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海霞
(湖北省棗陽市第二實驗小學 湖北 棗陽 441200)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我國對音樂、體育和美術等課程也越來越重視。在小學音樂教學當中,歌唱教學占較大的比例,為了讓學生自然地進行演唱,我國小學階段把提高學生的歌唱技巧和音樂素養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1]因此,小學音樂老師就必須要以更好的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掌握樂理知識,教授學生正確的演唱方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們的歌唱水平和音樂鑒賞能力。
首先,為了更好的進行小學音樂的教學工作,老師必須要加快自身素養的提升,不斷強化專業課程和相關知識的學習,如:增強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進行熟練的伴奏,采用肯定式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氛圍,采用律動教學法等方面的能力。
其次,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還必須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斷更新課程理論知識,同時積極準備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做到重點突出,以學生為中心,同時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2]
最后,老師還必須要積極的進行教學實踐,同時重視課堂教學的評價和反思,真正實現教學理念和實踐的結合。
2.1 采用多樣化的演唱形式。興趣是學生進行學習的重要基礎,有了興趣,學生們才能夠享受到音樂帶給自己的幸福感,并且能夠在這種幸福感的帶領下增強自身學習的動機。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實踐的過程當中,老師一定要著眼于學生們的興趣和愛好,同時維持學生們對演唱的熱愛,采用多樣化的演唱形式,挖掘學生們演唱時的新動機。對于剛進小學的孩子們來說,雖然他們對音樂的學習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興趣十足,但是他們的學習過程卻是不規范的。面對這種情況,老師不能夠直接的上去就批評,而是要適當的引導和點撥,不能夠隨其任意的發展,一定要著眼于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來規范他們的演唱方式。
比如,一年級學生在學習“歡迎你”的時候,老師便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我的朋友”的主題實踐活動,讓學生談一談自己進校之后都認識了哪些新朋友,并讓孩子們講一講他們的名字。老師也可以利用小游戲“找朋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來說,老師需要先讓一名孩子A蒙住自己的眼睛,然后選出同學B出來說幾句話,最后,再挑選幾名學生和同學B依次發出同一音調,由A同學判斷哪一位是B同學。老師也可以采用律動教學法來進行教學,即:先在黑板上出示一下四分節奏型、二八節奏型和四分休止符,再向學生進行示范,然后引導學生跟著歌曲的節奏來拍打自己的大腿,或者是跺一跺腳。
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更好地引導孩子們進入新課堂的學習,還能夠使師生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增強師生關系。
2.2 進行正確的演唱示范。在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們發現雖然有些學生對音樂有著足夠的興趣,但是學習起來卻不盡如意,這主要是因為學生不能夠靈活的運用自己學習到的音樂方法。因此,老師就一定要注重自己演唱示范的準確性,讓學生能夠通過模仿來提升自己。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微課也進入了小學音樂的課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老師也可以采用微課進行教學。具體來說,老師可以把自己的演唱示范的視頻記錄下來,整理成微課的課件,以供學生進行學習和模仿,為了加強實踐,老師也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演唱的過程通過視頻記錄下來并發送到微信群中。
比如,在學習《猜謎謠》的時候,老師就可以把教材中的重難點整理到微課課件當中,通過彈奏歌曲的旋律向學生示范正確演唱的方法和技巧,然后為學生布置相關的學習任務,學生學習完畢之后,在當自己的學習成果以視頻的方式記錄下來,發送到微信群中。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能夠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加方便,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觀看和揣摩微課視頻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還能夠讓老師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的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
2.3 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在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的過程當中,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感情投入,老師要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內心深處對情感的共鳴。比如,在學習《小烏鴉愛媽媽》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們感受到小烏鴉對媽媽的熱愛,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小烏鴉親自喂媽媽吃的影片,同時在課件當中融入一些關于母愛的案例。除此之外,老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以“母愛”為主題的征文活動,讓學生向小烏鴉學習,學會感恩父母。通過更加真實的情景以及直觀的動態展示,激發出學生內心的共鳴,把自己對母親的熱愛投入到歌曲的演唱當中。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的不僅是枯燥單調的理論知識,更多的是讓學生掌握演唱的技巧,更加靈活的應用演唱的方法,并且能夠在演唱的基礎之上增強對歌曲的理解,挖掘內心情感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