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英豪
摘要: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關于核心素養的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學術界對核心素養的內涵、培養策略和評價方法上仍未達成一致意見。在現有的課程體系當中,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以各學科的課程教學為載體進行的。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語文、數學、科學、社會等不同學科紛紛提出本學科的核心素養。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如何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自然成為了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本文主要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探索;實踐;教學;培養
引言
核心理念的素養要求所帶來的影響力是極大的。在其潛移默化和持續深遠的影響之下,小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掌握與應用以及及時運用語文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等意識都急需充分關注和提高。針對這一問題所產生的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教育有效性也成了極為關鍵的一點。
一、樹立培養核心素養的語文教學觀念
一直以來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更側重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很多語文問題都有著唯一且固定的答案。但是小學生處于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養成的初級階段,經常有出現錯誤的情況,這在很大程度上會挫傷學生學習的信心,影響學習主動性。針對這個問題,教師要轉變知識本位的教育觀念,側重培養核心素養,比如在課堂上多設計探究性問題,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思考和學習的熱情,讓學生感受語文知識的樂趣。同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轉變教師主體的模式,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化教育觀。一方面,教師需要營造更加活潑的課堂氛圍,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說得多、教得多,學生聽得多、說得少,但是小學生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這種方式下一些學生會逐漸形成“語文是無趣的”這種意識,削弱學習語文的興趣。另一方面,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給學生更多的表達機會,結合學生的真實體驗展開教學。比如在學習一些古詩詞時,由于缺少語言環境,很多學生會覺得古詩詞拗口,不好記,教師可以先將古詩翻譯成白話,用通俗的語言講解古詩的內容,并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這既能夠展現語文的趣味也能夠降低理解的難度,能夠激發學生更加獨特的情感體驗。
二、培養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具體對策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傳統語文課堂氣氛的壓抑以及學習氛圍的不足,導致學生很難有著學習的主動性。所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拉近師生關系,比如找當下熱門的流行語和圖片,將它們導入到課件當中,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自然在課堂中的參與度也提高了。同時教師也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動態,觀察每位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制定符合自己學生特點的課堂教學策略,從實際出發,完善優化個性化教學。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對班級進行西方式分組教學,即讓學生以團隊協作的方式來分析和解決問題,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可以鍛煉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還讓學生認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讓自己更加有擔當。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更加切實地感受語文課堂的魅力,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從根本上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
(二)豐富初中語文課程教學資源
在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內容質量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與教學質量和教師的教學水平密切相關。小學語文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整合多媒體、網絡教學等網絡教學模式,以網絡為工具,改進和優化教學課件,吸引學生注意。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進而提高教學效率,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特別是在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當中,互聯網作為一個新的信息傳播和共享平臺,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知識和信息,擴大了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在網絡資源豐富的大環境下,現有教材并不能滿足學生日常學習的需要,傳統教育方法也受到了嚴重影響。在這個階段,教師需要改進自己,并積極創新,轉變教學觀念和方法,靈活運用計算機、互聯網等新技術輔助教學。充分利用網絡的時代性和豐富性,使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更加具體、生動。
(三)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相結合
在核心素養的培育過程中,教師還應對學生的德育思想開展教導。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相結合:在課堂上,我們應該幫助所有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有教無類地完成德育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充分掌握教材中的價值觀和思想,通過課文內容的講授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從而提高班級中學生的整體核心素養水平;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基礎的不同,設計差異化的教學計劃與方案。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知識掌握程度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布置難度相對較大的學習任務,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對于學習能力相對較差、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他們布置相對簡單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學習后通過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獲得更高的自我效能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可以鼓勵學生繼續深入學習,讓學生通過不斷學習提高核心素養。
(四)培養朗讀興趣
自古至今,我國在進行傳統語文教學時,朗讀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學生可從朗讀文章中不斷感知語境,體驗語言表達的妙用,從而強化自身語感及閱讀能力,提升自身的表達能力及朗讀能力。目前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正進入一個全新的數字化時代,各類終端設備不斷涌現,當前各年齡段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過分依賴電子產品,且對自身朗讀能力培養不夠重視,大量使用電子產品替代自身閱讀、朗讀,大幅度降低自身朗讀水平、語言表達能力及文字運用能力。為此,教師應引導學生不斷實踐,逐步激發其閱讀愛好,帶動其掌握閱讀技巧,體驗語境,并感受文章中語言的美感。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朗讀能力及培養朗讀習慣的目的。教師可根據相關教學要求,循序漸進地對學生朗讀能力進行培養,從最初無誤流暢的朗讀到最終學會感知文章情感、并熟練運用技巧、帶入自身感情流暢的閱讀。
結束語
語文教學是中國近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所有學科的基石,在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不斷創新和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方法依然是推動小學生在語文方面的核心素養的關鍵之所在。
參考文獻:
[1]陳瑞梅.淺談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散文百家(下),2020(11):80.
[2]張建明.簡析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指導有效性策略[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