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萍


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護理干預于急性小兒腸炎中對提高護理質量的影響。方法:72例觀察對象均來源我院兒科確診急性小兒腸炎患者,研究起止時間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依據住院序號分組,常規組36例沿用對癥護理,干預組36例開展健康教育。結果:干預組患兒腹脹、感染、膿血便等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常規組(P<0.05);干預組患兒家屬于對癥治療、人文關懷、生活指導等維度滿意評分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健康教育的開展可降低急性小兒腸炎并發癥,提高臨床護理質量,護理優勢顯著。
關鍵詞:急性小兒腸炎;健康教育;護理質量;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2--01
小兒腸炎為臨床兒科常見急腹癥,以惡心嘔吐、高熱癥狀為主,起病較為突然,與細菌病毒侵襲、家屬喂養具有高度關聯。兒科護理為醫患糾紛高發科室,因小兒年齡較小,護理配合度較低,家屬擔憂小兒病情,臨床護理依賴性較大,于疾病護理期間,加強護患關系的建立,開展健康宣教,提高家屬認知,可為疾病治療增效[1]。現研究筆者為提高臨床護理質量,特于急性小兒腸炎治療中開展健康教育護理干預,開展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72例觀察對象均來源我院兒科確診急性小兒腸炎患者,研究起止時間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依據住院序號分組,常規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齡1-8歲,均齡(3.85±0.72)周;干預組36例,男18例,女18例,年齡1-8歲,均齡(3.79±0.69)周;2組急性小兒腸炎患者入組資料,差異細微具有符合比對需求(P>0.05)。
1.2方法
常規組沿用對癥護理,針對小兒用藥情況對患兒家屬進行講解,告知疾病進展,確保家屬掌握小兒病情,以免導致不良醫患糾紛情況發生。
干預組開展健康教育,加強疾病認知干預,針對小兒腸炎發生因素、治療對策、預后轉歸需求等相關情況對家屬進行講解,糾正錯誤認知,以提高患兒家屬護理配合度[2];引入人文關懷理念,及時安撫患兒及家屬負面情緒,采用主動護理,對家屬疑難問題進行解答,提高家屬對醫療機構的信任[3];加強疾病預防宣教,告知疾病影響因素,加強環境管理及營養支持,科學喂養,以提高患兒機體免疫力[4]。
1.3評價標準
觀察治療期間腹脹、感染、膿血便等并發癥發生情況;采用自擬護理治療評分量表對患兒家屬進行問卷評估,主要指標包括對癥治療、人文關懷及生活指導等維度,問卷Cronbach'α0.79,可信度高。
1.4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軟件SPSS24.0進行假設校驗,P<0.05設為統計學差異基礎表達。
2結果
2.1 2組小兒治療期間并發癥統計
干預組患兒腹脹、感染、膿血便等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2組患兒家屬護理質量評分統計
干預組患兒家屬于對癥治療、人文關懷、生活指導等維度滿意評分高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討論
急性小兒腸炎為臨床兒科常見病及多發病,因小兒年齡較小,腸道防御機制較差,極易受環境因素、飲食因素導致腸炎,嚴重影響小兒生長發育。經臨床病例分析顯示,急性小兒腸炎護理開展影響因素較多,于疾病對癥護理基礎上,需加強認知干預及家屬宣教,重視家屬因素于疾病治療中的影響,通過開展健康教育,提高家屬對小兒腸炎知識的了解,提高護理配合度,明確疾病影響因素,為疾病遠期康復及防治提供醫學支持[5]。本研究試驗結果顯示,干預組患兒腹脹、感染、膿血便等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常規組(P<0.05),健康教育加強患兒家屬認知干預,提高護理依從性,可促使癥狀轉歸,確保治療順利開展;經護理質量評分顯示,干預組患兒家屬于對癥治療、人文關懷、生活指導等維度滿意評分高于常規組(P<0.05),護理優勢顯著。
綜上,健康教育的開展可降低急性小兒腸炎并發癥,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可于臨床深化研究。
參考文獻:
[1]高雪.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急性小兒腸炎護理質量的影響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10):163-164.
[2]葉翠紅.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急性小兒腸炎護理質量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57):289-290.
[3]林小霞,鄧秀華,莫尖飛.探討健康教育在小兒急性腸炎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93):95,100.
[4]陳建君.小兒急性腸炎的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實施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62):205-206.
[5]李巧鳳,黃秋永.健康教育聯合衛生指導在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中的預防和治療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3):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