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吉拉
(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曲洛鄉完小 西藏 定日 858200)
由于少數民族的位置普遍比較偏遠,加上條件和環境的影響,經濟發展相對比較落后,導致當地文化教育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在新課標背景下,怎樣才能對小學漢語文教學質量進行改善,成為教育領域中重點關注的話題之一,首先需要了解其中存在的矛盾,在新課標背景下來解決,使整體教學水準得到提升。
1.1 教學理念老舊。雖然新課改在不斷深入實施,部分少數民族區域已經開始重視素質教育,但還是有很多地方教師不肯改進,仍然按照自己固有的教學觀念教學,一昧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講解中仍然以語文做題技巧、基礎知識為主,并未借助語文來使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這就導致學生不愿意主動學習,所以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都欠佳。
1.2 沒有充分利用語文相關教學資源。在社會發展的今天,僅僅依靠傳統單一教育方式是遠遠不夠的,要持續創新,引入更多技術和資源在教學當中,使語文教學質量提高,但由于區域和條件限制,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有限,所以并未將網絡資源充分利用,導致教學成果一般。
1.3 教育手段太過單一。大部分小學教師,可能教育培訓的機會較少,且學校可能教師數量不夠,導致教師的創新能力欠佳,加上關注的重點主要是在學生的知識記憶中,沒有在教學方式中創新,仍然選擇集體灌輸式教學,同時教育內容比較死板,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也不會主動去學習,當然教育質量也就不會提升。
2.1 學習并引用先進的教育觀念。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觀念非常重要,只有教師的觀念更新,才能將更多趣味帶入到課堂中,而對教師來說,只有真正認識到小學漢語文的關鍵性,才能在行動中改變。
2.2 讓教學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特色,而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善于發現,將當地民族的特色充分利用,并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借助各類教學資源,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信息技術能力也不斷提升,才能了解并采集到網絡中優秀的教學資源,使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能大大改善。
2.3 改進教學方式。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能力,采用分層次、分等級學習,而教學和輔導也需要分層級進行。以差等、中等、優等三個階段,而每個階段中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任務和目標,另外還可采用小組協作學習,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在學習和討論問題中,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提升,而同時每個人的能力都能充分發揮。
在新課程背景教學中,需要教師去探究和了解每個學生之間差異,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到知識,同時學會正確學習知識的方法。所以,教師可以按照學生能力區分: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教學評價都按照學生差異來區分,才能更好的進行教學策略調整。
將情境創設引入課堂,利用多媒體、角色扮演、小組合作等方式,提升課堂的有趣性,學生在開闊思維中自主學習,促使其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提升學習效率的目的。根據本堂課學習的內容,進行教學大綱的設計,使整堂課程有一個良好的分為,并且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例如,在進行《難忘的一天》教學時,講解內容前,可以拋出問題給學生,回想最讓自己難忘的是那一天,并分組探討,在探討過程中,學生會主動思考和講述,思維的活躍度得到提升,此時再緩慢引入課程是最佳時機,同樣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視頻播放,讓學生有一個全新的體驗,對教學內容的印象也更加深刻,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綜上,想要提升少數民族小學漢語文的教學水平和質量,首先需要了解當地的環境和條件,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再結合問題進行改進措施的制定,首先對教師的要求較高,需要其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并且將教育資源充分利用,并進行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的創新,在實際操作中不斷總結,使自身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得到改善,使其更加全面的發展,為國家培養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