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老齡化嚴峻形勢下,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逐漸引起關注,我國有百分之八十五的老年人存在各種心理問題。體育鍛煉能夠促進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在對于現有文獻進行搜索的過程中,對于舞蹈對中老年心理影響的研究還比較少,在中老年群體的舞蹈教育的關注上,較多研究集中在對健身舞蹈和鍛煉對提升身體健康程度的研究。隨著社會發展,中老年舞蹈教育的趨勢也由較為業余的廣場舞或健身舞蹈逐漸向專業學習方向發展,本文將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的理論視角下分析我國中老年舞蹈教育的作用和教學啟示。
關鍵詞:馬斯諾需求層次理論;中老年舞蹈;啟示
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有兩個基本前提:一是人類行為是由動機引起的,動機起源于人的需要;一是人的需要是以層次的形式出現的。1943年,馬斯洛在出版《人類動機理論》一書中,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他從人的價值體系中,提出了五種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同時,馬斯洛認為在需要的人各層次之間存在這密切的聯系: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在這五種需要中,前四種水平屬于較低層次的需要,而自我實現的需要則是高層需要。體現出了一種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逐步演進的發展過程[1]。1954年后,馬斯洛又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之間加上了求知的需要和審美的需要,但他沒有明確地把他們簡單地歸入層次系列,因為他們不具有明顯的優質遞進的性質。認知需要和審美需要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可以在不同的層次中表現出來。車文博在《人本主義心理學》中提出將認知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需要統一歸入“成長需要”,是一種在低層次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后出現的高層次的心理需要[2]。生理需要即食物、住宿等基本生存的需要,安全需要即心理上、物質上防止危險和被威脅的需要。愛的需要即歸屬需要和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即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即個體潛能、使命或內部完善的需要。每個人都有各種層次的需求,在不同時期表現出來的各種需求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只有最迫切的需求次才是激勵人行動的最主要動力,且需求一般是從外向內得到滿足的。
二、中老年舞蹈活動分析
世界衛生組織根據現代人生命健康狀況,平均預期壽命,根據年齡進行劃分,定義人在44歲之前被稱為青年時期,45歲之后則稱之為中老年階段。中老年群體是一個年齡跨度較大的群體,他們之間存在著身體素質差異、學歷差異、還有因個人過去經歷是否存在學習舞蹈的經驗差異,所以中老年舞蹈群體對于舞蹈的認知程度和接受程度有著較大的差別,正是由于這個群體的人群舞蹈素質不一,學習心態與需求不一,形成了不同規模的舞蹈組織形式。根據不同的舞蹈學習心理需求,將中老年舞蹈活動的類型大致分為兩類,普及型和提高型[3]。
提高型舞蹈教育有老年大學中的舞蹈課程、專業舞蹈培訓機構中的成人舞蹈教育和民間舞蹈團隊。這些中老年舞蹈學習者大多有普及型舞蹈教育的經歷,有著強烈的學習熱情,明確意識到基本功和舞蹈技巧的重要性,希望自己的舞蹈水平能夠更加接近專業水平,希望能夠有專業的平臺和教師去學習舞蹈,有匯報演出等機會檢驗自己的學習水平和舞蹈程度。
普及型舞蹈教育可包括社區舞蹈和“自發性”舞蹈活動。關于社區舞蹈,日本著名舞蹈評論家稻田奈緒美這樣認為:任何人在任何地點在引領師的引導下以任何舞蹈方式一起創作的舞蹈就是社區舞蹈[4]。由此可以看出社區舞蹈的范圍相當的廣泛。“自發性”舞蹈活動是企業或單位為完善企業文化建設、豐富員工生活從而開展的娛樂活動,單位或企業提高學習舞蹈的場地和師資,員工在學習舞蹈的自我探索過程中也能加強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同事之間的交流了解,且企業和單位的節慶時的晚會也為舞蹈學習者提供展示的平臺。這類中老年舞蹈學習者熱愛舞蹈,注重生活質量,希望能夠達到感受舞蹈同時鍛煉身體的目的,對于基本功和舞蹈技巧的練習重視程度不高,注重自娛自樂且不希望有太大的學習壓力。
三、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事業下我國中老年舞蹈的作用與啟示
