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梅
(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蘆洲學校 廣東 惠州 516245)
在現代教育中,無痕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符合現代學生的成長需求和心理特征,本文將通過分析在初中學生德育工作中進行無痕教育的具體落地路徑,對于該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社會現實意義及價值,也希望能夠激發更多專業人士進行思考和探討,進而不斷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進步。
在針對初中學生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充分考慮學生們的階段性心理特征,尊重學生們的成長過程,注意適當隱藏自身的教育意圖,避免學生產生過多的防備心理和反抗心理,明顯的教育意圖不僅不利于解決問題,甚至可能取得負效用,不利于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建議通過軟性的無痕教育,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并且做出改變。具體舉例來說,教師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到小明在日常生活中從不幫助父母做家務,甚至對自己的家庭有強烈的自卑感,嫌棄父母的收入低無法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針對此種問題,教師若采用顯性的教育方式,直白地指出問題并嚴厲批評小明,小明的心理則可能產生更為強烈的負面情緒,甚至感受到侮辱,不利于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可采用更為柔和的方式進行教育,比如通過網絡搜集相關的故事,在班級內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引導學生們進行思考和探討,包括“今天放學后為父母做些什么?”,并鼓勵大家積極發言說出自身的感受,通過故事的方式進行無痕教育,實現情感的共鳴。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引導學生思考和鼓勵發言的過程中無需刻意針對小明,避免引發負面教育影響,良好的氛圍營造和恰當的引導足以實現德育工作目標。總而言之,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要學會適當隱藏自身的教育意圖,利用更為軟性的方式進行滲透,實現無痕教育[1]。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個性培養、心理成長的重要時期,教師在進行日常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需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征,通過采用更為恰當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們進行自我反省,進而實現自我教育,有利于學生們的健康成長,盡可能避免學生自尊心受到傷害。具體舉例來說,小磊是班級內的尖子生,日常學習非常刻苦,成績也較為穩定,但教師發現小磊偶爾會抄同桌的作業,為了避免傷害小磊的自尊心,教師在課外假裝無意碰到小磊,耐心地詢問小磊在學習中是否需要幫忙,近期的作業是否過于繁重,并且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小磊回答,在得到正確答案后及時進行夸獎和肯定,幫助增強小磊的學習信心,在此種情況下,小磊對于自身抄作業、欺騙老師的行為感到內疚和羞愧,及時向老師承認了錯誤,教師在得到小磊的保證后也可以直接表明發現了這一問題,但相信小磊是知錯能改的好學生,并鼓勵小磊若遇到問題要及時反饋。通過此種教育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地解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自省的方式認識到問題,還可以進一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未來進行持續德育教育,提高綜合教育效果。總而言之,運用恰當的方式激發學生進行自省、自我教育,讓學生能夠正確看待問題并解決,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還需要真正做到以身作則,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進行德育滲透,實現良好的無痕教育,尤其針對初中學生而言,其價值觀處于塑造的重要時期,在日常生活中也容易受到外界影響,教師通過自身的行動來形成正確優秀的示范,有助于引導學生們進行模仿、思考和學習。具體舉例來說,教師在校園內要能夠做到遵守規則、不亂扔垃圾、使用文明用語、禮貌待人等,做到言行一致,也能夠讓自身的德育教育更具有說服力,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對學生們形成德育滲透,幫助學生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分享自身的故事,比如每月到敬老院幫助老人洗衣做飯、陪老人聊天解悶,到福利院與兒童共同玩耍,作為義工進行義務教學等,通過故事的分享也能夠讓學生們接受正面思想的熏陶和感染,有利于學生們的思想成熟和心理發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以身示范的過程中還需要配合恰當的引導,比如日常中的文明行為可以引導學生們共同遵守、互相監督,比如到福利院做義工等行為,并不適合目前的初中學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體驗和感受,但日常仍需引導學生們以學習為重,通過自己的成長和知識積累,未來可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總而言之,教師通過自身的行動樹立良好榜樣,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開展,實現良好的無痕教育[2]。
本文通過闡述初中學生德育工作中無痕教育的具體方式,包括隱藏直觀性的教育意圖、恰當的方式激發學生自省、以行動樹立良好的榜樣,進而促進德育教育的綜合效果,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長久發展,對于該領域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也希望能夠給關心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