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艷
摘要:高中地理作為一門重實踐和生活經驗的學科。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的過程中,應側重于對學生實際掌握水平和掌握能力的培養。借助于貼近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設計,并通過讓學生觀察相關的地理示意圖來認識和了解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地理知識在學科理論中是如何產生和形成的。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也能夠對培養學生應用實踐能力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新課標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
引言:
新課改中提出的要求側重于培養學生的生活化能力,學生在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的過程中也能夠積極的調動理論知識進行實際生活,通過仔細探究,能夠認識到“一場秋雨一場寒”的理論知識及農耕時節澆水的必要性等相關的實際知識。借助于將理論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的方式,既能夠起到鞏固知識點的作用,也能夠調動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創設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的策略探究
教師通過創設一些比較貼近生活化的相關情境,能夠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中挖掘理論知識和生活中的相同之處,通過借助于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情境,能夠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更多的理論知識,并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生活中去。通過靈活地借助相關的資料,以及查閱相關的理論知識,能夠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挖掘生活中借鑒理論知識的奧妙之處,在培養學生調動運用知識能力的同時,也能夠推動學生的成績有一個質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講解鋒面運動以及氣旋和反氣旋的相關知識時,由于學生本身對于這幾個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因此,教師在實際的課堂內容講解中,可以通過借助于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中國華北地區的夏季暴雨以及江淮地區的梅雨來引導學生。并通過觀看相關的詳細視頻以及了解梅雨和暴雨的具體現狀來分析和認識梅雨和暴雨的產生的原因。借助于小組探究以及分組討論的方式。通過引導來讓學生在聯系梅雨時節的氣候變化以及暴雨前后氣溫以及氣候的變化的同時認識到鋒面中冷鋒過境和暖鋒過境的不同狀態。在實際的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借助于華北地區夏季的暴雨來讓學生對相關的氣旋和反氣旋的知識進行一定的梳理,并了解到氣旋是中心氣壓比四周低的水平漩渦,而反氣旋是中心氣壓比四周高的水平,通過探究性思考,引導學生在逐步探究分析的過程中了解氣旋和反氣旋的基本知識。這樣做的目的既能夠通過聯系生活中的實際情境以及探究實際的問題來了解到氣旋與反氣旋與實際情境的關系,真正的做到了將理論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現象以及生活實踐相結合。同時,也能夠在逐步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中,養成學生靈活的運用所學的地理理論知識來進行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常識現象的基本解釋,引導學生在逐步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自我價值。比如說“一場秋雨,一場寒”以及“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借助于學生通過對本小節知識的積極探索式學習,能夠讓學生對鋒面以及冷鋒和暖鋒過境的相關現象和氣旋和反氣旋有一定的認知并能夠了解和基本認識到氣旋與反氣旋中心是高壓中心還是低壓中心以及高壓控制下是陰雨天氣還是炎熱天氣這些基本的地理理論知識。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指導教學,培養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培養的策略探究
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指導教學,能夠將較為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直觀清晰的知識,展現在學生面前,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有著積極主動的影響作用。
例如:教師在講解能源的開發與利用這節課的知識點時,可以先通過借助于PPT的知識梳理來讓學生對整堂課的內容進行一個完整的知識梳理。通過讓學生觀察PPT中相關的能源來進行簡單的區分新能源以及常規能源。并借助于這一方式引導并推動學生了解和探究生活中哪些是新能源以及哪些是常規能源?借助于這一環節,通過比較直觀清晰的圖片展示,能夠引導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并了解和認識生活實踐和理論知識的聯系性。同時,學生通過的思考和探究能夠對一些不確定的能源進行簡單的分析。并通過自我分析和自主學習來認識一些生活中也無法區分的物質。對于這類物質,教師可以設置相關的小組探究來進行分析討論,通過積極的引導和利用學生討論的相關知識點來深入的挖掘能源的本質以及區分常規能源和新能源的一般性規律包括方法。并通過借助于后期課堂練習的方式來進行相關知識點的鞏固,引導學生在逐步訓練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理論知識。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于放映相關的太陽能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了解到生活中使用太陽能的基本情況來推出煤炭,天然氣等一些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情況。通過借助于信息技術來實現學生對能源的了解和認知。借助于這一方式,學生既能夠在視頻中了解到常規能源和新能源的一些共同之處,也能夠在不斷探索和思考中培養自己對于知識的學習興趣,在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的過程中也能夠做到課內課外知識的有機結合,進而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
三、利用相關的地理示意圖學習,加強學生應用實踐能力培養的策略探究
由于地理知識中的地形地貌的分析相對抽象難懂且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因此,教師在實際課堂講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利用相關的地理示意圖的學習方式來讓學生在觀察中發掘地形的不同特征以及針對不同的地質問題提出具體的實施策略。通過利用相關的地理示意圖的方式,既能夠培養學生的識圖辯圖能力,也能夠讓學生在觀察中挖掘語言種無法描述的知識點,并提升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地形地貌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先借助于引導式教學來了解學生所認知的地形和地貌的相關知識,并借助于分析和探究討論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會認識地形和地貌,同時可以通過出示黃土高原的一些比較形象的圖片以及黃土高原中的具體的構造,其中包括黃土塬、黃土峁以及黃土墚。來通過教師指導來引導學生認識相關的黃土高原的具體地貌,并通過給學生指出地形的剖面圖來引導學生學會從剖面讀圖中分析黃土高原的不同地貌特征,以及通過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這些地理示意圖來探究地貌形成的根本原因。并在積極思考地貌形成原因的同時來引出解決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問題的實際措施。同時,對于江南地區的丘陵地帶的相關問題的知識講解中,教師可以通過進行縱切面和橫切面的示意圖展示來引導學生在積極探索和思考的過程中挖掘丘陵現象產生的原因并了解這樣的變化過程。通過引導學生在積極思考丘陵演變過程的同時,借助于給學生觀看相關的演變視頻來推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進而提升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培養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到丘陵變化的過程。在相關的地形內部示意圖的展示過程中,借助于教師的指導分析來讓學生分析在地形內部觀察與單純的簡單示意圖圖片看對比有什么優劣之處?在逐步探究思考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用多角度、多種思維的方法去思考以及探究問題,學會借助于相關的地理示意圖來解決自己認為比較難的地理知識以及相關題目。在逐步借助于相關的剖面圖來拓寬學生思路的同時,也能夠引導學生在積極探索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培養樹立起解決問題的一種新方法。借助于這種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地理問題的探討,從而加強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
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將高中地理的理論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知識相聯系,進行針對性的生活化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進行實際問題的解決。
參考文獻:
[1]黃晶.論如何打造高效的生活化高中地理課堂[J].科學咨詢,2021(15):221-222.
[2]王曉妍.生活化教學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滲透[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1(5):124.
[3]梁蕾.高中地理教學生活化的策略分析[J].魅力中國,2021(5):230-231.DOI:10.12294/j.1673-0992.2021.05.348.
[4]冉勤文.高中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策略解析[J].成才之路,2021(2):94-95.DOI:10.3969/j.issn.1008-3561.2021.0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