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坤
(山東省濟寧市特殊教育學校,山東濟寧 272000)
特殊教育面對的群體是特殊的,所采取的教學方法也是特殊的,而且特殊學校中的學生要學習的內容也與普通學校的學生有一定的差別。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復雜性,教學難度大。而在特殊教育小學數學課堂上滲透德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诖?,本文將分析的重點放在如何在特殊教育小學數學課堂上進一步加強德育滲透,希望能給當下特殊小學的數學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
與文科類課程相比,數學對完善人的思維方式與精神品格作用更為突出。將德育滲透于特殊教育數學課堂中是實現特殊學生健康發展、落實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特殊教育面對的學生群體更需要氣氛活躍、參與度高的課堂[1]。而在特殊教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能夠在無形中為數學課堂增添一絲人文色彩,使其更有“人情味”。對于特殊學生來說,向他們滲透德育,更需要從他們熟悉的生活事物入手,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地進行。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幫助學生擺脫對數學學習的思維心理,還能帶領學生走出自卑,使其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部分特殊教育小學的領導及教師雖然意識到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但是滲透方法過于單一。這主要是因為對數學課堂德育滲透認識不到位。一般來說,數學教師要有以自身情況、學生特點和小學數學知識為依據選擇和使用教學方法的能力。尤其是特殊小學中的學生,各方面發展還不成熟,加上在某些方面不同于常人,大部分學生主要通過觸覺、嗅覺等感知外界事物,所以在很多方面需要數學教師給予更多的指導和幫助。但是,部分特殊學校的數學教師在進行德育滲透時不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選擇授課方式前對不同學生的身心狀況考慮得不夠全面[2]。還有的教師雖然在講課過程中有滲透德育的意識,但滲透方法過于生硬,沒有將德育因素有效地融合在數學課堂教學中。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通常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導致課堂氛圍沉悶,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別提在課堂上讓學生領悟德育知識了。此外,數學知識比較抽象難懂,很多教師不知道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把德育內容滲透其中,導致德育教育的滲透僅僅停留在口頭講述上,即使滲透了相關德育知識,也只是對教材表層部分進行的常規性滲透,沒有對教材進行深度挖掘,導致德育教育流于形式,不能取得應有的德育效果。
特殊學校在組織教師隊伍時要保證各位教師對特殊教育有充分了解,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教育中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德育滲透[3]。相較于普通學校的數學教師,特殊學校的數學教師在注意講解好數學知識的同時,更應注意學生的心理狀態,防止學生因數學學習產生負面情緒。因此,特殊學校的數學教師應盡量簡化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采取更加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愉快地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在提高知識學習能力的同時,形成較強的心理素質??傊?,特殊學校要注重培養在道德素質方面格外突出的,尤其是具有豐富的德育經驗和特殊教育經驗的骨干教師人才[4]。教師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讓德育教育更加具有說服力。
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大部分數學教師深諳其理。而在特殊教育中,教師更應該提高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程度。特殊學生也有獨特的、完整的經歷和思想,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了解并考慮到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尊重學生個人的感受和思想觀念[5],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例如,在教學乘法口訣時,有的特殊學生對數字不夠敏感,還有的特殊學生認知能力和記憶力較差,難以深入理解和深刻記憶乘法口訣,對此,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采用數形結合的形式,耐心、細致地講解相關知識,這既符合特殊學生的學習特點,又能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增強其學習信心,使其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身體缺陷分析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只有這樣,特殊小學數學課堂才會是成功的、高效的。
教育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十分顯著,即使是特殊學校中的學生也不例外。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的目的是讓整個班級氛圍更加人性化,讓特殊學校中的學生感受到社會的關心和支持。首先,教師要選取那些與特殊學生的日常生活相關度比較高、與數學知識息息相關的文化因素,并將這些文化因素引入數學課堂上。其次,教師要引入與特殊人群有關的數學故事,利用黑板報、學校展板等載體展示這些數學故事,營造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的班級氛圍,讓學生樹立起自信心,積極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最后,數學史教育也十分關鍵,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適宜地講述祖沖之、華羅庚等數學名人的故事,以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高尚的信念,將學生的關注點逐漸轉移到數學學習上來。
綜上所述,在數學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有利于在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和良好素質。尤其是對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群體,具有德育色彩的數學教學格外有用。首先,教師要明確在數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認可它、重視它。然后,教師要從學生熟悉的事物中挖掘德育因素,創新德育滲透方法,從而促進德育在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