(一)生存需要下我國中老年舞蹈的作用與啟示
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物質性價值需要就是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人類得以生存的最基本需要,是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不能缺少的,如果人連基本的吃飽穿暖,人身、財產、健康等等安全保障都無法達到,是無法安心的生活、工作,為社會貢獻力量的。只有生存需要得到了保障,人才能進一步的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
中老年人群體具有明顯的不同與其他年齡群體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即身體組織和器官功能的衰退,合并各種基礎性疾病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心理情緒產生了嚴重的影響[5]。在中老年群體中,身體健康是最為迫切的生存需要,在本能上刺激他們尋找適合自己的活動。研究表明,適宜的有氧活動能延緩中樞神經功能的衰老過程,維持呼吸和循環功能,保持軀體的活動能力[6]。舞蹈活動對于中老年群體而言,是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有效方法。適當的舞蹈活動能夠提高中老年人的活動能力,降低體脂,加速新陳代謝,從而在無形中減少肥胖而引起的各項疾病,滿足中老年群體的生理和安全需要。
生存需求最迫切的中老年舞蹈學習者主要是普及型舞蹈學習群體,主要需求以強身健體為主,他們不要求自己能夠達到多高的學習水平,只能學習一些較為簡單的如水兵舞等體育舞蹈,在教學時要針對他們的身體和年齡狀況來進行教學,不必強求達到某種學習程度,能夠欣賞舞蹈,享受身心愉悅的過程,達到鍛煉的目的即可。
(二)歸屬和愛的需要和尊重需要下我國中老年舞蹈的作用與啟示
馬斯洛在《動機和人格》中提到“如果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滿足以后,愛、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就會產生,對愛的需要包括感情的付出和接受,愛的需要包括給別人的愛和接受別人的愛[7]。“愛”是友情親情愛情,是相互理解和信任。愛和歸屬需要中的“歸屬”是指一個人在一個集體中有一定的安全感,獲得了他人的認可,在集體中與他人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尊重需要是自我尊重和與他人的互相尊重。每一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人,人的社會性決定了每個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心和照顧,希望自己的價值得以體現。如果沒有得到愛和歸屬感的滿足,感受不到他人的關心和尊重,就易對自身價值產生懷疑。
中老年群體由于自身的生理機能的變化,如內部器官的自然老化和外來的疾病都會給心理造成影響,很多老年人會產生時日無多的悲觀感,從以前家庭的頂梁柱變成被子女照顧對象,存在感的降低易造成敏感多疑的心理變化。外部環境帶來的變化,也會造成中老年人的心理變化,中老年人對環境的適應力遠不如年輕人,在剛開始進入社會角色轉變的退休人群中約有24.6%的老年人有“離退休綜合癥”[8]。中老年人工作逐漸退居二線或脫離緊張充實的工作環境,個人空閑時間劇增無法找到合理方式分配時間;由于和年輕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易和子女產生思想碰撞,對待事物的看法無法產生共鳴,或者是子女不在身邊,被重視程度的降低等情況都易造成中老年人孤獨、焦慮等負面消極情緒的增長。
在愛和歸屬需要和尊重需要的刺激下,迫使中老年群體找到一種合適的社交活動和心靈寄托。舞蹈活動作為一種既能強身健體,又有一定藝術熏陶愉悅身心作用的活動,滿足了這種需要。愛和歸屬感需要和尊重需要強烈的中老年舞蹈群體,他們不僅僅是通過舞蹈達到身體康健的目的,更是希望渴望與他人建立親情友情、渴望得到家庭溫暖和所在團隊的認可,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存在感。
在舞蹈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了解這部分舞蹈學習者的需求和喜好,對他們的需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營造和諧的舞蹈課堂氛圍,適當改變教學方式,引導學習者主動感知和體驗舞蹈學習的過程,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具體情況增加舞蹈基本功和技術技巧的練習和舞蹈知識的傳授,增加課堂的藝術性。要定期開展舞蹈匯報和表演,給學習者展示和學習的舞臺,從而在演出中獲得尊重,感受到自身價值,也在團體活動中獲得歸屬感。在這樣積極的集體氛圍里,中老年舞蹈學習者不僅能獲得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在無形中豐富了他們的精神世界,消極情緒和精神壓力得到緩解和抒發,提供了一種情感寄托。
