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宇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幼兒學前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斷的完善,推陳出新。我們教育必須要落實“以人為本”的觀念,積極的對過去的理念與方法進行“揚棄”。才能夠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緊跟時代的步伐,為幼兒們帶來更好的教育。為此,我園深入落實幼兒園新課程改革的實踐。將酒泉優秀歷史文化、本土文化融入了日常的教育之中,進行了相關園本課程的構建,初具成效。為此,筆者根據自身教育經驗,展開了基于基于酒泉優秀本土文化的幼兒游戲活動構建,以期能夠促進當下幼兒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本土文化;幼兒教育;活動構建
引言:當下新課改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著。為了為幼兒們帶來基于時代的優秀教育,更好的幫助孩子們更好的去探索生活中的未知,掌握更多的知識,成為酒泉本土文化的優秀繼承者、傳播者。教師深入學習園本課程理念,將極具本土文化特色的酒泉“九色鹿傳說”融于日常教學活動實踐之中,基于園內的具體教學實踐,開展了以“九色鹿傳說”為核心的園本課程構建。
一、正確認識,因材施教
幼兒的認知水平較低,對外界往往保持著高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在滿足幼兒發展需求的前提下,進行活動設計。們《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我們要尊重幼兒的成長規律,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尊重幼兒的發展需求。我們基于幼兒對“九色鹿”傳說的好奇心,展開了美工活動構建。九色鹿在傳說故事中有著美麗能干且善良的形象,深受幼兒喜愛。以此為原點展開活動,可以較大程度的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幼兒學習九色鹿身上的優良品質,積極的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以九色鹿為主題的區域活動有著較強的自主創設性。幼兒在初步了解九色鹿的傳說之后,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發揮自己的創造力,繪畫出屬于自己的“九色鹿”。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及時在旁予以指導和糾正,幫助幼兒積累正確的活動經驗,促進幼兒的成長,完善幼兒的認知。
在活動前期,教師需要準備相關的動畫、視頻。幫助幼兒構建關于“鹿”的初步認識,為接下來的活動展開打下基礎。在活動中期,教師還要提前準備好白紙、鉛筆、水彩筆等繪畫工具,以便對幼兒進行教學,幫助他們掌握鹿的簡筆畫畫法。活動后期,教師要幫助幼兒準備硬卡紙、水彩筆、剪刀、澆水等手工用品。引導幼兒完成九色鹿模型的制作,讓圖畫中的可愛鹿靈“站起來”。
二、正確方向,有效開展
在日常的活動中,幼兒們都對動畫以及動畫人物展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們先以上世紀八十年代由上海電影美術制片廠出品的《九色鹿》動畫電影。在幼兒初步了解鹿這一動物以及《九色鹿》的動畫之后。引導幼兒講述自己與鹿之間的故事。同伴之間進行交流,對《九色鹿》的劇情進行討論,增進幼兒的交際能力,吸引幼兒的活動興趣,讓幼兒更加深入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幼兒的認知能力有限,在交流中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問題,受到阻礙。教師需要幫助幼兒表達清楚自己的思想,友善的與同伴交流。在活動后期的手工活動中,教師需要以幼兒們對于九色鹿的喜愛為引。鼓勵幼兒畫出自己心中獨一無二的九色鹿形象。并積極的將其制作成美麗的立體模型。在這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手工材料。教師在幼兒獨立創作的過程中,也需要給予適當的關注,避免幼兒錯誤使用工具而導致受傷的情況出現。最后我們還展開了”故事新編,古為今用“的活動,讓幼兒們用自己的九色鹿模型,講述不一樣的故事。發揮自己的奇思妙想,展開有益的實踐。為幼兒們設置相關情景,爭當小小藝術家。編排以”九色鹿“為主角的舞臺劇,教師從旁記錄。將幼兒們的優秀作品錄制下來,發送至家長群與家長分享。搭起家園溝通的橋梁,使家庭教育與園內活動二者之間形成有機的聯系,變成密切交互的整體。
三、激趣開展,經驗提升
為了讓優秀的教育情懷落于實踐,我們積極的開展了相關的幼兒游戲活動,以下是過程實錄。
環節一:激趣引入,初步認識
1.引入:由老師初步帶領幼兒認識“鹿”這一生物。
*師:“小朋友們大家認不認識鹿這種動物啊?誰能告訴老師鹿是什么樣子的呢?
