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平坤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教育部曾指出:現在的義務教育最明顯的問題之一就是在學校中的學生作業負擔過重,以及校內教學和校外培訓或多或少的存在短時化和功利性等問題,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發展。基于義務教育發展現狀下,2021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教育義務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該《意見》制定了“雙減”工作的總體目標:一方面,減壓作業總量、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創新升學作業新結構、豐滿校內課后服務,讓學生的學習回歸校園;另一方面,社會培訓從嚴規定、消除校外學科類培訓、減低校外培訓熱度。從“雙減”總體目標中可以清晰的看出“雙減”中并不是“只減不增”,在減輕學生學習作業的負擔同時還要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策略、方法等方面從而提高教學的總體教學質量并且還要去創建、豐富學校文化來提高學生的課后生活質量。
整體而言,近年來體育課程越來越受重視,學校體育內容逐漸豐富。但同時體育課程被文化類課程擠壓、體育教師“被生病”以及課程內容保守、簡單的現象依然存在。其根本原因就是體育教師的教學態度存在著問題。教學態度影響著教師對教學工作全方位的理解,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責任心、積極性、主動性,從而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及學生的全面發展。如果把教學活動的要素劃分為教師、學生、教學影響三個部分的話,教學態度的重要性就體現在對教師自身的影響,對學生的影響以及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因此,在“雙減”政策下研究雙減對于中學教師教學態度的轉變的要求這有助于拓寬教師教學態度研究的相關內容,從而推動教學理論的內容建設;也有助于雙減在中小學的實施和發展,正向強化教師的教學態度、提高學校體育的教學質量和校園文化的完善,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等。
雙減政策的第一要求就是全面減壓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為了提高學生的分數老師往往以題海戰術來擴大學生的習題量,但這其中不免會出現學生已經熟練掌握的知識從而造成了知識重復、時間浪費,進而加大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因此要全面減壓作業總量避免出現“科科不超量,總量完不成”,減少作業時長增加學生自由支配時間。在此雙減又提出了鼓勵原創作業命題,創新作業形式。以減量為基礎、提高作業質量,以質變代替量變,減輕學生負擔。
雙減政策的另一個要義就是:“堅持從嚴治理、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近幾年來,我國校外培訓產業的不斷擴張其問題也隨著而來,追求經濟效益培訓機構倒閉、卷款跑路現象屢屢發生。校外培訓之所以亂象叢生,歸根結底就是因為校內教育發展不均衡導致的。基于校外培訓的發展現狀以學習需求,雙減政策提出了以下要求:1.減少學生的作業總量,從量上減少作業量的負擔,減量提質。2.提高學校教學質量,使學生在校內就可以滿足其對學習的需求。3.加強對于校外培訓機構的審核過程,控制校外培訓機構數量,規范培訓服務行為,控制培訓實踐安排。
雙減政策的提出是國家對學校體育和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的深層次思考,雙減政策的實施發布使數億的中小學生松了一口氣,同時也為學校體育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學校體育是指以在校學生為參與體育的活動,主要包括了五個方面: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體育賽事、課間操、安全保障措施。學校體育的五個方面都需要體育教師的參與,雙減減輕的是學生的負擔但是實際上是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學校體育實施過程中,體育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決定著一個學校的體育教學質量、體育文化氛圍以及技術文化先進程度并影響著學生的知識認知、學習態度、學習積極性等。“雙減”實施的實質就是讓學生的學習回歸學校,而回歸學校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要提高教學,教師的教學態度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雙減政策下體育教師教學態度發生轉變是必然的結果。體育教師的教學態度影響著學校體育改革和學校體育的發展,體育教師的教學態度則決定著學生學習內容的質量高低。
任何一種教育革新的目的都是為了增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水平。雙減政策的推出也不例外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并不是為了降低教學質量恰恰相反雙減政策的推出就是為了提高現有的教學質量。雙減政策的實施其主要是在學校中進行實施,實施的主體就是教師。現在的體育發展的現狀就是學生學習體育的動機主要就是為了應對學校或者中考、高考等國考的標準,缺乏了學生自主學習體育技能的自身興趣以及始終無法形成體育習慣。在這樣的條件下,就需要體育教師要充分的改變自身的認知態度,用新的體育態度和學生態度來進行教學和課后服務。思想觀念上進行轉變,體育課并不是單純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主的游戲娛樂課更不是熱身繞操場的跑步課。體育課是為了提高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學習運動技能的全面發展課程,這一觀念要深入體育教師自身的教育理念。課堂內容的教學應當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安排以及根據實際情景來進行及時的調整教學方法策略。不能為了教學而教學,為了考試而考試,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的視野不能僅僅局限于單純的學科內容,要改變就體育論體育的思維固定。
不同的教學方式會引起不同的教學效果。中學階段中學生的個性風格更是迥然不同、思維活躍,他們對于運動技能和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受到教師的情感影響并且對于情感的變化尤為敏感。體育課本身就是肢體活動和空間感知的綜合類課程,在上課過程中體育教師如果富有激情、聲情并茂的進行教學,會促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的本身。因此就需要在體育課上體育教師要充分的提供和創造讓學生可以充分表現自己和情感表達表達的情景,這樣才能夠使師生之間建立堅實的感情基礎進而激發教師的教學欲望和學生的學習激情從而提高體育教學效果。現行的體育教學態度就是保證學生體育課堂安全為首要目標,運動技能和知識的學習成了次要目標雖然安全永遠是第一要義但是課堂的學習不應該因為安全問題而故步自封。在這樣大背景推動下就需要體育教師充分轉變態度來順應雙減政策的開展,拿出熱情飽滿的激情面對學生,將體育課堂建設成是師生技能傳授相互學習的情感交流現場。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不論教育變革怎樣改變都是以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為目的。教師行為主要是指教師在進行專業教育活動時,在其教學理念影響下所表現出來的意識表現行為。“雙減”的出現會是改變考試體育的一種新契機。體育課是唯一脫離教室的課程,它的教學方法和教師的行為表達就有了更多的可選擇性,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身體游戲”。教學不論怎樣都會產生一定的固態思維和模式僵化,對于中學生而言他們的個性在逐漸形成過程中有跡可循的教學和一成不變的內容很難激發他們對于體育學習的興趣,因此在體育課上體育教師應適當按照不同的技能傳授來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游戲在進行實施過程中這就需要體育教師熟練的運用游戲理念以及體育課程的內容,將各種運動技能的學習融入體育游戲中使學生從被動體育轉變為主動體育。在此基礎上要充分的認知到要改變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質量。當然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依靠固有的模式和游戲來進行教學,體育教師應當通過從認知角度來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最終在教學行為中反射出來,以行為來影響學生。
雙減政策的開展主要陣地就是學校,雖然改變的是學生的學習模式但從更根本上也是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教育制度下就需要教師擺正自身的位置,以認知態度為基礎,豐滿情感態度最后將兩者在行為教學中表現出來調整自身的教學態度進而使體育課能夠順應雙減政策的推行,推動青少年體質和身心健康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