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艷
摘要:在新的教育環境下,教師的教學思想有了明顯的改變,教學策略也逐漸呈現出了多元化的趨勢,課堂上的學習氛圍在優質教學策略的落實之下變得愈來愈濃厚。
關鍵詞:課程改革;語文教學;改革創新
引言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他們的認知能力還沒有得到明顯的提升,這個時候是發展能力、培養道德修養、積累知識的重要時期,所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結合新課改教育理念進行創新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教師應該深刻領會新課改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正視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實行更好的教學策略。
一、小學語文新課改解析
新課改強調小學語文課程的人文性,以及其與工具性相統一的特征,這需要廣大小學語文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對教學課程展開設計工作,以此來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能力及口語交際能力等,豐富學生的實踐體驗。與此同時,語文教師需要合理地設置閱讀、習作及漢字教學等任務。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旨在尊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他們創造獨特的學習體驗,從以前的理論教育逐漸地變為實踐教育。教師需要適當地減少對學生的束縛,為其留出自主發揮空間,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和主動性,使其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密切配合的基礎上,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教師已然不是課堂中獨具發言權的主體,教學需要讓小學生做課堂的主體。在意識到這點之后,語文課程教學相應地應做出調整。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在小學階段的所有課程中,語文學科作為其他學科的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新課改背景下,教育教學更加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而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已然不能夠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其較為落后的教學方法很大程度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產生了制約作用。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矛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當前小學階段為學生制定的教學目標無法切合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其掌握知識的能力以及認知水平發展還不成熟,并且個體之間存在較大差異。而傳統語文教學模式中采取統一的教學手段,缺乏高效的教學方法,無法切實顧及所有學生的接受能力。其二,當前年齡段的學生自律能力較差,其注意力極易被其他事物所分散。而傳統語文教學模式中的授課方式較為單調,加之強制學習所導致的抗拒心理,使學生的學習效率無法得到提高。教師要進一步拓展教學方法,結合有趣的教學形式,才能實現寓教于樂的高效課堂。其三,現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師資隊伍對于新課改的具體宗旨以及任務目標理解深度不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無法予以切實落實,互動型授課方式僅呈現于表面方式,導致教學效率低下。
三、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創新
(一)開展小組合作討論
如何可以推進教學的步伐,又能給予學生討論和交流的空間?小組討論學習模式可以做到這一點。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有交流和互動的空間,課堂的主體交還給學生,發揮主導作用,而教師作為引導者要有效推進討論的節奏,從而營造開放的教學氣氛,調動思考的激情;另一方面,通過討論,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共同解決問題,從而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動手能力等,促進學生各項思維的綜合發展,達到現代教育的要求和標準。
(二)應用思維導圖
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優化小學生的閱讀素材,不斷開闊其閱讀視野,引導學生把握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關鍵內容,切實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及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強化學生的應用意識。教師應當在備課環節中借助思維導圖的形式,優化學生的認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他們在實踐中有效地使用思維導圖。小學語文教師在引領學生進行展開課文賞析過程中,要在黑板上示范思維導圖的繪制。如果思維導圖的結構較為復雜,教師應提前使用軟件將其展示到多媒體設備上。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直觀地學習每個章節的學習重點,避免關鍵部分的缺失。
(三)引進現代教育技術,拓展學生的語文視野
小學語文學科是一門要求學生增長見識、拓寬學習范圍的課程,只有不斷在教材基礎上進行延伸,才能深化學生對文本主題的理解,從而更好地領會文本精神,而在延伸的過程中,現代教育技術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功效,不斷拓寬學生的視野。而在當前教學中,教師在引用現代教育技術時往往采取過于單一的形式,將多媒體視作唯一的教學手段,忽視了其他先進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的促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所以,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他們的語文素養和知識積累,教師可以全面了解現代教學技術的類型,在語文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在不同階段使用不同的現代教學技術,以適合小學生直觀思維的形式展示語文知識,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出現代教學技術的功效,從而增強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拓寬他們的語文視野,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不斷成長為符合社會需求的綜合性人才。
(四)基于教學情境,開展啟發式教學
針對小學階段學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極易被分散的現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強調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實現多樣化教育方式的進一步拓展。通過切合教學主題的情境創設,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沉浸式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習興趣的同時能夠激發自主探究意識。在教學情境中,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設備等教學工具,以學生特性為基礎,提供多方面的啟發式教學環境,實現課堂教學方法的高效創新。
結束語
現代小學生的思想偏成熟,傳統簡單的方法是很難讓學生產生興趣的,所以必須結合更新穎的活動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而且不能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而采用僵硬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阻礙學生自主探究習慣的形成。現代互聯網技術發展,雖然給予了學生很大的學習幫助,但是沒有運用好反而會帶來負面的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語文基礎的鞏固。教師要合理引導學生思考,有邏輯、有方法地解答問題,改善教學誤區,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促進語文素養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紅燕.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策略探究[J].問答與導學,2019(34):28.
[2]葛紅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激趣教學探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9(12):95.
[3]李秀芬.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策略分析[J].知識文庫,2019(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