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潔玲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西寧小學 廣東 廣州 510900)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小學教師在提升自身品行、構建良好師風師德過程中的口號,不要忘記的是黨中央對教師傳達的“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要通過自身高尚的品德來感染學生、教育學生;牢記全社會人民對教師寄予的“教書育人”的光榮使命,為學生的未來長久發展而奠定良好基礎,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長構建和諧環境。其實,許多小學教師已經及時認識到了構建良好師風師德的重要性,并為此默默努力著,但卻總是不得法門,始終無法看到成效。因此,本文將為小學教師提供幾點切實可行的建議策略,幫助教師找到能夠正確提升自身品德,構建良好師風師德的正確途徑。也為當今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提供保障,幫助學生形成積極開朗的良好心態和高尚的人格品質。
人民教師是一份神圣的職業,作為學生知識的傳遞者,教師的作用和偉大不亞于為人類偷來火種的普羅米修斯,是勇敢、有擔當且具有堅定毅力的形象。除此之外,教師還具備著培育學生良好品德的重要作用。小學生年齡小、缺少生活閱歷,普遍具有顯著的“從師性”心理,教師的一言一行將會給他們帶來莫大的影響。因此,小學教師想要構建良好的師風師德,就要先堅定“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真正熱愛這個崗位、這份工作,了解教師這個職業的重要性。
例如:愛崗敬業并不是一句口號,它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將“立德樹人”的理念真正貫徹進去。教師需要像關心呵護自己的家庭一樣來小心維護自己的這個崗位,做好教師應做的每一份工作,關心身邊的同事和學校的每一位學生,每當學生肯定自己的教學工作時,都能感受到愉快和滿足,這是一名愛崗敬業的教師應當做到的。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秉持著“以生為本”的原則來進行教育規劃,讓學生與教師“共呼吸,同命運”,不追求利益與名聲,只是一心為了學生和教育發展而服務。
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存在著“師尊生卑”這樣的錯誤思想,導致學生與之間的關系不僅不平等,甚至教師還對學生帶有壓迫性。那么在建設良好師風師德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拋棄這樣的錯誤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思想與教學主體地位,與學生就像朋友、家人一般相處,構建平等、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如同家人般的關愛,從而讓學生打開心扉,接納來自教師的教導和指引,有什么問題和困惑也能第一時間向教師反映,方便教師掌握學生真實的學習生活情況。
例如:為了能夠構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游戲互動中去,玩一些像“貼鼻子”“搶凳子”“你畫我猜”這樣趣味橫生的室內游戲,通過游戲的方式來打破學生對教師的固有觀念,也讓教師在游戲的過程中向學生傳輸一些觀念,比如遵守游戲紀律、講禮貌、不灰心喪氣等等,這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最佳途徑。或者教師也可以設立“秘密信箱”這樣的空間,學生有什么問題就可以通過寫信的方式向教師獲取幫助,在師生頻繁的互動過程中讓學生建立對教師的信心。
上文中提過,小學生普遍具有顯著的“從師性”心理,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模仿的主要對象,實施規范、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十分重要。嚴于律己發揮出身為教師的榜樣作用,這樣做不僅有助于良好師風師德的建設,更能對小學生起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讓學生明白哪些行為是不道德、不正確的,提高小學生的道德水平與行為規范意識,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全面發展。
例如:很多教師在平時總是把握不好課堂的教學流程,往往下課鈴已經打響但教師還剩下一點“小尾巴”,所以不得不拖堂占用了學生的課間休息時間,這樣做不僅會讓學生抱怨教師的這種行為,也會在無意識之間向學生傳遞不正確的時間觀念。因此教師要改掉總是拖堂的壞習慣,讓學生有充分的休息時間,也能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時間觀念。還有些教師在面對學生的時候總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氣和語氣,有些學生學習能力差,一個問題翻來覆去向教師請教了半天也沒能搞懂,有些教師這時就會“恨鐵不成鋼”的說些話刺激到學生,要知道這樣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傷害了學生自尊心,許多學生就是因為教師對自己的態度而產生了“厭學”的消極心理。所以,小學教師要用溫和的態度來對待學生,引導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也能講禮貌,杜絕“出口傷人”這樣的行為。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小學教師構建良好師風師德的過程也是如此,在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中,每一天都有新的知識和新的事物源源不斷地產出,如果教師一直停留在原來的教學基礎上,那么怎么能保證自己的教學水平呢?不僅如此,當代小學生的生活學習習慣也受到了時代變化的影響,各種電子設備如果不會用那可是非常影響教學效率的。因此,小學教師要孜孜不倦的堅持學習進步,提高自己的教學專業水平,構建良好的師風師德。
