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麗
(合肥師范附小三小 安徽 合肥 230601)
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高效地將所要教授的知識傳遞給學生,我教你學是方法,我講你聽是過程,我寫你記是形式,可結果知多少?所以我們不停地在尋找孩子心靈之門的鑰匙,只有觸及他們心靈的舉動,才能讓他們愛上你,愛上你的課,愛上學習,這應該就是“親其師,信其道”。
每位老師都清楚學情對于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學生現有的認知能力,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等,每個教師深諳這些對于課堂教學備課環節的重要性。現實的教學告訴我,經驗只是過去式,不可照搬硬套,只可作為參考。了解學情不僅是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還應包括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甚至身材長相,音量歌喉等。全方位的了解,關注到了學生的每一個細節,課堂不知哪個小環節,這些小細節就可能點燃整堂課的精彩。當然這些都是需要花時間和心思的,但是我們與學生朝夕相處中要有這個意識,才能知人善任,調兵遣將。
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第一單元第4課《珍珠鳥》是蘇教版四年級學過的一篇課文,這也是我第二次教授這一課,還算得心應手。當課文進展到——珍珠鳥的爸爸媽媽呼喊小珍珠鳥回巢時,那滾圓的身子著實讓人心里萌酥了,可是縱我有一串串的“花”言與“巧”語,也表達不盡它的惹人憐愛。當時常規抓關鍵詞講解學生怎么也感受不到珍珠鳥的可愛,于是讓他們角色扮演來演一演。一開始叫了一位成績不錯的小泉同學,哪知他扭扭捏捏的,很是放不開。正準備放棄之時,突然一個胖乎乎的圓腦袋男生舉手,這小家伙太符合這個形象了。正好黑板旁邊是班級的綠植角,此時也是那般的郁郁蔥蔥,現成的道具,我點開音樂,讓其他同學讀著文,他來扮演小珍珠鳥,“扭動滾圓的身子,擠開那些綠葉鉆進去。”只見他搖著大頭晃著圓腦,背對著同學,肥碩的圓臀左一擺右一扭,嘗試讓自己肥乎乎的身體能擠進綠葉叢中,引得同學們捧腹大笑。“飛、扭、擠、鉆”幾個說不清理還亂的動詞,瞬間也是這么可愛了。在大家的掌聲歡笑聲中,“小珍珠鳥”飛回了座位,音樂自動循環播放,他們不能自已跟著音樂再次讀出來“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喚聲中……”
都說課堂上老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話說如此,如何還呢?往往我們還會舉行隆重的交接儀式,硬是塞到他們手上,有時得到的回復是沉默是金!留下老師“獨自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所以我在思考,怎樣讓他們樂意接受老師授予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主體權呢?最有效的方法是老師們放低自己的姿態,向學生們示弱,尋求他們的幫助,激發課堂上學生的主人公意識。課堂中遇到難點,與學生忠誠平等的交流溝通,請大家集思廣益幫助一起解決。
《冀中的地道戰》里地下道路縱橫相交,家家相連、村村相通,式樣繁多又各有特點。要了解這錯綜復雜的地道,便成為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基于平時課堂上得引導,我們已經很有默契了,我把困難告訴學生,得到學生的回應是“老師演不了我們畫”,于是一條條九曲回環的地道,一個個隱蔽難覓的出口,一間間可避難可生活的大洞,一處處布滿尖刀的陷坑呈現在黑板上,學生一直沉浸其中,下課后黑板前學生越聚越多,說明他們的求知欲望已經被點燃,課堂上遇到困難,尋求學生的幫助,大膽放手,勇于嘗試,把學生潛在的內動力激發出來,課堂效果會意想不到的。
學生課堂的參與度是評判一節好課很重要的因素,老師再精彩的獨角戲我想都會成為老師挫敗感的源頭。學生的興趣點在課堂上,他會主動參與其中,所以我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多節課的體驗,孩子能成為文中的他,感主角所感,曉主角之理,會自然融入字里行間。在一篇文中讀到“表演的過程是一種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體驗的實踐活動,它以表演者自身內部的體驗的實踐活動為基礎,表現形式直觀生動,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因而倍受學生的喜愛,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動性。”愛表演、愛模仿是小學生的天性,既活躍課堂氣氛,又激發學習興趣,對課文重難點的突破,通過表演的形式往往會得到有效地解決。
《搭石》里“緊走搭石慢過橋”,當地百姓怎樣做到“協調有序”?如果解釋詞語意思,沉悶無趣,如果反復講解,低效無味。基于平時課堂訓練,學生每每遇到難題,主動提出“沒事老師,我來做百姓甲”,“老師我要演百姓乙”……小手林立,我想學生當時腦袋里構建的是一幅幅有趣的畫面,這不正是語文課堂上經常提及“你們要發揮想象,腦袋里要有畫面……”諸如此類的閱讀提醒嗎,經過課堂活動的組織,想象畫面成為了閱讀時不自覺的行為,從而感受閱讀趣味。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再好的方法,需要學生的“我愿意學”,所以只有以培養學習興趣為核心,方有課堂的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