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虎
摘要:就當下小學音樂教學的情況來看,還存在一系列問題,主要表現為教學模式單一,課程趣味性不足,且忽略音樂賞析技巧的傳授,以致于學生音樂欣賞能力不足,需要教師及時創新教學理念,積極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音樂課堂更加充滿激情、活力,全面促使音樂教學效果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就小學音樂的現狀展開論述,提出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活小學音樂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多種教學方法;小學音樂;教學效率
引言
音樂是陶冶學生情操、洗滌學生心靈的主要學科,通過音樂賞析給學生帶來極佳的審美體驗,促使其音樂鑒賞力、審美能力的形成,然而,由于教師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局限,導致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不足,難以感知音樂的內涵,無法品味其魅力,亟待教師創新教學理念,采取多元化教學策略,給予學生良好的音樂體驗,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品析音樂,實現其多元發展。
一、小學音樂課堂的現狀分析
1.教師教學模式單一,學生音樂欣賞能力低下
在當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老師利用課件進行音樂播放,簡單的完成一些唱歌技巧的傳授后,組織學生共同練習,這種教學模式十分單一,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音樂課程趣味性不足,學生積極性不高。其次,當下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通常由其他教師兼任,這部分教師缺乏專業知識,未受過專業訓練,無法有效把握教學目標,不能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進行講解,缺乏專業音樂技巧傳遞,以致于學生音樂欣賞水平低下。
2.教師重視度不足,難以實現學生的多重發展
在我國大多數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學老師的教學態度不夠嚴謹,普遍認為音樂是一門副課,只停留在較為淺薄的“聽歌,唱歌”階段,嚴重忽略了對學生審美能力、欣賞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培養,以致于音樂課堂氛圍低迷,需要教師及時創新教學方法,增強音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浮躁的心靈得以治愈,實現其欣賞能力、審美能力和音樂表現力的共同提升。
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活小學音樂課堂的策略
1.積極運用多媒體,增強課堂感染力
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推進,信息教學技術逐漸進入到各大課堂,讓傳統課堂體系發生了巨大變革。多媒體技術即基于計算機和電子白板的現代化信息交互工具,和互聯網深度連接,具備豐富的教育資源,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完善知識體系,也具備直觀的畫面展示,通過多媒體播放音視頻,給予學生良好的課堂體驗。因而,為構建出多元化音樂課堂,教師應將多媒體技術置于首位。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江南好》這首歌為例,教師首先可以利用“竹笛”調動學生的聽覺感官,讓學生深刻領會到竹笛悠揚、輕靈的旋律,再利用多媒體展示紅磚碧瓦、煙雨樓臺的江南小鎮,直擊學生靈魂,深刻感悟到歌曲中所表達的深遠意境,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下,學生仿佛置身于溫婉的江南小鎮中,課堂體驗感大幅度提升,其賞析能力也能在此過程中夠得到提高。
2. 融合多種元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就傳統小學音樂教育模式而言,大多采用教師帶頭、學生跟著老師唱的方式。該方法十分傳統,不利于學生自主性的發揮,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因此,音樂教師應該突破這一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革新音樂教學方式,在課堂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自身作為引導者、輔導者。例如在《幸福拍手歌》的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作為主體,讓學生從樂器、舞蹈、動作等多個角度進行學習。由于該歌曲具備較強的節奏感,旋律變化明顯,教師首先需要帶領學生利用簡單的樂器進行演奏,然后,需要將學生劃分為數個小組,小組成員要進行明確分工,一部分進行樂器演奏,另一部分則需要烘托氣氛,例如跟隨節奏拍手,做出相應的肢體動作,讓學生以團隊協作的方式完成演奏,既能增強學生的體驗感,也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3.注重評價和鼓勵,實現師生互動
一個高效、活躍的音樂課堂應該是師生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教師要積極和學生互動,激發學生的課堂熱情,并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幫助學生重新樹立音樂學習的自信。例如四年級下冊《大海啊,故鄉》的欣賞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MV,然后抽取幾位學生表達對這首歌的評價,有的學生就會說“這首歌節奏節奏起伏,回憶了作者的幼年時光,表達了作者對故鄉大海的無限回憶和向往。”教師點點頭,對其進行評價:“這位同學總結的很專業啊,能夠從旋律和歌詞中品析音樂,看樣子聽的很仔細。”在受到教師的評價后,有利于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保持更高的激情。
總結: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讓小學音樂體系發生了變革,教師要及時意識到以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積極創新教學方式、理念和教學模式,借助于現代化手段、互動教學等多元化手段,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其更好的投入到課程中,無形中提升其審美判斷能力、音樂鑒賞能力,最終實現高效音樂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高歡.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策略[J]. 西部素質教育,2020,6(11):102-104. DOI:10.16681/j.cnki.wcqe.202011049.
[2]秦琛. 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教學方法分析[J]. 中國科技博覽,2014(2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