,與2018年相比均有上漲,因此中國的動漫產業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將來,動漫產業的供需市場仍有充分的發展空間,主要動因有如下幾條。
1.經濟因素:我國經濟處于穩定增長趨勢,國民的文化消費水平也在穩步提升[1]。動漫文化產業的發展與社會大眾的精神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動漫產業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2.政策因素:文化和旅游部、廣電總部等相關部委及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國產動漫產業發展的政策,同時各大省都提出文化產業發展規劃都將推動動漫產業的發展。
3.市場因素:中國人口基數大,現有動漫觀眾規模已超過5億人,市場潛力巨大。其中,15歲以下人口達2.2億人,這是動漫觀眾的中堅力量,現在的青年對于動漫作品的接觸時間較早,動漫觀眾的年齡普遍偏低。但分析國外動漫產業的發展經驗可知,動漫產業將逐漸趨于成人化,因此未來中國動漫市場將逐步擴大。
4.人才因素:全國已有400多所大學設立了動畫專業,1200多所大學開辦了涉及動漫的專業,僅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等8個院校的動畫相關專業每年錄取的學生人數約700人[2],動漫人才數量的大幅增長將帶動動漫作品供給增加。
5.產業因素:國內動漫作品市場巨大,同時我國的整個動漫行業正處在一個起步階段。大量社會資本投入到行業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推動行業發展的作用[3];動漫衍生品制造行業面對新興產業沖擊,也在不斷調整產業結構,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將動漫文化向外部延伸,為動漫創作提供動力并極大增加市場供給。
大學生的德育教育是滿足大學生道德需要的重要途徑,大學生更希望在大學期間通過道德教育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從中掌握與人為善的方法[4]。而目前我國各高校德育教育在職業道德、性道德、生命道德等方面涉及較少,高校對大學生的德育培養與學生實際需求相脫離。德育課程設置與大學生道德基本訴求相脫節,導致大學生的德育問題無法解決,道德無助感增加。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5]。動漫文化打破了德育教育的“壁壘”,賦予了不同思想、多元文化平等傳播的可能。在不同思潮影響下,大學生要具有甄別能力,享樂主義、金錢主義思想等各種負面價值觀對尚處于塑型期的大學生產生負面影響。
“立德樹人”是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最終目標,這是求學者和施學者都共同認可的[6]。然而許多教師都只注重強調培養“政治道德”。其實,大學生的德育教育不應該只有這層含義,更應是做人做事的一種學問,能夠促使大學生深刻理解其中的內涵[7]。片面地游說德育教育以及脫離實際的培養道德教育會讓學校的教育淪為形式主義[8]。目前,“00后”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有所缺失。德育教育不僅面臨有理說不出的問題,更存在傳播不出去的困境。一直以來,這些問題不但沒有引起從事德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他們缺乏對學生成長的人文關懷以及負面情緒的有效疏導,而且他們還片面把個人的學習成績狹隘地理解為未來就業的敲門磚,使德育教育已經忘記了初衷。
由于動漫文化傳播形式的新穎性和特殊性,使得通過動漫文化的形式進行的德育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也大大吸引了大學生的興趣。其次,動畫文化與時俱進緊貼時代和社會,當它融于大學生德育教育后也有利于教師工作的創新,可以幫助德育教育工作者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實現形式和內容的雙創新。然而,動漫文化也存在不少弊端:首先,大學生的自制力相對比較薄弱,他們容易被網絡游戲以及動畫視頻長期吸引以至于上癮;其次,動畫產業的蓬勃發展使得動漫文化的數量越來越多,但是市場審核不嚴格導致了真正具有內涵的動畫并沒有隨著數量的增加而變多。大學生缺乏自己的判斷使得他們對快餐式動畫草草瀏覽而不會去深入思考道德與思想方面的知識。過度爆炸的信息削弱了當代大學生的思辨能力,他們在快餐文化中無法放慢腳步去思考。此外大學生的價值觀道德觀還未完全形成,大學期間會比較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干擾;最后,由于很多動漫作品因來源網絡從而缺少一定的監督和管理,因此動畫作品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質量不高或者內容不健康的動漫文化不利于塑造大學生的道德價值觀和人生觀,使其思想觀念受到一定的沖擊。
當前高校的德育教育理論課大多是枯燥且乏味的,教育工作者僅注重灌輸書本的思想理論知識,卻未扎根現實的實際情況,無法吸引到大學生的興趣,也達不到德育教育的最終目標。所以,必須要創新工作方法和工作形式。把德育教育和動畫特點有機結合起來,德育教育工作者可以用動畫的形式制作教學課件,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滲透力和影響力,進一步活躍課堂氛圍。另外教師也可以根據他們的實際教學目標選取熱門動畫中的某一些片段作為教學案例給大學生分析和思考。使用案例教學時也可以運用動漫中大學生熟知的人物臺詞和喜愛的劇情內容,以此拉近德育教育工作者和當代大學生的心理距離,打破學生的心理防線,以達到提高大學生德育工作效率的目的。采取線上灌輸教育與線下疏導管理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給予正面引導和教育;鼓勵學生參與校園德育教育信息的制作,做到以敏銳的思維和行動迅速地抓住問題,有的放矢地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使大學生的行為更加規范化、道德化。
動漫文化受到了大量大學生的追捧和喜愛,已經逐漸成為了他們休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大學生對動漫文化的需求和許多的德育教育工作者的動漫文化素養不是完全契合的。部分教師不懂熱門的動漫基本知識,也很少接觸大學生喜愛的動漫,因此他們對動漫文化的認識不夠全面。其實動漫并不是小孩子們的專屬,但很多成年人對動漫嗤之以鼻。這并不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和創新。在新媒體時代,教師一方面應該要與時俱進,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想學生之所想,知學生之所需,尊重和理解大學生對動漫的愛好,包容動漫文化的多樣性。另一方面,教師也要主動學習健康向上的動漫文化,了解當下熱門的動漫作品以及大學生喜歡這些動漫作品和動漫形象的原因,增加自己對動漫的知識儲備,減少和大學生交流的隔閡,努力提高自身的動漫文化素養。
綜上所述,高校應該重視對德育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培訓和創新研究,使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動漫,學會將動漫文化的形式和內容運用到德育教育工作中,培養出一群具備較高動漫文化素養的德育教育工作者隊伍,以期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