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宏美
(赤峰二中國際實驗學校 內蒙古 赤峰 024000)
小學作為教育的重要階段,班主任在其中應發揮出相應的引導作用,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要求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能在學習與生活中健康發展。為了加強德育的效果,班主任應結合學生的特點適當采用激勵策略,由于學生還處于身心發展階段,需要科學的方式來加強引導,而激勵方式能夠激發其積極性,使學生了解什么行為是可取的、值得表揚的,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德育觀念,促進其全面發展。
在小學教育中,大部分學生由于受到了父母家長的溺愛,其成長也遇到問題,同時會形成錯誤的思想觀念,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當前,一些班主任忽略了德育的重要性,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開展德育工作,僅僅以口頭提醒的方式來糾正學生的問題,這難以發揮出實際的作用,學生對班主任的提醒不以為然,也缺少對自身的要求。而小學生德育教育缺失會引起較多的問題,包括打架、罵人等不良行為,這些行為對其成長有著不良的影響,班主任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德育,會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影響。在德育教育中,僅僅進行理論教育不能使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班主任應利用激勵的方式來加強德育效果,比如,班級同學在體育比賽中取得了勝利,可采用言語鼓勵或者物質獎勵等方式來進行激勵,使學生能夠在之后的運動比賽中更加努力。針對不同的情況,班主任應采用適合的激勵方式,讓學生在激勵的同時獲得信心,做出良好的表現,在班級學習生活中規范自己的言行。因此,激勵措施的應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激勵方式,與德育教育融合起來,為德育的進行帶來更好的幫助。通過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激勵,學生可按照要求管理自己,改正自己存在的問題,不僅能夠加強教育的效果,還可使學生更加積極態度面對后續的學習和生活。
良好德育教育活動的開展是社會持續穩定發展、快速升級的根本前提,是學生未來茁壯成長擁有美好未來的集中體現。為保證學生接受到全面的德育教育,激勵策略的實行非常必要。合理相應的激勵可以提高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提高其專注探索知識奧秘的熱情,所以德育教育的實行勢在必行。激勵是較為基本的教育模式,還應當由教師合理相應地運用,保證達成預期的成效。逐步優化升級激勵措施,助力德育活動有序實行,逐步發揮本身思想引領者和行為指導者的職能作用,合理相應地運用激勵教育能夠明顯緩解教師工作負擔,所以就可以說,激勵措施的實行之于德育教育工作來說有著積極影響,小學班主任應予以高度注重,結合實際正確采取激勵模式,從而實現符合預期的成效。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小學班主任應充分認識到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明確學生在教學工作中的主體性,從傳統主導者角色過渡轉變為引導者,并在此基礎上深入發掘與領會德育教育理念的實質性內涵,依托于先進的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教學氛圍。與此同時,小學班主任還應積極突破傳統德育教育的局限性,在改革后的德育教育理念指導下,從生活實際著手逐步滲透德育教育,進一步推動德育教育與認知教育融合發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學班主任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應報以足夠的耐心和包容,基于平等交流原則構建友好師生關系,在尊重學生個人意愿的同時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例如,面對無視課堂紀律、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生群體,小學班主任應充分發揮自身引導者角色的作用,與其進行面對面深入交談,通過肯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幫助其建立自信心,并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優勢積極向周邊同學提供幫助,在尊重教師教學進度的前提下選擇正確的時機表達自身看法,充分認識到自身破壞課堂教學秩序的錯誤行為,從整體上推動學生共同進步與發展。
2.1 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激勵方式。結合小學生特點來看,小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興趣,班主任可借助這些事物來激發其興趣,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可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來進行激勵,不僅符合學生的興趣特點,也可發揮出激勵的作用。比如,傳統的班會形式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枯燥,班主任可將其與短視頻拍攝結合起來,采用拍攝視頻的方式來進行激勵,當學生做出了值得鼓勵的行為的時候,可采用拍攝短視頻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例如當一個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在取得了進步或者呈現出了優秀的作品的時候,可在班會中使用手機等將其拍攝下來,并且將視頻分享給其他的同學,讓其對自己產生信心,能夠獲得有效的激勵,并且給家人進行分享,使大家了解其情況,可激發出班級中其他同學的進取心,在班級中形成積極的氛圍,鼓勵大家向其學習,能夠不斷完善自己,培養學生積極的思想及努力的品質。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會積極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在學習或者其他技能上加強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加優秀。采用這種新的激勵方式,可有效激發學生的熱情,還可使激勵的效果增強,讓學生更容易產生興趣,為學生的品質發展帶來幫助,進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實踐活動是學生最喜歡的課堂形式,德育教育同樣可以多舉行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德育的內涵。有效的實踐也能激勵學生德育的學習。在德育課程中,組織學生角色扮演,讓學生感受不同角色的情感。通過角色扮演孩子們能感受德育的內涵,為德育工作的進行鋪平了道路。多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可以組織學生去養老院陪伴老人,感受那里的氛圍。組成志愿者服務小隊,從小養成尊老愛幼的品質。德育概念比較難理解,孩子們不容易接受,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就懂得了哪些行為是符合德育標準的,哪些是不符合德育標準的。
