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昌
【摘要】識字教學主要發生在小學階段,對小學生而言,識字教學十分重要。當前,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存在較多誤區:過于重視拼音教學、識字范圍僅限于教材、過分強調記憶及識字寫字教學混淆。文章就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誤區及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教學策略
漢字的演化本身就是文化的演變過程,文字的積累對于學生來說既是難點,也是重點。從目前的教學來看,很多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不濃,主要是教師習慣用“強迫”的方法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囑學生去“死記”。學生只是在懵懂中被動識記,至于這個字是怎么來的,學生無從知曉。所以導致普遍存在一種現象:一知半解或半識半不識。
一、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過于重視拼音教學。漢字屬于表意文字,是音、形、義的統一體。因此,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必須均衡這三者,保證學生真正的“識字”。但觀察目前的識字教學現狀,我們發現許多教師將識字教學的重點放在拼音教學上,未注重漢字形、義的教學,忽視漢字的表意屬性。以前的語文教材,讓學生先從拼音開始學,然后認字。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語文教材進行了調整,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識字放在拼音的前面。但在實際教學中,仍有不少教師沒有正確地認識到教材的變化,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先教拼音再教認字,沒有明確拼音是認字的一種工具,而將拼音作為識字教學的目的。
2.識字范圍僅限于教材。教材在教學中起到示范和引領的作用,教材內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材上的漢字也是有限的。如果教師僅將視野放在教材上,那么其識字教學的范圍則較小,學生識字效果也會較差。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有識字的機會,如商店店名、超市商品名稱、街頭宣傳語等。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拓寬教學視野,不僅要將教材上的內容傳授給學生,還要將自我學習的方式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之外繼續學習。
3.識字教學內容枯燥。由于識字教學內容比較固定,在聽課過程中,小學低年級學生缺乏對識字學習的熱情,難以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同時,一些教師照本宣科,忽略了教學的趣味性,還一味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導致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二、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優化策略
小學語文教師在制訂識字教學策略和選擇教學方法時,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將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
1.情境識字。情境教學法是常用的教學方法,它不僅可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豐富教學形式,還可使知識點生動形象,降低知識點的難度,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目前,常用的教學工具為多媒體設備,其可將知識點以圖像、動畫、音頻等方式向學生展示,使知識點由過去枯燥乏味的靜態轉為生動形象且直觀的動態,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其學習興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例如,識字課“升國旗”要求學生掌握“升”“國”“旗”“中”“紅”等漢字。這時,教師可根據課文識字需求尋找“升國旗”視頻展示給學生,如“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等,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對漢字字形進行記憶,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升國旗”的莊重和神圣。
2.猜謎語識字。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可利用猜謎語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識字積極性,促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如在講解“兩”這個字時,可為學生設計“一橫一框未關門,里面兩個小小人,兩個小人很齊心,頭上頂著一根棍”的謎語,將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以小組形式進行猜字謎競賽,看誰猜得最快。針對此謎語讓小組進行討論,既能使學生在輕松氛圍中掌握“兩”字的寫法,又能加深學生對“兩”字的理解。
3.游戲識字。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歡的一種活動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游戲教學生識字。這種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在玩中學,消除對識字學習的消極心理。例如,教師可以組織識字比賽,設計搶答和必答等環節,并采取一定的獎懲措施調動學生的競爭欲望,如對于輸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在班級講故事、唱歌、跳舞,贏的則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
4.糾錯識字。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在識字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認錯字或寫錯字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教師不要一味批評學生,而應與學生積極進行溝通,在溝通中了解原因,并進行正確引導,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認識,避免其再犯同樣錯誤。例如,在語文作業中,有的學生經常會分不清“已”和“己”,常常弄錯。如果一一糾正的話會浪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對此,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六人小組,讓學生之間相互糾錯,找到別人的錯誤,同時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同樣的錯誤,若有則自覺加以改正。
5.部首歸類識字。漢字屬于表意文字,根據結構可以將其分為獨體字和合體字。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字的結構對其進行分類歸納,然后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探索漢字隱含的秘密。如在教“跳、躍、蹦”等漢字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字的偏旁為什么是“?”,讓學生明白漢字中與腳有關的都應該使用“?”字旁。再比如,在教學“蜻蜓、蝴蝶、螞蟻”等漢字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發現這些漢字中存在的共同點,并讓學生總結帶有蟲字旁的漢字一般用來表示什么。這樣教學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還能提升學生的歸類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識字教學在小學階段可以說是重中之重、基礎中的基礎,多角度、多方位提高識記的實效性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作為語文老師,必須在教學方式上下功夫,從真正意義上提升小學生的識字能力,走出一條有效的課堂教學之路。
參考文獻:
[1]劉冰雪.對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