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雙雙
(安徽省滁州市機械工業學校 安徽 滁州 239000)
信息技術的背景下,各個行業都發生了根本的變革,教育行業亦是如此,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必須要隨之發生改變。面對這一特殊的社會背景,教師在開展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必須要立足于在線的網絡教學模式,并結合這一學科的教學特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以教師為指導并參與活動,沒有按照《課程標準》制訂教學計劃的現象。這就導致后續教學工作不能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完成。其次,大部分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相對落后,尤其是教學理念完全不能與目前的教學實際要求相符合,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氛圍和教學效率。然而,信息技術課程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較高,但是在教學時,大部分教師仍然以理論講解為主,不注重實踐教學或者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實踐過程,導致學生不能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實踐內容,實踐環節教學效果不理想,影響了整體的教學效率,不利于高中生的學習和成長。
2.1 構建以學生為主的信息技術課程教育目標。在網絡在線微課引入到信息技術教學背景下,高中教師對于課前預習、在線課程講解、課后反思的教學,應根據預習教材大綱要求、學生學習狀況,進行每單元或每節課網絡通信、數據編程、三維設計與創意、人工智能控制等教學內容的組織設計。因而這一綜合人才培養教育目標的指導下,高中學校可以根據現有的多媒體軟件、PPT課件等網絡手段,通過下撥財政資金,引入微課、專業信息技術教師,開展信息技術微課程內容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信息技術理論知識、技能實踐學習中,對課前微課預習涉及到的疑難問題進行講解。
2.2 使用情境教學法進行人工智能教學。在合理的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情境設計可以大大降低在校學生的學習工作難度,并可以使學生更加樂于參與其中,并積極主動地學習與人工智能密切相關的科學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充分運用教學生活環境中的一切事物,以此來確保課堂情境教學建設的客觀真實性,使全體學生徹底消除學習過程中的陌生感和疏離感。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發展,各種先進科學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學校人工智能教學。教師應通過信息資源管理、整合,合理充分運用教育網絡化的信息處理技術,為廣大學生學習創造豐富的知識教學實踐環境,增強廣大學生的綜合認知實踐經驗。將本課文字與各種圖片,音頻和其他視頻活動結合使用起來,以利于增強學生教學內外環境的學習興趣,并充分激發全體學生的課外學習興趣。
2.3 做好網絡教學課程設計。在高中信息技術的網絡教學中,為了提升網絡教學效果,教師在開展網絡教學的時候,必須要組好教學課程設計。具體來說,在進行網絡課程教學設計時候,應借助平臺建立一個有效的教學框架,并以框架內管理員的身份進入到平臺,對網絡平臺的框架進行統一的分配和管理等。同時,還要對學生、教師的身份信息進行備注。接著,教師可以在這一平臺上,創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課程,并按照教學大綱、學生的實際情況等,精心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視頻,學生則可以結合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進入到對應的平臺中,完成有針對性的學習,最終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基于信息技術的大數據系統也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跟蹤,給教師提供可靠的教學參考,讓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教學設計的優化和調整,更好的滿足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展。
2.4 主題教學法。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教學理念都得到了一系列更新,而主題教學辦法是這種情況下出現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是目前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的主流教學辦法。主題教學方法的核心內容是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興趣和開放課程的具體內容,設計出一個具有針對性的課堂主題,進而在該主題的基礎之上制定出后續的教學任務。這樣一來,教師就能夠開發和鍛煉學生在信息采集、信息探究、信息加工等方面的能力,保障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夠得到更好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運用主題教學方案時,教師仍舊比較依賴于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內容這兩者之間的結合,但是這其中也存在主題、目標不合理的問題。也就是說,在考慮主題設計的因素時,教師沒有充分地將學生的情況融入課程內容,從而影響了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教學已經成為一種主流方向,必將成為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要立足于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建立網絡教學平臺、做好網絡教學設計、借助網絡學習空間引領學生開展探究學習,不斷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