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雪
【摘要】隨著教學觀念的創新以及發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學生不能夠快速的適應教師教學的進度,就會跟不上教學的進程,逐漸失去學習數學的信心,久而久之,就會排斥數學課堂。根據以上因素,本文對以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的有效性概念及特征作為切入點,并對初中數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提出可行性的策略建議,以期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的有效性,希望本文能對相關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提高能夠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學生能夠圍繞教師所給的數學問題進行拓展和思索,結合多方面的知識進行數學問題的多元化解答,這一方面有利于促進孩子拓展能力的發展,還能夠培養他們勤于思考的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讓孩子僅僅是在接受知識,他們還要學會自己去思考去體會,才能夠更好地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財富,在日常的應用中才能夠更加的運用自如。
一、對傳統教學觀念進行轉變,創新教師的教學思維模式
通常情況下,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數學教師習慣在課堂教學當中處于主導地位,而學生就會比較被動地接收教師傳輸的相關數學知識。這種情況的教學模式導致課堂的有效性無法提高,學生對于教學的知識吸收效果并不好。學生無法很好地理解課堂的數學知識,也并不能夠對數學知識進行一定的發散和創新,這就不能夠很好地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一定的培養。并且在現代教育當中,許多數學教師都會受到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會更加側重于考試內容,并不能讓學生廣泛地接觸他們感興趣的數學知識。這并不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常情況下,教師會把學生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吸收數學知識程度的標準,卻不注重學生在數學學習當中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只是將目光局限在成績的提高方面。這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當中要對傳統的教學觀念進行轉變,創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而不是僅僅拘泥于考試范圍內的數學內容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而是將學生感興趣的數學知識進行透徹的分析。同時教師還要有效地補充課外的數學常識,這才能夠為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教師要注重課堂導入環節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前提,決定著一節課的成功與否。課堂導入環節看似微小,作用卻極大。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課堂導入環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小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他們大多數是跟著教師學習,教師的指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必須做好導入工作。第一,教師應該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后讓學生盡快融入課堂。第二,教師也要根據教材實際內容進行課堂導入。例如,教師可以借助一些課堂小游戲、提問環節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也能讓學生快速融入課堂教學中。
三、教師應注重課堂提問環節
課堂提問的價值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非常常見。很多小學生在學習中不太主動,數學教師可以做到在提問的同時稍加引導,讓學生跟著老師的問題走,這樣才能誘導學生參與數學的學習并且保持探索興趣。例如:教師在講解加減運算的時候,有的小學生一看到數字就發怵,總是計算錯誤。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舉生活中的實例來進行教學。例如:現在老師有3個蘋果,同學們有6個蘋果,那么這些蘋果加起來一共有多少個呢?中午的時候有一個學生吃掉2個,還剩多少個?可以將問題變成生活化的問題,這樣既能降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抵觸感,還能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效率。
四、教師要注重理論聯系實踐
數學的實踐性比較強,在課本上沒有弄明白的概念和題型,如果融入生活中便會容易很多。數學教學一定要聯系實際,不能脫離實際,否則就是紙上談兵,學生就算短時間內學會了知識,將來也無法運用到生活實際中。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融入豐富的教學實踐精神,還要讓學生對日常數學問題多加關注,也要把數學實際結合在平時的作業練習中。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應該多融入一些生活實際案例,消除學生的枯燥感和抵觸心理。另外,教師還要讓學生多發現身邊的數學問題,多動手實踐,平時課余時間多發現、多測量、多計算,這樣才能慢慢地積累起對數學知識的感知力和興趣。
五、拓展多樣課后活動,彰顯數學課堂魅力
課后活動是課堂教學的持續與延伸,假如教師只是要求學生寫一些簡單的書面作業,學生可能難以清楚理解數學原理,影響對知識的牢固掌握與靈活運用。而且對數學知識的鞏固不能僅僅停留在書面做題方面,還要增加一些實踐機會,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分析或處理一些生活難題,開展多樣化的課后活動,使學生在開放的課外學習平臺上充分展現個人才華,彼此借鑒與對照,促進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彰顯數學課堂的魅力。在“統計活動”教學中,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段“郭晶晶跳水比賽”的視頻,詢問:“最后分數是以什么形式產生的?”學生發現是統計各個評委的分數計算而出的。過渡:“其實統計活動無處不在,小到考試成績匯總,大到國家財政數據的管理等。”接著,教師呈現調查題目“關于對青少年吸煙看法的調查”,出示調查問卷:“你對青少年吸煙有什么樣的看法? A.支持,B.反對,C.與我無關。”與學生一起完成調查與統計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課余時間發放問卷,通過走訪記錄調查數據,明確調查對象為本校同學100名,注意不能重復。之后,學生匯報調查結果,找出選A、B、C的分別有多少人,制作出相應的統計表,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繪制統計圖,討論:“哪種統計圖更適合展示這次統計結果?”他們發現扇形統計圖能準確反映出大多數人都反對青少年吸煙。
結束語:小學教師不斷地創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形式才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的質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只有激發學生對小學數學的興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
參考文獻:
[1]林金霞.淺談數學教學中以趣育情[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1):1-2.
[2]馬崇山.關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探討[J].中國教師,2014(S1):1-2.
[3]曹俊.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J].小學教學參考,2015(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