(三)成長需要下我國中老年舞蹈的作用與啟示
成長需要包括認知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需要。人的老去,不代表不再有求知學習的渴望,自我實現的渴望,不代表美的逝去。成長需要刺激下的中老年學習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動機是對美孜孜不倦的追求,特別是女性,盡管他們的身體機能無法和年輕人相比,但她們通過舞蹈活動這種審美的運動方式來塑造、熏陶、提升自我,這本身也體現了一種社會精神文明價值的存在[9]。還有一部分中老年舞蹈學習者,在成長過程中一直對舞蹈抱有濃厚的興趣,但由于種種環境和條件的限制,無法實現自己學習舞蹈的心愿,于是在工作清閑或離退休后,便渴望實現自己的學習舞蹈的愿望和不斷學習豐富自身的求知需要。
在成長需要刺激下的中老年舞蹈學習者,大多集中在老年大學和專業舞蹈培訓中學習,有過普及型的舞蹈學習經驗,他們有強烈的學習熱情,希望自己的舞蹈水平向專業水平靠近,在身韻、民族民間舞蹈、中國古典舞等藝術舞蹈領域不斷追求。在教學中應當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盡量按照專業的舞蹈學習訓練模式,在舞蹈練習的同時學習相關舞蹈理論知識,教學應有別于前四種需要的中老年舞蹈學習者,提高課堂的藝術性。教師應當判斷學習者的學習程度,選擇略高于學習水平的課堂教材,在教學中不可好高騖遠,急功近利,否則不僅達不到練習效果,還會打擊學習積極性,甚至造成身體損傷。
四、小結
《中國養老機構發展研究報告》表明,截至2014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已達2.12億人[10]。這表明,我國老齡化的問題日益嚴重,且大多數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一般或處于亞健康狀態[11],心理狀況并不樂觀。近些年來,在業余的晚會和各類晚會中,中老年舞蹈團體的活動越來越活躍,在作者的實踐中也發現,中老年舞蹈學習者時常比正處于學齡階段的學習者對于舞蹈學習更加有熱情和毅力,他們也從業余的健身舞蹈逐漸轉向更加專業的舞蹈學習,這要求我們在舞蹈的學習中我們也不僅僅要關注中老年人的健康問題,他們的心理健康更是需要迫切的關注。只有了解中老年群體的心理需求,才能更好的開展舞蹈教學活動。馬斯洛認為當一種需要得到滿足時,它便會消失,應該從最底層向高層逐級滿足,但這并不比表明低層次的需要為滿足前高層次的需要就不存在[12],應當辯證的分析和運用馬斯洛層次理論,通過系統、科學的方式開展中老年舞蹈活動。
注釋
[1]范銘.解讀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及其對教育的影響[J].時代教育,2007(10):114-115.
[2]車文博著.人本主義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龔隨東.談中老年舞蹈教學的新趨勢和新觀念[J].2012(19):205.
[4]杜靜歌;陳智;黃蓉靜.我國社區舞蹈的內涵及特性分析[J].大眾文藝,2016(17)∶14-15.
[5]曾俊,楊曉虹,何煦,江凌凌.廣場舞對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響[J].成都醫學院學報2020,15(4):517-521.
[6]Carvalho A,Rea I M,Parimon T,etal.Physical activity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individuals over 60 years of age:a systematic review[J].ClinInterv Aging,2014,9:661-682.
[7]亞伯拉罕·馬斯洛.動機與人格(許金聲等譯)[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26-28.
[8]劉君、周晨潔、劉敏,離退休老年人心理問題的分析與對策[J].中國療養醫學.2013,472.8.
[9]陳芳.中老年舞蹈教育的必要性及社會功能[J].才智.2014(02):327
[10]張希敏.中國首部養老機構發展研究報告在京發布[EB/OL].(2015-07- 16).[2015-10-18].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7-16/7409367.shtml.
[11]徐淑金."積極老齡化"框架下的老年人心理健康[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2)∶46-48.
[12]陳楊貴,陳宇家.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視角下分析廣場舞的作用[J].體育世界(學術),2016,1:22-23。
作者簡介
倪晨昕(1997年-),女,漢族,湖北宜昌,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