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琳
【摘要】德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當前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背景下,教師要將游戲精神滲透到幼兒德育的實踐中去,在創造性游戲、自主性游戲、生活教育、節日教育、家園共育中探索進行游戲化的德育,讓幼兒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發展良好的品德與行為習慣。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幼兒德育;實踐
對幼兒進行德育,能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適應時代對人才發展的要求意義重大?!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笨梢姡瑢τ變旱牡掠逃皇且货矶偷模切枰獫B透在幼兒的各種活動之中,日積月累,讓幼兒逐漸養成和發展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學習的途徑和方法。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皆“課程”,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背景下,在游戲的理念、游戲的精神指導下,幼兒的德育教育要以游戲化的形式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之中。
一、愛國愛黨“演”出來——創造性游戲中的愛國教育
愛國教育應從娃娃抓起。要讓每一個孩子從小了解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國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但是如何將“愛國”“愛黨”這樣抽象的情感培養,落實到幼兒喜歡的,并能讓幼兒親身參與和體驗的具體活動中去呢?
教師要善于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化無為有,將抽象的情感教育內容轉化為具體的活動形式。例如在創造性游戲活動中,幼兒很喜歡到班級表演區的“快樂大舞臺”上盡情展示自我,自編自演各種各樣精彩的節目。于是教師抓住建黨100周年和國慶節等契機,為幼兒提供了許多表演素材,例如愛國愛黨兒歌、愛國小故事和表演服裝等道具,讓幼兒在自發的表演中主動地去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熏陶。在愉悅的表演氛圍中,《童心向黨》、《二十四字歌》、《國旗國旗紅紅的哩》等一首首好聽的愛國歌曲深入幼兒的心靈,深受幼兒喜愛,同時幼兒也在游戲中發展了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美好情懷。
二、學會合作“玩”出來——自主性游戲中的合作教育
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是幼兒發展人際關系和適應社會的重要素質。幼兒在游戲中不斷學習和發展新的知識和技能,還能在游戲中發展人際交往和友好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尤為重要。
自主性游戲是幼兒自主選擇游戲材料和同伴、自主開展、自主交流的游戲活動,是深受幼兒喜愛的活動。在開展自主性游戲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主動與同伴進行合作游戲,提高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例如在開展大班戶外自主建構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會在游戲前提問:“今天你想搭什么?想和誰一起合作?你們打算怎么完成作品?”引導幼兒主動思考,讓幼兒在游戲前具備合作意識,尋找合作伙伴,在游戲中發展合作能力。在自主性游戲活動中,當幼兒在合作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分歧或矛盾時,教師要引導幼兒自主解決問題。幼兒在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與同伴友好溝通,一起協商想辦法解決問題。在不知不覺中,幼兒的合作能力不斷得到發展。
三、勤勞能干“動”起來——生活中的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是幼兒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能讓幼兒養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等良好品質。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生活中處處是教育,生活是開展幼兒勞動教育的最好場所。
如何提高幼兒主動參與勞動的興趣,提高幼兒的勞動能力呢?教師可以在生活中嘗試運用個別勞動和集體勞動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勞動內容。個別勞動即每天個別幼兒參與的勞動,如每天的值日生工作。當天輪到的值日生可以自主選擇勞動內容,由于每次自主選擇的勞動內容不同,幼兒的勞動積極性很高,會負責任地把自己選擇的勞動內容完成好,在勞動中責任心也獲得了培養。集體勞動即全體幼兒共同參與的勞動。在集體勞動時間,所有幼兒都要參與到為集體服務的“大掃除”勞動中來。在集體勞動之前,幼兒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選擇勞動內容,如擦桌椅、整理書包柜、整理臥室、整理圖書玩具等,小組長可以給組員分配勞動內容,還要檢查和監督組員的勞動成果。在集體勞動中,大家像合作游戲一樣分工合作,在同伴作用的影響下,幼兒勞動的熱情高漲,還會互相關注勞動成果,互相交流與學習。幼兒在這種積極的氛圍中不斷提高勞動技能,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四、感恩的心“表達”出來——節日里的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種美德,如何讓幼兒學會感恩他人,并學會將感恩之心表達出來呢?幼兒的每一種良好品質的養成都有賴于周圍的人和環境的影響。幼兒的感恩教育,要讓幼兒從了解身邊的人開始。
幼兒是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方式進行學習的,根據幼兒的這一學習方式和特點,教師可以結合節日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幼兒學會感恩他人。例如在母親節開展“護蛋行動”,用游戲的方式讓幼兒體驗當一天孕媽媽的艱辛,在活動結束后根據親身體驗談談自己的感受,表達對媽媽的感恩之心。在勞動節時請幼兒體驗幼兒園生活老師、廚師等人的工作,讓幼兒了解身邊人為自己成長所做的付出,進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如不浪費糧食等。在每次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感恩之情,如說一句甜甜話,制作一張賀卡,寫(畫)一封感謝信等等,化無形為有形,用一個個具體的行動讓幼兒學會把內心生長出的感恩的美好情感表達出來。
五、爸爸媽媽一起來——家園共育中的德育熏陶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幼兒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家庭教育的熏陶。在幼兒、教師、家長“三位一體,共生發展”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教師要始終不忘攜手家長教育資源,發揮家園共育在幼兒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中的重要作用。
教師應注重將在園開展的勞動教育、感恩教育等德育教育活動,進一步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去,倡導家長共同參與到幼兒的德育教育中來,例如讓幼兒每周末完成一件勞動小任務:清洗枕套、整理書包、做一件家務等等。讓幼兒將在園學到勞動技能帶回家,在家長的幫助下進一步鞏固勞動技能和勞動習慣。另外,教師還可以抓住幼兒熱衷于當“小老師”這一興趣點,讓幼兒回家當家長的“小老師”。如在開展垃圾分類活動后,請幼兒回家當爸爸媽媽的小老師,把學到的垃圾分類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同時當“垃圾管理員”,在家庭中進行垃圾分類的實踐。在家園一致的合力教育和熏陶中,幼兒才能不斷地鞏固和發展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總之,在當前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背景下,幼兒的德育教育,要以靈活多樣的游戲化的方式進行。教師要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以幼兒為主體,運用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樂于參與的游戲化的活動形式讓幼兒主動地、潛移默化地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促進幼兒積極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張亞娟.基于幼兒課程游戲化的探析與實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3):131-132.
[2]孫剛成,翟昕昕.基于主觀能動性與多維環境良性互動的兒童品德發展研究[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8(05):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