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玲
摘要:小學階段1-6年級文言文的篇目少,內容簡單,較有趣味,容易理解,考試內容也很少;但到了初中階段,古詩文內容明顯增多,七年級要求掌握的文言文就有12篇,外加26首古詩(包括課外),中考對文言文越來越重視。我主要從認識文言文銜接的現狀、銜接的教法、銜接的學法和銜接的習慣四方面來談談我的一些看法與做法。
關鍵詞:中小學;文言文銜接;現狀;教法;學法;習慣
中小學文言文學習存在銜接問題。小學文言文較為簡單,教師講解較多,老師采用較為單一的方式讓學生學習文言文。到了初中階段,除了要求背默,還需掌握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和句意的理解,對文言內容也要求有較深的理解和自己獨特的思考,中考也占較大的比分。總之,教學內容、考查要求的變化,使學生害怕,難以消化。因此,搞好中小學文言文銜接教學,通過銜接讓老師與學生改變一定的文言文教法以及文言文學法。克服文言文難,怕文言文的現象。下面,我就以講授初中課文《木蘭詩》和《賣油翁》《孫權勸學》為例來談談我在文言文銜接教學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七年級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現狀
就文言文本身而言,時空跨越較大,小學生感覺很難讀順、讀懂。另外,由于小學測試內容基本不涉及對文言文的考察,學生還沒有真正進入文言文的學習狀態,沒有形成一定的學習方法,成績好的孩子只知埋頭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進行機械記憶;成績差的孩子的情況自是不言而喻了。
二、加強中小學文言文銜接時的教學方法,時間充分留給學生
文言文的學習,必須要學生自己學習,才能習得。不能用老師的講解,代替學生的學習。學生升入初中后,對新的學習環境及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很陌生,這時語文教師就要充分起好橋梁的作用。方法上注重深入淺出,激發學習興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老師除教知識外,還應多教方法,不僅“授業解惑”,還應該把時間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打開語文知識的大門。
(一) 朗讀方法的銜接
小學階段,朗讀文言文強調讀準字音,把握節奏。那么,初中階段,在此基礎上,還要讓學生讀出韻味,讀出感情,比如:《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節奏感強,音韻和諧,指導學生用正確的讀詩方法,讀出不同情節所表達出來的情緒變化。朗讀的方式的不斷變化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
(二)背誦方法的銜接
背誦的方法有很多,但文言文的背誦,需要做到理解背誦,以及熟讀能誦。這樣的背誦不容易忘記。在課堂上,在反復朗讀后,學生能初步掌握大意,隨后繼續轉變朗讀方式后,激發學生背誦文言文的熱情。同時加強文言文文章結構,在背誦時,更好地加強句與句之間的連貫。
(三)分析人物方法的銜接
分析人物形象,除了從故事情節中分析,還要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描寫來揣摩人物形象,這是中小學慣用的方法,在文言文教學中,同樣可以使用此方法,如《賣油翁》分析賣炭翁的形象,就可以反復朗讀品味賣油翁的心理描寫,揣摩人物形象。
(四)理清思路方法的銜接
分析文章的思路,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小學生也進行了相關的訓練,但是,對于一篇篇幅較長或難度較大的文章,很多學生對于寫作思路仍然會比較模糊,針對此種情況,我們有必要另辟蹊徑,設法讓學生讀通思路,從大問題,大思路出發,激發學生學習文章的興趣。學生經過認真地思考,激烈的討論,發表了自己獨特的見解,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提高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三、銜接中的學法,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文言文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所以,語文教學必須加強學法指導。小學在五六年級就應該適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升入初中后,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實際狀況,有針對性地設計學法訓練,提高學法指導的自覺性,交給學生開啟語文學習的金鑰匙。
小學里,由于剛剛接觸文言文,教師講得多,到了中學,則要慢慢地過渡到自己學。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要讓學生會學。針對初一新生的學情調查,教會孩子以下學法:
(一)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我要求每個同學準備一本古漢語詞典,教會他們查找的方法,選擇義項的方法,在閱讀中掃除文字障礙。
(二)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文言文。要養成課堂上默讀、大聲朗讀,養成語文課前一分鐘預備鈴讀文言古詩文的習慣,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三)古文翻譯十六字原則“從前往后,逐字逐句,補充流暢,意思清晰”,指導學生按此原則翻譯文言句子。
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好銜接
在部編版教材中,文言文的比重越來越多,對學生文言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需要學生養成良好的文言文學習習慣:(1)課前認真復習關注注釋,課后背誦課文與注釋;(2)課堂里大聲朗讀,不斷思考的習慣;有與同學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尋求解決途徑的習慣;(3)閱讀時及時解決障礙字詞句,做好圈劃與批注。
總之,中小學文言文的銜接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教師做好銜接的教法,告訴學生銜接的學法,以及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成為學習主任的基礎上,扎實鞏固,深入探究,一定能夠獲取文言文知識與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顏丹.淺論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1(06):123-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