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業梅
(廣西玉林興業縣城隍鎮大西小學 廣西 興業 537813)
在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數學思維能力是促進數學學習的重要前提。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已經具備基本的思維能力,能夠對外界的問題產生一定的自主思考。此外,在進行教育教學時,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等思維技巧的開發。
1.1 培養數學思維能力是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關鍵。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高低,關系著他們數學學習效果的好壞。然而不論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或是數學抽象能力、數學建模能力等等,都離不開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可以說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能力結構的核心,是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關鍵。
1.2 培養數學思維能力可以樹立數學的自信心。具備成熟思維能力的學生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樹立自信心。數學教育主要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與理性思維能力,使其客觀意識到世界的復雜性。學生在長期的做題訓練后會逐漸提升對事情的分析能力,借此發現事物的多面性,使思維更加周密,意識到常人容易忽視的細節部分。在形成良好思維能力后,學生會加強數學學科敏感度,進而提升學習成績,從而利用嚴謹的數學思維鼓勵其繼續進步,調動其對于數學科目的興趣。
1.3 培養數學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們解決現實問題。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助于引導小學生們將小學數學知識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以及生活當中。當學生遇到一個數學問題時,有的會主動用數學思維的方式來對待問題,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把握問題的關鍵,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準確率也高,而有些學生做題時用時長,錯題率高,這就是學生是否具有數學思維能力的區別。
2.1 語言強化,發展思維。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當重視強化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小學生用數學語言思考和表達。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思維的程序性、有序性,比如,面對一個計算題首先該做什么?如何找出已知條件?又怎樣分析數量關系?怎樣建立他們之間的聯系?等。教師可以在課堂當中運用一些思維邏輯性強的語言規律,如“首先……其次……然后……”等等句式。除此之外,數學教師還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強化學生們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給予學生“說”的機會和空間,最終達到發展思維的目的。
2.2 多方面分析,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促進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關鍵。在數學教學當中,學生會面對許多數學題目,而在這些題目當中,存在著多種解決方法,但許多教師往往教會學生一種方式,認為學生已經掌握了知識點就草草結束,其實不然,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從多個方面思考、分析問題,發散小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內容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引導小學生對問題進行多方面的觀察,拿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來說,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將平行四邊形進行切割,沿著一個四邊形的一個角做垂線,再將分解出的三角形補到另外一邊,這樣求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變為了求長方形的面積。另外,數學教師還應該鼓勵小學生發揮想象力,引導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經過學生們激烈的交流討論,大家提出了更多的方法,如連接平行四邊形中間的線,將平行四邊形化為兩個相等的三角形,再如作垂線,使四邊形分解為直角梯形和直角三角形……在多方面思考的過程當中,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3 注重知識轉化,提高思維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心理和學習能力還處于增長時期。所以,對數學中的一些知識不能不能進行快速的解決和理解。為此,這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不能一味地提倡“題海戰術”,要求學生通過做大量的題目來鞏固知識,最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去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如何讓學生通過學會一道題而解決一類題。
例如,在和學生們一起學習“植樹問題”的時候,我們遇到了這么一道題目:有長為1200米的路,經過測量,路兩旁每隔5米就會栽一棵楊柳樹,請問在這一條路旁一共有多少顆楊柳樹?還可以提出相關問題如:從題中你獲得了什么信息?大家猜一猜一共要栽多少棵樹苗?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先分析公路的一小段,并動手畫一畫路長、間隔數、棵距、棵數的關系圖,通過探究,學生們發現圖中暗含著某種規律,這時教師再加以點撥,最終總結出“植樹問題”的規律。在這個過程當中,通過不斷的“猜測答案、動手操作、合理推測、總結規律”的方式,有效促進了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如何培養小學生們的數學思維能力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我們需要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積極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