2.回答:讓幼兒們自行討論回答,幫助幼兒總結歸納——鹿是四肢修長,生有長腳,尖耳,短尾的哺乳動物。
3.銜接:向幼兒們介紹《九色鹿》。
*師:“老師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動畫片《九色鹿》,這部動畫改編自壁畫《鹿王本生》,是老師小時候看的動畫片呢!制作精良,里面的九色鹿十分美麗!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4.交流:進行探討活動,比較九色鹿和普通小鹿的不同。讓幼兒復述動畫的故事梗概,說一說自己對于九色鹿人物形象的理解。
*師:“九色鹿真是美麗又善良,你眼中的九色鹿是什么樣的呢?來說一說。”
(設計思路:加深幼兒對本次活動的核心元素“九色鹿”的了解,為接下的活動做好鋪墊。)
環節二:加深了解
1.展示:教師展示九色鹿的圖片,對幼兒進行繪畫教學。
*師:“接下來,小朋友們要和老師一起制作繪畫九色鹿,在這之前我們來看看需要繪畫哪些部位!有漂亮的九色鹿,五彩的光環,祥云圖案,還有高山河流真是太美麗啦!”
2.學習:教師對幼兒進行九色鹿教學。
*師:“小朋友們千萬不要覺得復雜,我們看著圖片來一起畫一畫!”
(設計意圖:九色鹿的繪畫過程較為繁雜,教師需要耐心的教導幼兒完成繪畫。大膽的進行色彩運用。讓幼兒在繪畫的過程中獲取相關知識,積累一定的經驗。)
環節三:動手繪畫
1.準備:給幼兒們分發準備好的材料。
*師:“下面老師給大家分發白紙、水彩筆、剪刀等工具,大家要認真繪畫!畫好之后老師會幫大家把九色鹿做成繪本喔!”
2.教學教師從旁觀察,發現幼兒繪畫時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
*師:“老師發現有的小朋友畫的很好喔!大家想想之前圖片中都有哪些部位?積極思考,認真繪畫。”
3.展示:教師展示幼兒優秀作品,加以表揚。
*師:“這幾幅畫的特別好,老師給大家展示一下,用很鮮艷的顏色畫出了五彩光環,祥云,還有高山”
4.制作:教師引導幼兒將繪畫作品剪下,粘貼在硬紙板上,做成繪本。
*師:“大家都畫完了,下面老師教大家怎么讓自己的九色鹿變成繪本。首先需要把你的作品剪下來,粘在硬紙板上,然后在把我們的九色鹿剪下來粘貼上去,這樣我們的繪本就做好啦(教師輔以親身示范)”
(設計意圖:幼兒認知水平較低,常常通過一系列模仿行為來積累經驗。教師要尊重幼兒的發展規律,進行有效引導,幫助幼兒克服困難。選出表現較好的小朋友,在幼兒之中樹立榜樣,推動活動的開展。)
環節四:故事新編,古為今用
1.活動:讓幼兒們使用自己制作的繪本進行表演,自己充當旁白,進行表演。
*師:“看著大家的繪本,仿佛九色鹿從古代穿越而來。九色鹿到了現代又會發生什么故事呢?開動你的小腦筋!想一想,用你的繪本給大家表演出來!”
2.活動延伸:教師在幼兒表演時從旁記錄,將每一個幼兒的奇思妙想都記錄下來,發送給家長與家長分享。
3.課后活動:在家中再次制作一個九色鹿繪本,送給長輩。聽聽他們講述“九色鹿傳說”。
(設計意圖:教育不僅僅體現在幼兒園活動中,教師還需要做好活動延伸,將孝老愛親、自由創作等思想融于日常教育中。讓過去的九色鹿傳說在今天也能“活”起來!)
四、總結與反思
參與活動,每個幼兒都能夠有所收獲、有所提升。孩子們都能夠得到立竿見影的成長,繪出了屬于自己的“九色鹿”,深入了解了酒泉文化中九色鹿的傳說,達到了教師預期。當下,國家為社會文化發展規劃了行進路線。踐行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成為了文化發展的大方向之一。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幫助幼兒系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我們需要將本土文化元素融于日常的活動實踐之中。讓幼兒們從小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洗滌,不自覺的接受自己所關注的事物的影響,向好向上發展。積極運用本土資源,進行幼兒游戲活動構建。孩子們是祖國的未來,更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教師要擔起教育者的責任,從本土文化著手,讓幼兒們在日常活動中進行本土文化傳承的有益實踐。未來我們將繼續挖掘酒泉本土文化中的優秀部分,融入到幼兒園的日常活動之中。讓孩子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下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黃素婷.福州本土文化融入大班幼兒愛家鄉歸屬感教育的實踐研究[J].教育界,2021(01):78-79.
[2]譚閩東.運用本土資源開展場景化幼兒教學[J].新課程研究,2020(36):109-110.
[3]安小艷.本土文化與幼兒美術教育的有效結合[J].新課程,2020(50):26.
[4]顧曉潔.善用本土資源輔助教學,促進幼兒全面發展[J].讀寫算,2020(34):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