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食品安全是保證人類身體健康、得以生存的根本所在,是關系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原則是在2015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所明確的,其核心要義就在于食品安全的保障不僅要通過國家、政府的監管作用,更要重視“社會協同”與“公眾治理”的作用,充分注入諸如行業協會等第三方的監管力量。本文以食品行業協會為寫作對象,闡述了其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并對食品行業協會自律功能與現實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針對問題提出有效建議,以期促進食品行業協會發揮應有作用。
關鍵詞:食品行業協會;食品安全;行業自律
一、食品行業協會的法律地位
食品行業協會是行業協會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我國食品安全社會共治不可缺少的重要主體之一。它不僅可以將政府資源有限性與食品安全復雜性之間的矛盾有效平衡從而緩解政府在監管食品安全方面的壓力,而且憑借其先天優勢處理企業間的利益糾葛問題,從而推動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二、食品行業協會自律功能分析
(一)食品行業協會自律功能的運行現狀及問題
近年來,媒體多次曝光食品安全問題,食品行業協會本應承擔起一定程度的監管職責卻在面對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現實面前屢屢不發聲,總體態度呈現消極狀態。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政府與食品行業協會職能邊界不清
首先,食品行業協會的準行政化現象較為明顯,其各類活動及發展計劃都多多少少受到行政機關的影響和約束,最終使其淪為政府部門的附庸。其次,其與政府監管權界限不清晰,自律權限具有模糊性。從我國現行法律規范中對其的規定十分含糊,政府往往處于主導地位,具有較大裁量權,而行業協會為使得自身行為具備合法性只能聽從政府主管部門安排。
2.食品行業協會的內部治理機制失效
首先,食品行業協會的權力機構是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對其產生的程序規定大多數情況下是缺乏的,其運行民主性令人質疑。執行機構中的人員配備是否齊全、人才素質的高低、自律能力的強弱等條件都會影響能否有效發揮自律功能,監督機構的缺乏同樣是明顯弊病。其次,其沒有設置內部自律相應制度,包括行為規范、執行規范等。
3.食品行業協會自律行為缺乏社會監督
食品行業協會在食品安全治理中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良好的社會監督可以有效防止權力異化或尋租行為。現實中是否確實實施行業自律行為,實施了哪些行業自律行為,食品安全的重要信息是否牽扯到食品行業協會的實施過程中等等問題缺乏社會監督。
(二)食品行業協會自律功能的優化路徑與完善對策
1.食品行業協會自律的外部環境優化
(1)合理配置政府與食品行業協會的權力
食品行業協會是一個平衡政府與市場關系的第三方組織,平衡公共利益與個體利益的重要支點。合理配置二者間權力具體來說,第一、要實現食品行業協會的“去行政化”。防止政府主管部門的越權行為與對食品行業協會的實際操控,從而給予食品行業協會的行業自律權以生長空間。第二、要在界定清晰行政主管部門權力界限的同時,盡快完善不當干預追責機制。第三、要讓政府承擔對食品行業協會的支持義。在“去行政化”之后政府主管部門仍需承擔一定的幫扶與指導責任,對行業協會不當或違法的自律行為及時監督和糾正,以防出現“一脫就死、就亂”的情況。
(2)完善食品行業協會的相關治理機制
具體來說,首先有效的行業自律規則必須要有外部監督的適當參與,前提是必須給出清晰的行為標準。在制定時必須將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納入考量范圍,具體涵蓋對懲戒的主體、方式等基本內容,同時要有民主的充分參與。第二、要將構建行業自律規則的執行機制作為重點任務予以完成。自律規則制定的最終目的是想通過執行它來促使它發揮應有的效果。第三、構建行業自律規則實施的監督及追責機制。有效的監督保障對于任何制度來說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3)強化行業協會在食品安全治理中自律行為的社會監督機制
食品行業協會的正常運行還需要發揮社會監督機制的作用,這也是其規范運行的重要保障。具體而言,第一、建立消費者信息溝通平臺。根據的2016年實施的《行業協會商會綜合監管辦法(試行)》第26條、第28條之規定,即信息公開制度。因此,可以參照該要求要求食品行業協會向社會大眾定時說明行業有關自律活動的開展情況,如果其不積極履行該信息公開義務,那么應當設置相應的處罰措施。第二、建立舉報平臺及舉報機制。社會公眾一旦發現食品行業協會自律不當行為就可以向相關行政部門或者行業自律部門檢舉或舉報,并將舉報系統嵌入前述信息公開制度中,以實現整體機制的協調性。
2.食品行業協會自律的內部環境優化
(1)強化服務本位,提升會員服務意識
食品行業協會的會員企業愿意加入協會、遵守協會章程或是內部約定,并自愿主動將自己的部分權力讓渡給協會,使其具有行業處罰權、標準制定權等管理權力的原因在于他們加入食品行業協會多帶來的利益遠大于其讓渡的部分“自由”。而行業協會本著服務為主的理念,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和效率,才會有源源不斷的會員想要加入其中,真正體現食品行業協會的服務價值。
(2)優化協會內部結構,提高協會代表性
提高食品行業協會的代表性可以擴大會員的覆蓋面,一方面積極吸收食品行業內比較活躍的中小企業入會來參與行業治理,以使得食品行業協會更好代表廣大民意,增強民眾對其的信服力。此外,還應當處理好與食品行業大企業會員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領頭帶動作用。同時也要防止食品行業協會被大企業實際操縱而喪失獨立性和代表性。
(3)優化內部激勵機制,提高自律激勵效果
對內部激勵機制進一步完善與優化,不斷加強行業自律激勵效果是建設食品行業協會公信力的重中之重。要想自律激勵機制穩定有序進行必須要做到賞罰分明,具體來說就是對于那些表現良好尤其是對增加整個集體的正當利益及其他貢獻的會員企業給予集體收益之外的適當獎勵,如“評選先進”等聲譽型激勵。而對于那些損害集體利益、不自覺遵守行業自律規則的會員企業設置相應懲罰,當然,十分嚴重或涉及犯罪的可以通過媒體曝光或政府主管部門的懲處等方式。實踐中,非公開行業內通報的懲處方式在我國食品行業協會是最常見的。
三、結語
食品安全是全人類密切關注的問題,它與人民的健康生活休戚相關。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監管需要國家、社會、個人的集體發力,共同奮斗,在面對市場失靈、政府監管精力有限的情況下,食品行業協會作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重要主體登上舞臺,通過食品行業協會自身努力及外部支持與監督的雙重因素影響下促使其正確履行職能,協同政府力量對維護消費者利益、治理食品安全問題、穩定市場良好秩序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季剛.論我國食品安全治理中行業協會自律機制的優化[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9(01):131-143.
[2]黃冰婷.泉州市食品安全治理中的食品行業協會作用研究[D].華僑大學,2016.
[3]劉文萃.食品行業協會自律監管的功能及實現機制研究——基于協同治理的分析視角[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07):146-148.
作者簡介
胡玉敏(1996年1月8日),女,漢族,陜西省志丹縣,在讀研究生,西北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經濟法,陜西省西安市,7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