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全
(海門實驗學校附屬小學,江蘇 南通 226100)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已經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任務。體育作為小學階段的必修課程之一,對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乃至人生成長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體育運動是學生的基礎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全面發展,是培養小學生逆商品質的最佳途徑。本文針對體育運動對培養小學生的逆商品質進行了相關探究。
一直以來,體育被認為是一種簡單的運動,是學生提升身體素質、體格特征以及體能的一種途徑,是無關文化知識的教育活動。其實,這種認知過于片面與局限,體育運動是一種身體鍛煉與文化素養教育相結合的學科實踐課程。體育運動的身心健全教育,不僅要求學生的運動參與,更要求學生在運動實踐中感受訓練的樂趣、競爭的激勵、合作的快樂。學習體育文化,提升自身的運動能力,用合理的運動方法,促進學生的體育素養提升,幫助學生更好地強身健體。并且體育身心健康方面的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發散思維能力,提升創造意識與想象力,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開發潛能。學生在體育運動中陶冶情操,感受拼搏的樂趣,能夠增進學生的良好競爭意識與克服挫折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幫助學生建立健全人格,不斷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
當下我國小學教育片面注重小學生文化知識的提升,體育身心健康的教育過于形式化,教師忽略了小學生體育身心健康方面的教育,小學生由于生活經歷有限,對體育運動的科學價值健康觀念存在認知扭曲,這種形式的基礎教育不利于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調查發現,當前小學生由于家庭背景、性格特點的影響,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越來越薄弱。因此,社會、家庭及學校應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與體育運動能力情況,有針對性地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注重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意志品質。例如,在體育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強化小學生的體育精神和意志力,讓小學生在實際參與體育教育中體會的體育文化和精神。
當下社會一般注重培養人的情商與智商,如一些成功人士往往這兩商部很高,但是一些人當學習、工作、健康等方面遇到挫折時,心態容易崩塌,常常導致氣餒、半途而廢、思維混亂等現象的出現,這種現象也就是“逆商”較低。一個人成功的基礎就是擁有良好的情商與智商,而一個人能夠達到的高度與格局與是否擁有良好的逆商有直接關系。逆商,簡而言之就是面對困難時的心態與做法,也就是面對人生的各種逆境時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逆商水平的高低影響著人生不同時期的各個階段。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當下社會不僅需要小學生擁有良好的情商與智商,還需要小學生擁有較強的逆商品質。逆商品質高的小學生,面對困難時能夠臨危不亂、不屈不撓、頑強拼搏,最終通過自身的努力扭轉局面,獲得成功。逆商品質低的小學生,不僅平時做事猶豫不決,習慣半途而廢,而且一旦面對挫折,就會敬而遠之,最終碌碌無為。所以,當下社會中,逆商品質越高的小學生,未來成長發展的機會就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
小學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積極推行逆商教育,對小學生進行正確的歸因鍛煉,引導小學生在實踐參與中掌握歸因分析的要點,并在參與中學習他人的長處,將所學知識應用到自己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逆商品質。同時,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逆商教育能夠豐富授課形式,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幫助小學生進行更好的交流。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挫折和難題,體育教師應關注每一位小學生,幫助他們充分發揮自身逆商品質的優勢,克服挫折和難題,為適應未來社會夯實基礎。另外,體育教師還應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小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將逆商品質應用到體育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學生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對事物的認知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體育教師應明確自身的責任與義務,引導小學生學會正確歸因,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價值觀及世界觀。
相關研究發現,小學生在遇到挫折時,通常會出現5 種心理變化:否認、生氣、祈禱、郁悶、接受。否認時期是源于小學生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是一種通過歪曲事實來進行自我防衛的過程;生氣時期即小學生已經看清事態,明白事情已經發生、無法改變;祈禱時期是小學生想借助祈禱來改變已經出現的現實狀態;郁悶時期是小學生沒有辦法進行正確的歸因所產生的情緒現狀;接受時期主要涵蓋小學生承認挫折,勇于面對困難。當然不是所有的小學生都有勇氣面對接受時期的,這源于小學生自身的逆商水平參差不齊。除此之外,采用完善的面對挫折的方法,降低小學生的負面情緒帶來的消極影響,也是培養小學生逆商品質的有效途徑。
在體育運動過程中,適當進行逆商教育可以培養小學生面對困難的忍耐力。體育運動是一個快樂與痛苦并存的過程,小學生在實際運動過程中可以提升自身的忍耐能力。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小學生所接觸的成長環境也在不斷優化,所以來自社會的逆境也在逐漸降低,間接導致現階段小學生的忍耐力低下。然而,體育運動可以幫助小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其面對挫折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加上體育不同于其他學科,體育運動較為靈活自由,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設計一些困難,提升小學生的忍耐能力,進而培養小學生的逆商品質,幫助小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在衡量小學生逆商品質狀況時,心理韌性并非核心因素,但是它在檢測小學生面對挫折的反應能力時卻獨立存在。也就是說,小學生的逆商品質與心理韌性成正比,心理韌性越高,小學生的逆商品質就越高,反之亦然。小學生的心理韌性能力主要是指小學生在挫折面前采用正面態度來面對困難的能力。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對小學生進行逆商教育,可以改善其心理韌性能力。體育教師可以為小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借助體育教學自由的特征,適當添加逆境困難,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小學生心理韌性的思維,最大限度地開發小學生的潛能。同時,教師可以借助小學生的學習競爭意識,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小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拼搏精神。體育教師應做好體育運動課程的設計者與開發者,與時俱進,積極創造條件培養小學生的心理韌性。除此之外,體育教師還應對小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可以結合中外體育名人的奮斗史,激勵小學生自主向其學習,不斷挑戰自身、突破自我,從而樹立正確的三觀。
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意識到小學生是獨特的人,是不以教師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應結合小學生的生活背景、性格特點的不同,幫助小學生安排自身的體育學習,采取最佳的學習方法與練習途徑,提升小學生的體能與技能能力。同時,體育教師對小學生進行正面的逆商教育與指導,可以引導小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剖析與自我歸因,進而不斷提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與心理韌性,提升體育技能成績。
當然,小學生在此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體育教師應避免一味地批評與否認,而應結合“教育為主、批評為輔”的教學觀念,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對小學生進行多樣化的評價。體育教師還應尊重并平等對待每一位小學生,善于發現小學生的閃光點,積極主動地與小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從而創造條件幫助小學生提升自身的體育技能,做小學生體育學習過程中的良師益友。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進行逆商教育,不僅可以提升小學生面對困難的勇氣,還可以幫助小學生進行正確的歸因,提升自身體育綜合素養。小學生應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與抱負,不斷拼搏、突破自我,從而提升自身的逆商品質。體育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教育觀念,積極創造條件培養小學生的逆商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