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宇露
摘要:隨著社會教育進行和教學模式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小學階段教學模式也要注重多樣化的改革。在班級管理的過程當中,合理地滲透語文教學能夠提升學生修養,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本文對小學班級管理中融入語文教學的意義和作用,具體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語文教學;融入
引言:
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師絕大多數承擔著班級管理工作。故此,看起來在班級管理中滲透語文人文學科方面的元素較為容易,但由于班級管理工作較為繁雜,重復,因此開展并不如人意。基于此,從學生角度出發,制定出針對性的方法,才能讓小學班級管理和語文教學更加輕松高效。
一、在班級管理中融入語文教學的作用
可以培養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語文本身就是綜合性的學科,學生在學習各種知識內容的同時,也能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能力等。語文教師通過日常的班級管理,可以規范學生的行為準則,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語言習慣,加強他們對于語言的應用,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知識,充分發揮語文教學在班級管理中的優勢。
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豐富的德育美育素材,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融入這些內容,對學生進行正面的教育、引導,有利于培養提高學生的優良品質和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使其具備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比如:《春天在哪里》這篇課文教師在授課時,通常會讓學生觀察春天不同于其他季節的地方,然后意識到春季適宜郊游。教師可以在安全保障前提下帶領學生進行周邊環境的踏青郊游,活動中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責任感和團隊意識,這種教學模式既能讓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還可以戶外深度體驗,感受自然之美,對今后的班級管理工作產生妙不可言的作用,意義十分重要。
二、在班級管理中融入語文元素的方法
(一)合理組織引導進行分組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情況下會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諸如分組合作交流、相互比賽逐名次、小游戲的滲透等。其中分組學習更具有優勢,學生可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團結協作共同探究,發散思維。還可以在組內大膽交流,培養其自信心的同時,又強化了語言表達能力,對語文教學中的“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比如:教師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手指”一課中,就可以進行分組討論學習,想象整個小組就是一只手,自己是五指當中的哪一根,沒有的話會有怎樣的結果?讓學生對課文內容討論和分析,從而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在分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合理的引導會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
(二)借助語文課本故事和名言警句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一些語文課本的傳統故事和名言警句,利用故事和名言吸引學生注意力,展現教育意義的同時更好地從中得到感悟,從而更好地進行班級管理。比如:我在授課過程中經常給學習上有所懈怠,有僥幸心理的學生,就名言警句“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舉例。從《鐵杵磨針》故事中,讓學生認識到做事需要有恒心,正如學習一樣,肯下苦功,保持平和的心態堅持下去;為了讓學生提高自信心,敢于展示自己,自告奮勇分擔班務,可以講述《毛遂自薦》的故事;從《子路借米》故事中,讓學生懂得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通過這種故事結合名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其表達的內涵有更深入的體會,從而延伸到學習和生活實踐中。
(三)開展多形式活動,改變課堂單一性
語文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認知文化的魅力,感受文化的熏陶有重要的萌芽啟迪作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對于促進學生的成長和對文化的了解意義深遠。可以嘗試將語文課堂變成說談班會課,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以學生為中心,讓其說、談、寫、交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發揮引導作用,多進行課外的延伸和拓展,提升課堂的趣味性。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演講比賽、詩歌朗誦、動手做手抄報等,豐富語文知識、技能的同時,在思想德育上得到了升華,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比如:我會每月組織班上的學生進行一次經典故事朗誦或愛國文章演講,既培養其愛國精神,又能激勵學生進行自主寫作。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祖國文化歷史底蘊的深厚,還可以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厚植愛國主義教育和家國情懷,使得班級管理更為從容。
三、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教師必須要加強引導作用,巧妙地將班級管理與語文知識相結合,不但利于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而且能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使其成為一個全面健康發展的人才。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應該大膽創新,樹立長久的服務意識,多給學生展示的空間,才能在班級管理和課堂教學當中有所突破。
參考文獻:
[1]趙小英 淺談小學班級管理中滲透語文教學的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9),23.
[2]蔣 平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與小學班級管理的巧妙結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8(01):45.
[3]王宏娟 淺議小學班主任管理與語文教學的有效結合[J.科技資訊,2015,13(21):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