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珍安
(浙江省東陽市橫店鎮第三小學 浙江 東陽 322118)
看圖寫話這種教學方式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運用非常廣泛,通過有效的看圖寫話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語文基礎素養。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而看圖寫話則是為了更好的提升低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為他們以后更好的掌握語文知識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由于教師受我國應試教育理念所影響,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并沒有認識到看圖寫話的重要性。看圖寫話是語文教學的中的一種題目形式,沒有正確的答案,這也導致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很少對這些題目進行講解,甚至好多時候以自由發揮題而跳過。低年級學生是學習中華語言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思維相對來說正處于活躍期,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有必要重視看圖寫話教學。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語言學科,在小學階段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進行開放式看圖寫話教學活動中,我們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看圖寫作的指導,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使其能夠掌握正確的看圖寫話技巧。另外,指導過程中結合內容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思想大膽發表出來,進而幫助學生積累大量語言,提升自身的詞匯量,為以后更好的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1]譬如,在教學《楓橋夜泊》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將文中的插圖充分利用起來,引導學生在學習這首古詩的時候根據文中插圖發揮自身想象力編一個有趣的故事,教師可以給出關鍵字詞:寒風 船 江面等等,進而引導學生編寫故事,通過這樣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進學習活動之中。在進行這樣的訓練活動中還要引導將所編的故事進行對比,說說哪位同學編的好,好在哪里,其中又有哪些不足之處,在不同思維的碰撞下找到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從而及時調整自己的不足之處。最后讓學生評選出誰編的故事最精彩,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要想轉變以往呆板生硬的語文教學活動就不能將眼光只停留于教材中,教師要在課堂中要善于運用動靜結合的方式,強化學生課堂中的體驗,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完全可以立足于教材,通過看圖寫話的方式讓學生擁有更好的課堂體驗,降低學生理解教材知識的難度。同時還可以活躍課堂氛圍,積極的引導學生大膽地將自己的獨特見解表達出來。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巧設問題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需要我們注意的是看圖寫話并非僅限制于圖片與寫作的結合,與課本教材分有機融合也是看圖寫話的有效方式。[2]譬如,在學習《靜夜思》這首古詩的時候,如果單純的講解學生很難理解,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將相應的圖片或者表達思想之情的視頻更加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學生,通過圖片與視頻地引導,不但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詩詞中所描述的含義,同時還能夠使學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靈活的運用課本知識,將看圖寫話融入進實際教學之中,課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關的作業練習,如,根據文中詩詞結合課堂中所見到的圖片寫一首小詩,或者寫一篇表達自己思鄉之情的作文。
看圖寫話中的看也就是觀察,學生只有仔細觀察圖片內容才能在腦海中形成對自己所見事物的理解。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所以我們教師要加強對他們進行引導,將正確的觀察方法傳遞給學生。那我們首先要讓學生學會看圖的順序,接著在根據圖片中所出現的人物的相貌以及形體確定其身份,然后在觀察圖片中人物的動作以及表情,推測其思想;最后,觀察圖片的場景,確定所發生事件的時間與地點,真正做到觀察有序。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展看圖寫話教學一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不但可以使學生筆下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故事情節也會貼近學生所熟知的生活。[3]譬如,當學生經過以上訓練之后可以讓學生根據《愛護花草》這一圖片寫話,有的同學寫道:公園里的園丁叔叔在陽光明媚的上午正用除草機為小草整理發型,還有的數數在修剪大樹的枝葉,小紅在這個公園玩耍的時候看見草地上有一朵非常漂亮的消化,正當她準備采摘的時候叔叔指著愛護花草的木牌對她說:小朋友,不能采,我們要愛護花草。當聽到叔叔的話之后,小紅低下了頭說,叔叔我錯了,我一定會愛護花草不隨意摘花了。針對學生的所寫,教師進行評價,進而提高學生的看圖寫話能力。
總之,看圖寫話是低年級學生開展寫作訓練,提高寫作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認知和想象以及表達能力,這對小學低年級時期的學生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教師理應對這一教學模式加以重視,結合學生實際語文學習情況展開針對性教學,將看圖寫話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