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梅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斷增多,在現代城市快速深化發展的背景下,各種類型的高層建筑不斷涌現,成為現代城市一道風景線。為保證高層建筑設計與整個城市空間規劃之間的協調與和諧,從高層建筑設計及城市空間規劃出發,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高層建筑在城市空間規劃中的設計原則,以某高層住宅建筑項目為例,深入分析城市空間規劃中的高層建筑設計思路。
關鍵詞:高層建筑,;城市空間規劃;設計思路
引言
在當前的城市化發展過程中,高層建筑成為城市空間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集約化發展的趨勢下,其對于推動土地利用的集約化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城市規劃中,應對高層建筑的規劃設計進行充分考慮,力求借助高層建筑的建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為城市創造更為豐富的空間。
1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規劃之間的關系
城市空間規劃及高層建筑設計是推動城市實現穩健快速發展的兩個關鍵因素,同時,兩者之間相輔相成。首先,城市空間規劃方案的科學制訂及高效實施離不開高層建筑設計的支持。在論證城市空間規劃方案可行性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和科學分析高層建筑設計情況,有助于提高城市空間規劃的專業性、科學性及可行性,使城市空間規劃方案的實施取得預期效果。其次,在高層建筑設計過程中,應結合城市空間規劃的要求,明確樓群密度及綠化容積率等要素,使高層建筑設計方案更加科學、規范、可行,從而使高層建筑與城市的整體環境及風格相融,形成獨有的城市特色。因此,城市現代化進程中,需充分重視高層建筑設計和城市空間規劃的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及共同發展。
2高層建筑在城市空間規劃中的設計原則
2.1合理控制建筑高度
城市規劃中,高層建筑一般集中于城市商業區以及人口較為集中的地區,在設計時應根據建筑周邊的交通情況與人口密度情況,對建筑的高度和層數進行合理控制,同時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加寬街道,從而加強街道的通行能力。
2.2合理控制建筑密度和數量
城市規劃設計時,適當增加高層建筑密度和數量,能夠對人們的工作與生活起到積極作用,促進經濟發展。但同時也要對高層建筑的數量及密度進行合理控制,如果高層建筑的數量及密度超過一定限制,容易造成空氣流通困難、交通擁堵和光污染等方面的問題。因此需要根據規劃,對高層建筑的數量和密度進行合理控制,合理布局。
2.3合理控制建筑結構及尺度
在高層建筑的設計方面,為了減少對城市景觀的不利影響,還要根據城市空間規劃以及建筑的功能和設計要求,對建筑的結構與尺度作出合理設計,達到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的效果。并且還應注意人員出入口、建筑頂部、樓體、基座等部分的設計和規劃,提高建筑使用質量。
3高層建筑在城市空間規劃中的設計思路分析
3.1工程概述
某高層建筑項目建設用地總面積約5.7萬m2,規劃指標計容總建筑面積約1.8萬m2,容積率為3.0。該項目主要包括住宅、公建配套建筑、幼兒園及商業建筑,地下1層為地下停車場及設備用房,住宅樓共計14棟,樓層高度為17-32層,建筑高度為56-97m.
3.2總體設計構思
(1)合理設計及布局組團社區
根據現場情況,將用地合理劃分成幾個組團。這樣組團式的布局設計不僅有利于進行分級管理,且有利于將社區內交通進行人車分流。
(2)景觀及光照的均好性
為提高總體建筑設計布局的合理性,在設計中充分考慮景觀及光照的均好性,從而使每棟樓每層的住戶均能獲得充足的光照及景觀。
(3)公建配套的豐富性
在實際建筑規劃設計過程中,根據現場地塊特征及居住需求等,對公建配套設施進行合理規劃,提高其層次及完整性。同時,結合小區的景觀布置設計配套的室外游泳池。
(4)綠化景觀相互滲透
該小區的綠化景觀分為2個層次,即組團內的中心花園及樓間庭院綠化景觀,且這兩類景觀相互滲透,根據空間氛圍的不同設計形成不同的景觀主題,并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同時,通過合理手法將庭院綠化景觀逐層遞進串聯到一起,使其相互融合的同時,可以使居民在散步或歸家途中享受移步換景的美好體驗。
(5)自然落差的場地設計
①根據組團的布局情況,利用落差設計的手法把庭院空間設計成為自然的坡地起伏;②相比于城市道路,庭院空間設計中進行了合理抬高,并與干道兩側的綠化相輔相成,形成和諧的立體景觀。
3.3交通組織設計
該高層建筑項目的入口位置與城市道路相連,以便居民進出小區。又根據現實條件及規劃控制要求,在主入口位置設計了方便機動車出入的口,機動車可直接下到地下停車場,避免機動車進入小區庭院增大安全風險。同時,小區內部機動車道設計選用的是“環形+枝狀盡端”形式,并分為主干道及次二級道路,同時,也與樓間小徑及其他步行系統相連,形成功能清晰且等級明確的小區內部交通系統。
3.4消防及人防
在小區內部順著建筑物的外圍設計了一個環形的消防車道和便于消防救援的登高面。每一棟樓都有大于1/4周長及一面長邊墻面直接落地,且每一棟樓間距均大于13m。同時,每棟樓的各單元均配有1部消防電梯,且地下室也根據防火規范的要求也分劃了相應的防火分區。
3.5建筑設計
(1)套型設計
該高層建筑項目以133m2的三室兩廳兩衛和98m2的兩室兩廳兩衛的套型為主,套型設計比較方正,且南北通透,明廚明衛,確保每戶的采光及通風效果。為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對住宅頂層進行了躍層設計,對底層公共入口的大堂也進行了合理的空間設計,有效增強了整個項目的品位及附加值。
(2)立面造型風格
該高層建筑項目的立面設計造型風格為新古典主義建筑風格,突出了樓層的高聳及挺拔,從而形成拔地而起、傲然挺立的氣勢。同時,該高層住宅建筑設計中還有效地運用形式追隨功能的設計理念和三段式立面分割、坡屋頂的設計方案。立面設計的色彩選擇米黃色仿石漆涂料,屋頂選擇灰藍色瓦,并在局部配上棕灰色仿石涂料,使建筑物顯得更加高貴。另外,為能夠與周圍的建筑環境相輔相成,在該高層住宅建筑立面設計中,根據大道的視線節點對每棟樓的外立面視覺印象進行統一設計,力求維持該地段環境的完整性及統一性。一個優秀的高層住宅建筑項目,不僅要滿足開發商的開發需求和居民的居住使用需求,也應注重建筑文化的傳承及發展,從而使高層建筑項目成為城市空間中具有獨特風格又不影響城市環境統一的標志性建筑。
結束語
總而言之,如今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受傳統理念和發展歷程的影響,城市高層建筑設計和空間規劃設計存在的不足不斷暴露。為此,高層建筑設計人員需要積極更新設計理念,對城市環境、文化、區位特點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秉承科學、和諧、統一、可持續的核心理念,在高層建筑的造型、色彩、裝飾方面進行優化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在滿足人們生活、審美需求的基礎上,為城市的文化傳承、可持續發展奠定可靠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艷.淺論高層建筑布局與城市規劃發展的空間關系探討[J].消費導刊,2020(38):31.
[2]陳玉鑫.高層建筑與城市空間形態的整合——高層建筑體形設計方法淺析[J].城鎮建設,2020(6):305.
[3]徐晨.基于城市空間的建筑設計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9(31):90-91.
[4]姚友龍.高層建筑在城市空間中的規劃設計探討[J].中國標準化,2019(1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