可以讓學生輪流當德育監督員,監管記錄其他學生的不良行為。在此環節中,學生能自然而然的從本身角度進行考慮,從而進一步端正本身言行。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消除不正確的習慣。借助這種監督員的模式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保證達到德育教育理想中的成效。借助多項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會在其中掌握基本的品行常識,增進其人生閱歷,此即兩全其美的教育活動。
2.2 強化激勵的針對性。小學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應用激勵策略時,應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實施激勵策略。對于表現優異、學習態度積極的學生,班主任可以引導其向著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努力前進,而對于表現相對較差的學生,則需從生活實際著手幫助其建立自信心。因此,小學班主任必須正確看待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秉持一視同仁的態度推動全體學生共同進步與發展。另一方面,小學班主任在滲透德育教育時,還應積極與學生建立情感共鳴,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與精神文明建設。例如,在每周一次的班會、升國旗或家長會等活動中,對學生實施全方位、立體化的德育教育,積極與學生家長保持友好交流關系,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此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教師應細化關注所有學生的學習生活,從這些表現靠后學生的角度來說,其渴望得到認可,教師應對其施以十足的關注,引導其以陽光姿態確立未來發展路線,教師的殷切期盼之于學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給予學生十足的信任,促進其積極參與德育活動,總結好與壞、善與惡,結合不同事物相應面對的思想,給學生施以激勵性的思想行為引領,保證學生都能夠達成預期發展目標,需要結合每個學生客觀條件施以層次性教導,在現代社會環境下也很適用,借助正確的德育教育就能夠助力學生具備端正言行。將樹苗進行端正培植,將來都會長成參天大樹和棟梁之材。采用不同的激勵方式進行激勵,使激勵效果更加顯著。比如,可采用物質激勵的方式來進行教育,班主任可制定評比規則,借助小紅花來進行激勵,根據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好人好事表現來進行評比,表現良好的學生可獲得小紅花,將其粘貼在學生的榮譽榜上,使學生能夠產生自豪感,并且讓其他同學向其學習。比如,某位學生在課間撿到了其他同學的財物并且將其上交給老師,班主任可獎勵其小紅花,也可增加一些物質獎勵,例如文具等,使其在獲得獎勵的同時得到激勵,讓其他的學生也能夠產生相應的意識,并且認識到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性。在獎勵中,使用的獎品不需貴重,能夠使學生獲得認可即可發揮出激勵的效果。班主任也可采用榮譽激勵的方式來進行激勵,使學生受到精神上的鼓勵,比如,某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老年人過馬路,可將其故事作為宣傳案例,在班級中展示,使其他同學了解其行為,并且給學生給予表揚及獎勵證書,使其獲得鼓勵。同時,教師應注意避免學生為了獲得獎勵而刻意做出一些行為的問題,在評比中將標準細化,可滲透到日常的生活中,比如打掃班級衛生或者輔導其他同學題目等,都可作為評比的標準。利用不同的激勵形式可發揮出不同的效果,班主任應結合學生的情況進行合理地選擇。
2.3 學生情況開展心理激勵。當前小學生的身心還處于未成熟階段,班主任應及時了解其情況,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對其進行及時的引導,重視德育工作的開展,使學生能夠在出現問題的時候得到糾正,形成健康積極的思想。在班級日常學習中,班主任應對學習表現良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同時也應鼓勵其他的同學,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獲得進步,不應僅僅關注學習成績良好的學生。針對班級中不愿意交流,對學習沒有信心的學生,班主任應多進行觀察,及時與其溝通,了解其想法,對其進行適當的鼓勵,使其能夠改變自己的問題。而對于班級中比較活潑淘氣的學生,班主任可鼓勵其活躍班級氛圍,為班級發展做出貢獻,正確引導其將自己的長處發揮出來,這樣可使學生得到更好的引導。一些學生模仿一些不良的行為,例如抽煙、打架等,當產生了這種情況的時候,班主任應及時了解實際情況,與學生進行溝通,觀察學生的思想情況,并且了解其目的,當問題已經產生了的時候,班主任應對學生進行安撫,采用正確的方式對待學生,采用積極的方式對其進行激勵,使其能夠改正自己的問題。通過對學生的情況的密切了解,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加有效的德育教育,這對班主任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因此,班主任應對班級的情況進行全面的把握,使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更加靈活有效,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避免由于某個學生產生問題而班主任沒有及時關注引導進而產生更多的問題。班主任應做好心理工作,使學生能夠在班主任的幫助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規范自己的行為,并且在積極健康的班級氛圍下學習成長。
德育活動的良好實行還應由班主任逐步研討和創新,小學生都渴望得到認可,所以教師就應采取相應的激勵策略。助力學生茁壯成長是教育中的核心。應結合學生情況,逐步將策略進行升級,以切合學生茁壯成長的需求。品德是人應具備的素質,也是學生未來發展的基本準則。只有高尚的品德才會滿足社會發展趨勢。品德低下是人生的敗筆。因而,就應當由社會、家、校三方進行協調配合,促進德育活動的良好實行,助力學生未來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