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強
(福建省龍巖市白沙中心小學 福建 龍巖 364006)
如今在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提出,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們得到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的發展,以便于學生們從小就可以打好堅實的基礎,進而可以為我國培養更多的全能型人才。因此教師在展開小學教育時,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課程,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美術教育,使得學生們在課堂上能夠學會繪畫,欣賞畫作以及手工創作等,在動手創作的過程中學習相應的美術知識,在欣賞畫作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在繪畫的過程中不斷的培養其創新能力。但在我國的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依舊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例如美術課程分配不均衡,教師不注重培養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學生們對于繪畫興趣不高等,這些因素都阻礙著我國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
1.1 美術課程分配不均衡。很多的小學在發展的過程中,領導只注重培養學生們的文化成績,因此在分配課程時也會著重分配文化課程,而對于美術、音樂、體育等課程分配不均衡。例如在很多的小學里一周只有1~2節美術課,有時候美術課還會被其他的教師所占領。在這種情況下使得學生們所接觸的美術課程并不多,因而也無法培養學生們的審美能力。
1.2 教師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美術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來說是很重要的,暫時根據我國的調查結果顯示,很多的教師在展開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只注重講解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讓學生們掌握相應的美術知識,或者在講完每一節的主題之后,讓學生們進行繪畫,因此在課堂上忽略了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還有的教師在課堂上會給學生們播放相應的畫作,讓學生們進行繪畫,學生們對于美術畫作也只是抱有一種完任務的心態。教師在給學生們賞析相應的美術畫作時,也只是通過口頭表述的形式進行講解,并不會給學生們相應的時間讓他們進行思考,進而說出自己對于畫作的理解,同時也不會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創作。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使得小學美術教學課堂氛圍比較的沉悶,而學生們在動手操作方面,教師也不會進行過多的指導。長期這樣下來是不利于培養學生們動手操作能力的[1]。
1.3 教學評價單一化。很多的美術教師在展開教學時,對于該課程的教學計劃認知并不正確,在課堂上,教師也不太注重美術教學對于學生發展的重要性,而且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所采用的評價方式也比較的單一化。比如很多的教師在對學生們的學習狀況進行評價時,只會按照學生們繪畫的成品以及創作能力進行評價,而對于學生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并不會給予過多的關注。在課堂上教師也不會和學生們進行充分的交流,對學生們的繪畫成品進行指導。這使得學生們在學習美術課程時,無法體會到動手操作能力對于他們發展的重要性。
1.4 學生對于美術課程興趣不高。每個小學生的繪畫水平都是有差異的,他們對于美術課程也抱有不同的態度和看法。但是由于美術教師在展開教學時,并不注重將課程教學內容趣味化,在課堂上只要求學生們按照教學進度完成相應的繪畫作品,在這種情況下,使得很多的小學生對于美術課程逐漸的失去了興趣,在課堂上他們也并不會認真聽講,這樣的話是無法提升學生們的審美能力的。
2.1 改革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很多的教師在展開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依舊采取的是比較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和單一化的評價方式,這也使得學生們對于美術課程興趣不高。正對此教師在展開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話,可以改革其教學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們自己動手操作制作相應的美術成品,以便于學生們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也可以培養其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學生在動手制作美術成品時,教師要及時的對他們進行指導,以此來不斷的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使得學生們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美術知識,進而不斷的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2]。
2.2 培養學生想象能力,提升學生思維空間。每個學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同的,因此他們對于美的看法以及認知也是不同的。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們動手制作的美術成品來投射出學生們對于藝術創作的看法,同時學生們在動手制作的過程中,也可以不斷的激發其想象能力,在想象的過程中制作出相應的成品,進而提升自己的思維空間,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也可以不斷的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
2.3 提升學生觀察能力,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很多的美術成品都與學生們的實際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教師在展開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的話,可以使得學生們熱于觀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且以這些事物為基礎來動手制作相應的美術成品,學生們在觀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時,也可以不斷的培養其審美意識,進而提升學生們的審美能力[3]。
3.1 改變小學美術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們的動手能力。教師在展開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要改變其傳統的美術教學理念,按照學生們的繪畫基礎以及心理發展規律,對學生們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并且在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們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們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以此來不斷的培養學生的美感,使得學生們在掌握相應的美術知識時,也可以不斷的進行創作。同時教師要給學生們充分的時間,讓他們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創作相應的美術成品,學生們在創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的和他們進行交流和指導,以便于學生們的創作成品能夠更加的優秀,進而使得學生們能夠掌握更多的動手操作技能,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不斷的培養其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例如教師在講到《繁忙的大街》這節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們回想一下自己逛街時的場景,以便于學生們在腦海中可以想象出真實的情感畫面,或者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的形式給學生們觀看不同地區繁華大街的場景。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們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們對于自己印象中繁忙的大街進行創作,學生們在創作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及時的對他們進行指導,以此來不斷的培養學生們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們動手繪畫的興趣[4]。
3.2 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小學美術教材中的很多知識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因此教師在展開小學美術教學時,要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并且給學生們創設相應的生活情境,使得學生們在生活情境中動手操作。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要考慮到每一位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身心發展規律,以便于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并且在相應的情境中不斷的提高動手實踐能力。比如教師在講到《對折剪紙》這節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們回想一下在生活中所見到的剪紙,如過年時所用到的剪紙,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提前準備好相應的剪紙以及剪刀,然后給學生們創設相應的過年情境,讓學生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動手制作剪紙。再比如教師在講到《迷人的動畫片》這節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們分享一下自己喜歡看的動畫片,以及動畫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特點,等到學生們分享完之后,教師可以讓他們動手制作相應的動畫人物,或者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們創作出自己心目中的動畫人物,并且為該動畫人物起名,這樣的話,也可以不斷的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5]。
3.3 在欣賞作品中培養學生動手意識。如今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已經進入了一個信息網絡時代,因此教師在展開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信息技術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在課堂上給學生們拓展相應的知識內容,并且給學生們布置相應的課外手工作業,以便于學生們在欣賞作品中能夠不斷的培養其動手意識。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手段,給學生們播放名人的繪畫作品,然后讓學生們自主進行賞析,并且分享一下自己對于該作品的看法,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制作相應的課外手工作業。學生們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可以不斷的提升其賞析技術,并且積累相應的美術知識,同時在自己動手制作手工作品時,可以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6]。
3.4 創新評價模式,鼓勵學生動手實踐。教師在展開小學美術教學評價時,要創新自己的評價模式,在評價學生時,不僅要注重學生們對于美術創作的能力以及對于美術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還要以學生們動手實踐能力為基礎進行評價,以便于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明白動手實踐能力對于他們發展的重要性。在課堂上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動手進行實踐,使得學生們能夠有較強的動手意識和動手能力。學生們在動手制作美術作品時,也可以不斷的提升其智力,以便于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得到綜合全面的發展[7]。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師在展開小學美術教學時,要采用信息技術手段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改變小學美術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設相應的生活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在欣賞作品中培養學生動手意識,豐富學生學習內容,創新評價模式,鼓勵學生動手實踐。這樣的話可以讓學生們發現生活中的美,并且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長期這樣下來,可以不斷的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