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穎杰 河南經貿職業學院
在全國教育大會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應該將全面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的教育體系構建起來,堅持健康第一理念,將體育課開齊開足,引導學生在鍛煉中增強體質、享受樂趣并健全人格。在此背景下,體育課程中的思政教育融合便受到了更多學校的重視,高職院校也應該響應號召,將職業知識技能教育,以及思政教育、體育教育等工作同步開展起來,共促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時代發展下,我國的國際化程度在提升,社會中的多元文化蓬勃發展。即使學生們身處校園中,思想觀念也會難以避免地被多元文化所影響。在高職院校,很多學生的思想觀念不夠完善,自身的自制力也比較差,因此要對他們將思政教育加強,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思想政治觀[1]。在我國教育中,德育屬于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在體育運動中,強調的讓、恭、義和仁等體育精神和規則制度,它們的本質便是一種道德教化。此外,思政教育屬于系統、長期的一項育人工作,而學生群體的思想也在隨時代不斷變化。所以,教師應該將教學的傳統觀念及時改變,主動承擔思政教育的教育責任,這不僅屬于高職教育的必然發展趨勢,也屬于社會發展向高職教育所提出的一種新要求。
長期以來,國內教育強調素質教育、人本教育,全部教育活動均圍繞學生成長而進行,所以育人屬于高職院校關鍵的課題。從此角度可知,體育教學應該成為思政教育內的構成部分。在體育教學時,體育技能的訓練,對學生人格的塑造等等,都和思政教育內的內容有一定一致性。在體育運動內,所蘊含的競爭文化、社會文化等等,決定了它可以變成思政教育內的關鍵載體,能向思政教育順利提供物質資源、精神資源[2]。與思政教育的理論化教育等形式不同,在體育課程中滲透思政教育,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其積極性,最終實現理性、情感的統一教育,真正實現寓教于樂以及知行合一。
為適應新時代發展,將傳統教育內出現的弊端解決掉,消除在應試教育影響下學生的機械化發展,國內進行了課程改革,將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引入了進來,確定了素質教育的各項目標。在此背景下,各階段教育積極將新課改的制度落實,要求教師對新課改的要求進行學習,將教學的傳統方法改變起來,便于素質教育的推進。而在體育課程內,思政教育的融入,有利于營造給學生思政學習的良好氛圍,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進行學習,實現知識外化及內化的互相統一。這一過程能將素質教育所提要求充分滿足,實現了全面培養學生的目標,推動了傳統教育的改革創新。同時,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利于體育教學順利形成良好體育文化,為學校發展帶來一種新的思路,幫助學校積累經驗,實現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由此可見,在體育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屬于新課改下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
在體育教學中,受一些傳統觀念所影響,很多教師、學生會認為,體育教學只是為了帶領學生鍛煉身體,使其身體素質水平有所提升。但實際上,體育教學的開展,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也有利于學生陶冶情操,使其學習生活更有趣味[3]。同時,體育教育的開展,也有利于對綜合型人才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堅持公正、公平等原則,將體育的競技精神發揚出來,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鍛煉其意志力,提高其團結合作等意識,發展人文素養。上述種種目標,都有利于有效開展思政教育,為思政教育的開展提供多樣的教學資源。
在體育課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培養不放棄、不拋棄,樂觀向上及積極進取等良好精神心態,樹立其健康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4]。與思政課堂相比,在體育課中對思政教育的理念進行融入,有利于體育教學的內容變得更為豐富,讓體育教學顯得更為豐富多彩,更受學生青睞。因此,學校應該將教師的教學認識提升,使其看到體育課程內融入思政教育的優勢,促使思政教育的意義作用能充分發揮出來。
在部分學校中,體育教育、思政教育一樣不受學校的重視和關注,這會影響兩者的有效結合。對學生來講,他們往往對畢業后的就業更為重視,所以對專業技能及知識的學習會更為關注,但沒有積極進行思政教育、體育教育方面的學習。很多學生對思政教育有片面的認識,認為它對自身的未來就業、未來發展沒有較大影響及作用,很多時候將思政課程的學習當作應付考試的任務。同時因為教師會在教學中持有傳統理念,以單一的授課方式進行教育工作,由教師示范給學生體育技能,由學生進行模仿學習,在講課時未曾將思政教育融入進去,這也影響思政教育、體育教育的融合。為改變現狀,教師應該將思政教育的融入工作充分重視起來,積極進行思政教育的學習,主動將體育精神、愛國情懷等內容滲透進教學中,結合實際實現思政教育、體育課程的融合。而在學校方面,應該將思政教育、體育教育的融合重視起來,組織體育、思政學科的教師成立教研小組,對體育課程內的思政教育方法進行研究,以此促進兩者的融合,充分激發學生對思政學習的重視,保障他們能主動積極參與思政學習。
