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主要有三種發展模式,分別是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帶動模式、大中城市郊區都市型現代農業帶動模式以及特色農產品區基地帶動模式。本文主要深入探討這三種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發展模式的具體內容和實際成效,在此基礎上形成借鑒啟示。
【關鍵詞】 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發展模式;啟示
【DOI編碼】 10.3969/j.issn.1674-4977.2021.06.003
Development Model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Demonstration Rrea and its Revelations
LEI Hai-yan
(Qingyuan Decheng Standardization Research Institute,Qingyuan 511500,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three main development modes in China's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demonstration areas,namely,the grain production driving mode in the main grain producing areas,the urban modern agriculture driving mode in the suburbs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and the base driving mode i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a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pecific contents and practical results of the three development models of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demonstration areas,and forms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on this basi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demonstration area;development models;revelations
1 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帶動模式
1)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帶動模式的含義及當前情況
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帶動模式,指在糧食主產區內,統一進行農產品的種植、生產、培育及其他相關工作,以實現農產品生產能力顯著提高[1]。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帶動模式下的農產品生產主要六大特點:第一,使用先進種植技術,推廣高產優質農產品新品種;第二,科研機構和高校與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區聯合生產;第三,農民組成合作組織共同經營農業用地;第四,以農業促進其他產業的發展;第五,重點培養擁有更多土地的農民;第六,質量安全監督體系貫穿生產的全過程。
2)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帶動模式的具體運作
第一,選育優良糧食品種,推廣更加先進的標準化糧食種植和生產技術,大力推動當地糧食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第二,建立標準化組織經營模式,推動土地流轉;第三,建設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吸引各方進行投資,加快引進高效的先進科研技術,著力提高農業示范區的標準化水平;第四,發展相關產業,形成完整的農業產業鏈,有效保障了糧食安全,同時還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2]。
2 大中城市郊區都市型現代農業帶動模式
1)大中城市郊區都市型現代農業帶動模式含義及當前情況
大中城市郊區都市型現代農業帶動模式,是指在大中型城市的郊區,以城市居民消費為農產品生產導向,利用城市特有的資金、人才以及市場等優勢,進行農副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使城市農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例如,平谷區積極響應北京市的相關政策和理念,大力發展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種植以及畜牧業養殖[3],就是大中城市郊區都市型現代農業帶動模式的一個成功案例。
2)大中城市郊區都市型現代農業帶動模式的具體運作
北京市平谷區都市型現代農業帶動模式,主要有以下三個發展方向:第一,利用地理優勢,根據北京市居民的具體需求,使農業與其他產業有機結合、共同發展;第二,利用資源優勢,推動當地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積極從北京市引進最先進的科技和專業人才,引進各方的資金投入;第三,大力發展進出口農業產業鏈,使當地的農副產品遠銷至國外。
3 特色農產品區基地帶動模式
1)特色農產品區基地帶動模式的含義及當前情況
特色農產品區基地帶動模式,指在特色農產品聚集區,利用該區域先天優勢,通過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建立起具有獨特優勢的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區。這種發展模式典型示范區是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其地處四川盆地外圍的山區丘陵地帶,地形極為特殊,自古以來就以種植獼猴桃而聞名。
2)特色農產品區基地帶動模式的具體運作
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特色農產品區基地帶動模式,為以下三個發展方向:第一,建立相關的領導小組實行統一管理,有效推進特色農產品基地的建設和發展;第二,以獼猴桃為主要內容建立起詳細完整的農業標準,同時培育新品種,打造獼猴桃綠色品牌;第三,建立食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對農產品進行定期抽樣檢查,對不合格的農產品及時進行銷毀處理。
4 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借鑒啟示
1)農業標準化的前提是政府的政策扶持
成功案例顯示,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發展,并且出臺相關政策大力扶持農業發展,為農業標準化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護和健康的發展環境,這種規范貫穿了農業的生產、加工、運輸和銷售全過程,有力地促進了現代化農業標準化的發展。
2)農業標準化的重點是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建設
成功案例顯示,建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健全了各類農業標準化發展的模式,給其他地區的農業標準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導。與此同時,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建立還大大促進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提高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從而大大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3)農業標準化的主體是農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
成功案例顯示,農業合作社與當地的龍頭企業聯合發展,有效帶動了當地農業的發展。將農民組織到一起,提高了農產品的生產能力,增加了農產品的產量,使農業活動在統一的組織管理下蓬勃發展。
4)農業標準化的關鍵是打造綠色農業品牌
成功案例顯示,打造綠色農業品牌不但有利于增加地區內農產品的知名度和銷量,而且還有利于打開國外市場,使我國的特色農產品遠銷國外,進一步實現農業的標準化建設,提高農業的產量和農民的經濟收入。
5 結語
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三種主要發展模式,對區域農業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啟示。希望本文能夠對發展地區農業起到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燕艷華,齊顧波,初僑.不同項目治理模式對示范區農戶帶動的影響——以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1):146-157.
[2] 張辰宇.山西省有機旱作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探析[J].大眾標準化,2020(13):13-15.
[3] 祁維壽.青海省互助縣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現狀及展望[J].農家科技(上旬刊),2020(1):1-2.
【作者簡介】
雷海燕,女,1980年出生,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標準化、質量技術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