例如:第一,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的教學反饋意見和教學成果,思考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第二,通過互聯網進行學習,定期登錄“小學教師”等交流網站,足不出戶就能與五湖四海的教師共同交流探討,吸取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指導意見,提升自己的教學專業素養。第三,參加線下知識講座,聆聽教育專家最專業、精準的分析探究,時時關注最新的教育政策變化,積極與同事交流最新的教育心得。教師教學專業水平的提升,也在將“學無止境”的思想傳遞給學生,幫助學生養成了不斷學習的良好習慣,有助于師風師德建設。
我們常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當今社會中,家校合作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途徑。小學教師在構建良好師風師德的過程中,要敢于接受來自家長和社會各界的監督指導,有了監督才能有堅持不懈努力下去的動力。除此之外,也能夠讓家長認識到身為學生學習模仿的主要角色,規范自身品行與行為的重要性。
例如:教師可以邀請家長自愿組成“家委會”,參與到學校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來,并且積極歡迎家長監督教師的教育工作,助力于教師良好師風師德的建設。與此同時,家長在監督教師的過程中也能認識到成年人一言一行給小學生帶來的影響,將這個觀念傳遞給更多的家長,在教師的幫助下開展正確的家庭教育,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成長環境,讓家長與教師在此過程中得到雙贏,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能夠保障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每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都應當承擔自己社會責任與公民責任,我們的國家還在一個發展建設的關鍵時期,在偏遠的地區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小學教師要積極參與到社會公益活動中,給學生樹立一個正面的榜樣,在盡到自己公民義務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關愛社會”“關心他人”的良好品德,保障學生道德品質的全面提升。
例如:小學教師可以報名參加的社會公益活動有很多,像社區義診、公益捐贈、公益演出、義務交通指揮等等,這些活動都有助于構建我們的生活環境,促進國家的不斷發展。教師不但要自己做,更要將做這些事情獲得的滿足感傳遞給學生,將獻身公益、承擔公民責任的良好品行傳播出去,不要求小學生一定要做什么,而是要在潛移默化之間影響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念的形成,發揮出師風師德建設的作用。
良好師風師德建設的任務不只屬于一名教師、一所學校和一個地區,營造良好的師風師德建設氛圍,聯動更多的教師和學校參與進來,這樣才能全面促進我國教育的不斷向前發展。因此,小學教師可以組織教育活動,將師風師德的建設理念傳播得更遠。
例如:教師可以以區域為單位,邀請更多的學校和教師參與到關于師風師德建設的活動中來,在活動中共同閱讀黨中央發布的關于師風師德建設的專項教育方法,互相交流在師風師德建設中的感受與想法,結合本地的教學環境來確立明確的師風師德建設目標和方案,建立專項檔案與研究活動,進一步強化本地小學的師風師德建設,全面提高小學教師的教學專業素養。
綜上所述,小學教師想要構建良好的師風師德,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自身的品性與道德,充分發揮出教師以身作則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之間將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道德觀念傳播給學生,在學生犯錯時能夠有堅定的立場去指引學生,在學生迷茫時能夠有足夠的知識閱歷幫助學生指點迷津,這樣才能不負于國家與民眾給教師的尊重,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除此之外,小學教師還要堅定“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忠職守,對學生默默奉獻,讓教師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最堅實的后盾,也讓學生督促教師不斷學習、不斷進取,吸收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專業素養。最后,希望每一名教師都能夠為國家、為社會、為學生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