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茹
【摘要】軍事理論課程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主要包括愛國教育、國防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等,是培養當代青年軍事素養的主要渠道。本篇文章基于軍事理論的教學現狀,有針對性地列舉了幾點運用課程思政來促進教學改革的措施建議,供參考。
【關鍵詞】軍事理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一、軍事理論教學現狀
軍事理論課程是面向高等學校本專科學生所開設的一門必修性課程,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表現出了以下幾點問題:
首先,教學模式過于單一。作為高校中的一門必修課程,教育者大多采用的是傳統模式下的大班授課形式,教育者為課堂中的主體人物,學生只能夠被動接受老師的教學安排,師生與生生之間的課堂互動較少。此外,由于同時參與軍事理論課程的學生數量較多,也在無形當中增加了教學管理的難度。
其次,部分學生對于軍事理論課程的認知度較低,無法高效率完成教育者所設置的教學任務,大幅度降低了軍事理論課程的教學效率。
最后,現階段的軍事理論課程教材內容過于陳舊,其中所涉及到的教學資源無法貼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
二、軍事理論“課程思政”的改革路徑
(一)改進教學方法
由于當代大學生的信息獲取渠道較多,因此教育者應當在日常的軍事理論課程中融入一些當下的實時熱點,通過這些流量信息來調動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增強軍事理論課程的感染力,同時發揮出課程思政的教育價值。首先,教育者在對每個章節的教學主題和理論知識進行闡述時,需要整合當前國內外所發生的軍事事件,帶領學生展開深入剖析,從不同角度入手來幫助他們理解軍事理論知識。其次,教育者還要在課堂中設置一些能夠引發討論的焦點問題,讓學生在探討的過程中產生更多的思維火花,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加深理解。最后,在學習有關于軍事科技信息化戰爭的相關課程時,教育者則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向學生播放國慶期間的閱兵大會視頻,讓學生了解到我國所擁有的一些先進武器設備,讓學生直觀地看到何為大國風范,以此為契機來強化愛國主義教育。
(二)組織軍事社團活動
對于大學生而言,社團是營造校園文化氛圍、釋放學習壓力以及施展個人才華的重要平臺。為此,校方應當以軍事社團活動為載體,進一步突出軍事理論課程的思政教育價值,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通過組建軍事活動社團,可以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帶領他們一同觀看軍事影片,并且在建軍節、國防教育日等重要節點組織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的社團活動。此外,校方也可以聘請一些退伍軍人來到校園中,將他們在軍營生活中所發生的故事講出來,通過真實的軍旅經歷來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起民族責任感和使命感。例如,在此次新冠疫情的抗疫期間,校方則可以組織軍事社團以抗疫為主題,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和渠道來抒發自己的心中所想。在這一活動中,很多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將人民解放軍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英勇表現收集到一起,并采用祝福視頻、詩歌朗誦、美術繪畫以及手繪報的方式加以展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社團的凝聚力得以有效提高,崇軍尚武品格在校園中得到大范圍傳承,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得以抒發。
(三)豐富教育載體
首先,軍事理論課程的教學內容需要與時代接軌,利用數字化技術來豐富教學資源。教育者應分析以往的教學經驗,在課程思政理論的引導下,進一步開發以軍事理論課程為主題的教學網站、APP等,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靈活選擇。除此之外,教育者要根據課程主題,在互聯網中整合教育資源,并通過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的方式加以展示。在這一環節中,教育者還可以與學生共同完成微課視頻的制作任務,將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后,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想法和喜好來挑選一些社會中的前沿熱點問題,并結合課程內容來展開討論。對于那些專業能力較強的學生,還可以讓他們全程參與到學習網站建設與管理工作中,通過此種方式來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與開發能力。
其次,教育者還要盡快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尤其是在疫情過后,教育者更加要重新審視在線課程的重要地位,進一步豐富現有的教學資源庫,爭取為每一個課程單元來制作相應的視頻教程除此之外,還要進一步豐富在線教學平臺的各項功能,讓學生可以更好利用課后時間,通過此種方式還能夠有效彌補軍事理論課程時間過少的問題。教育者可以通過組建微信群QQ會議群以及釘釘群等方式來為學生布置一些課外學習任務,在線為學生解答問題,保證教學效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如果想要將軍事理論課與課程思政的教育模式進行高效融合,教育者則必須要做到因勢而為。從自身出發來審視傳統教學思路中所存在的問題,主動出擊來加強改進,從學生角度入手,突出現代教學手段的實際作用,使得兩者之間能夠發揮協同效應。
參考文獻:
[1]游毅文.“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路徑探析[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5):38-41.
[2]趙崇陽,任笑笑.高校軍事理論“課程思政”教學現狀與改革路徑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9(4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