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作為教師,應該對體育課程內蘊含的各種思政元素進行深入分析。在很多體育比賽中,不僅包含體育技能方面的比賽,比賽也屬于運動員們對精神面貌進行展現,代表并展示國家形象的一種途徑,有利于運動員提高自豪感及成就感。在比賽的過程中,運動員可以積極進取并且努力拼搏,以良好狀態去發揮個人能力,最終贏得比賽的理想成績,這其中體現了運動員的優秀精神面貌,也樹立了其光輝形象。而在體育課程中,其中的思政元素比較豐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展示給學生一些圖片、視頻等類型資料,使得學生在多媒體資料的觀看中,身臨其境般地感受競技比賽內運動員的崇高精神,這有助于學生培養民族自豪感、愛國精神,促使他們樹立正確價值觀,對學生的后續發展以及思想觀念形成起到積極作用。
教師有著教書育人這一重要使命和責任,應該將自身的工作態度端正起來,正確樹立教學的觀念,了解到體育教學不僅應該帶領學生對體育技能及知識進行學習,也需要引導他們對思政知識進行學習,促使學生在身體素質提升的同時,提升道德品質,順利實現育人目標[5]。因此,學校應該對教師做好培訓教育,將其思想政治素質提升,使其對教學提高認識,秉承一種使命感、責任感去進行培育工作。而在體育課程內融入思政教育前,教師應該認識到體育教育的意義,對體育教育具備的職能作用有明確認識。對一些教師來講,他們沒有深入地認識體育教育,欠缺一種良好的育人意識,為改變現狀,教師需要在課程思政的教育背景下,對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水平做好客觀的評估分析,在日常的課程教學中,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教學活動的策略方案進行設計,將體育教育中的育人特質充分表現出來。
首先,在體育教學中,思政教育的觀念滲透,有利于學生改變對思政教育的普遍認識,提高學生對思政課程的理解。在以往的思政教育中,因為理論知識顯得比較寬泛,其中的知識內容更為復雜,教育模式也顯得更為單一,所以更多學生會抵觸思政課程的學習。而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利于學生看到思政教育的實用性、重要性,促使學生積極進行思政學習,調動了學生思政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無形中將學生的學習觀念及時改變,幫助學生在體育運動中了解思政理念,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其次,體育教學并不局限在課堂上,也包括一些課外教學,如早操活動、體育比賽等等,其中也蘊含了很多思政教育的元素。所以,在融合思政教育、體育教育的時候,教師要看到思政教育在課外體育教學中的融入價值,在課外活動的組織中主動尋找各種教學資源,將課外活動的內容豐富起來,便于思政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順利滲透。在學校方面,也應該將課外體育活動的良好氛圍營造起來,營造積極向上的一種體育文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各種活動。
在早操、體育比賽等活動中,應該將思政教育靈活地組織起來,不僅需要引導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也需要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思政品質、身心素質。在學校方面,應該合理配置教學的設備設施,完善教學場地,給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氣氛,創造一種有助于教學的良好環境條件,打造積極的體育文化,豐富學生的體育生活,促使學生看到體育學習的魅力和意義。
在體育教學中,針對于學生實際學習的表現做好評估非常關鍵。而在實際評估中,一般需要評估學生技能、知識的學習狀況。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教師應該將教學的傳統評估模式改變起來,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如評價其愛國意識、體育技能和學習態度等等,以全面評估,為思政教育、體育教學的融合奠定基礎。同時,學校還應該將思政教育的評估體系完善起來,使得校內師生都能對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有所認識。在最后,在評估學生學習的表現時,教師應該客觀評價學生的具體表現、身心素質,這有利于將體育教育的育人目的順利體現出來。
在體育教學中,將思政教育融合進去,有利于為課程思政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環境,促進體育教學的改革創新,拓展思政教育的途徑。在高職院校中,為培養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體育教師應該看到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可行性,結合教學實際,建設有體育教學特色的思政教育滲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