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祎
【摘要】在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的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落實德育教育成為了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標,希望可以通過德育教育的滲透,為學生打開了解世界、認識世界的通道,進而促進學生的道德素養形成,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對此,本文以高中化學教學為例,闡述了高中化學教學中德育的有效滲透,意見以供參考.
【關鍵詞】立德樹人;德育教育;高中化學;有效滲透
引言
我國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高中化學課程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集體的情操.”由此可以看出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能夠激發學愛國熱情,并能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影響,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和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內容
高中化學教師在德育教育的滲透中應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資源,以人文資源的利用塑造高中生的高尚人格,從而降低“高分低能”問題出現的幾率,為德育教育的滲透提供助力。如,教師在高中化學必修一“從實驗學化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名人名言,如“化學,是人類進步的關鍵”,并給學生展示“司母戊鼎”等有趣的化學實驗,讓高中生了解到化學的歷史與文化,從優秀的化學歷史文化中受到高尚人格品質的熏陶,了解化學巨匠的傳奇人生,感受到他們在化學規律探索中的艱辛與堅持,從而樹立健全的人格與高尚的品質。
在高中化學德育教育的滲透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名人事跡施以愛國主義教育,培養高中生的愛國情懷,樹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意識。如在“鈉與鈉化合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侯德榜先生的優秀事跡,在候氏制堿法研究成功之前,使用率最高的是索爾維制堿法,但是這種制堿食鹽的利用率低,且需要消耗大量的制作成本,導致市場上的堿售價昂貴,制堿工廠所排出的廢棄物對環境污染嚴重,針對這些問題侯德榜先生經歷了上千次的實驗,終于到1943年研制成功,并將其起名為候氏制堿法,這種制堿方法的大大提升了食鹽使用率,減少了許多的環境污染問題,將世界的制堿技術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通過侯德榜先生事跡的介紹,讓高中生為祖國而自豪,樹立強烈的愛國精神與環保意識,并以侯德榜先生為榜樣,樹立高遠的人生目標,端正高中生的思想與態度,從而實現德育教育滲透的目的。
二、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來滲透德育
化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針對不同學生的心理結構以及他們的學習特點逐漸地展開德育,通過創設一定教學情境的方式,有效地將德育滲透到教學當中。新課改背景下更為強調學生的品德發展。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實際,有效地分析當前高中化學教學滲透德育存在的問題,進而用實際的教學案例來創設出相關的教學情境。在創設情境教學的這一過程中,學生要學會處理好師生關系,這也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方面,且尊敬教師也是每個學生必備的基本素養。創設情境有很多種方式,教師不僅可以在導入教學的時候創設情境,還能通過問題來創設,這都能夠有效地將學生的思維拉回課堂。
剛接觸化學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必須將“元素周期表”熟記于心,可是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全掌握的,這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給他們創設情境的方式來加深他們的認知,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查詢資料,找出制作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的人的相關信息,并且將他的成就進行分析。我們還可以創設一些和實際生活相關的教學情境,這樣的情境將化學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和形象化,學生也能更好地去理解,這對培養滲透德育也帶來了一定的幫助。例如,以二氧化碳知識點為例進行教學講解,此處教學重點為“二氧化碳”的制取,這屬于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內容,也是高中化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實驗教學內容。
三、借助習題來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高中化學教師除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滲透德育之外,還可以借助課后習題來培養學生的德育能力。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習題,也可以通過自行編寫,在題目中很好地將德育呈現出來。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飛速發展,這幾年來環境污染及生態破壞這些問題變得愈發嚴重,所以保護環境這一話題被人們廣泛關注。化學這門學科在一定程度上強調我們要保護環境,而且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教師可以編寫一些與環境保護相關的習題或是給學生講解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化學知識。
比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洗衣粉,洗衣粉分為很多種類,有一種是含磷的,它會對我們的環境造成什么樣的危害呢?假如這種洗衣粉流入我們的河水,那么它會使得水中的藻類植物快速生長,就會對我們的水質造成一定的破壞。水污染是當今社會很嚴重的一個話題,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保護我們所賴以生存的環境,教師在給學生設計了這一習題之后,他們能夠增強自我的環保意識,今后也會身體力行地去保護我們的環境;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中所涉及的藥品及有害物質會直接危害師生的健康,在實驗中應該盡量減少對人體及環境的污染。操作過程中,實驗操作程序要正確。如在普通教室中進行有毒氣體的制取實驗時一定要安裝尾氣吸收裝置等,還要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防止有毒氣體或液體泄漏,指導學生正確處理廢液、廢渣和剩余藥品,培養和強化學生的“綠色化學”和環境保護意識。
結語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在化學教學中的滲透,需要教師掌握德育教育滲透的原則,從學科特點出發,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點,注重德育教育的生活化,把握德育教育滲透的時機與力度,以此發揮化學教學的育人功能,實現化學知識講授與道德品質培養的共同落實,從而促進高中生的綜合素養發展。
參考文獻:
[1]譚秋萍.高中化學教學中德育創新模式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1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