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瀟 李運成
摘要:為了培養(yǎng)多類型復合型人才,高職院校生源越來越趨于多元化,多元化生源決定了學生的學習基礎等有較大差別,如何應對不同的學生進行高效的教學,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高等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高效教學提出了一些經(jīng)驗和探索,對生源不同基礎不同的學生組成的班級教學具有實踐意義。
關鍵詞:生源多元化;高效課堂教學;高等數(shù)學
隨著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迅速提高,教育的普及化逐步加快,高等教育的生源多元化給高中階段畢業(yè)的學生帶來機遇。生源多元化的結果是學生的數(shù)學水平參差不齊,如果采用生源單一的教學模式必定帶來較多的問題,因此面對學生數(shù)學水平的復雜性,積極探索高等數(shù)學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迫在眉睫。
一、課堂學生多種學習狀態(tài)加大了課堂教學難度
1.第一種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教師上課第一要務要把所有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師的身上來,讓所有學生聽到并理解教師說的什么,真正內涵是什么。而事實往往不是如此,總有一些學生心思游走在別的某個地方,對老師說的話總是聽不到。比如上課開始一般會在職教云平臺簽到,這個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考勤,也是為了讓學生盡快把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因此老師會多強調幾遍,但結果是總有幾個學生坐在教室但沒有簽到,問及原因答曰沒聽到老師讓簽到,這樣的學生在聽課時也會聽不到老師在講什么。那么如何讓這部分學生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是提高其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
2.第二種是懶的動手的學生。這類學生上課一般是感覺能聽懂,但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般上課不帶教材,不帶練習本,不帶筆,也叫“三不帶”學生,這種學生有的基礎不錯,有的基礎較差,但不動手練習,基礎好的學生學習效果也不理想。
3.第三種是基礎好,積極學習,勤奮,學習效果非常理想的學生。這部分學生能緊跟老師的思路,及時領會課程內容,掌握知識的重點及難點,課堂練習非常優(yōu)秀,這部分學生一般坐在教室前幾排座位,求知欲強,為課堂教學效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二、因材施教,關注每類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及時調整教學方法。
1.針對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老師課堂上要多加關注,可以把這部分學生的座位調到前排,便于上課時留意其狀態(tài),有的學生自尊心強,不愿在前排,這就給老師帶來困難,在上課時多多提問其比較容易的問題,但不能頻繁提問,致使上課思路被打斷,這部分學生不僅講課時老師要多關心,做課堂練習時也要進行督促,多鼓勵多贊揚,使其有收獲感,對課程感興趣,逐步把注意力放到課堂上來。對待他們老師要有耐心,有愛心,有恒心,否則他們的課堂學習效果將會很差,無法學習本門課程。
2.對于學習上懶于動手,沒有養(yǎng)成學習習慣,眼高手低的學生,教師要提出具體要求,比如讓他們交課堂作業(yè),然后老師仔細批改,指出作業(yè)的優(yōu)缺點。這部分學生往往眼高手低,對于簡單題目用眼睛就能看出結果,但真正用筆去寫,又會出現(xiàn)步驟上的錯誤,因此上課期間老師要通過具體例子,教育其不動手練習的危害,使其認識到學習就要動手做,只用眼睛看是學不會知識的,讓其逐步改掉不良的學習習慣。
3.針對基礎好積極學習的學生,老師在課堂上是感到最有成就感的學生。他們的積極學習能激起老師靈感,所謂教學相長,就是在和這些學生互動中碰撞出教與學的火花,結果是學生學會了知識,教師在知識教法教學能力上均有提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在和他們互動的眼神中就能覺察到他們的學習效果,事實是他們的課堂作業(yè)非常理想,老師會從中感到教學的真正樂趣,精神的慰藉,靈魂的洗滌,感到教師職業(yè)的偉大。這種學生會在老師自然流露的興奮中得到鼓勵,學習效果自然會更上一層樓。
三、課下跟蹤督促是課堂學習的延伸和補充。
1.對于課堂學習效果不太好的學生,通過課下布置有針對性的練習,讓其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教師要充分了解這部分學生課堂的學習效果,才能使課下練習和學習進行有效銜接和加深,對課堂教學效果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如果教師忽略了這部分學生,往往課下練習難度大,使其失去興趣,久而久之學習效果越來越差。
2.對學習效果較好的學生,需要在課下布置難度稍大的作業(yè),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為后續(xù)的學習做準備,同樣如果不分學習效果差別而布置同樣的作業(yè),會使其感到作業(yè)太容易而失去興趣,結果導致學習好的同學也學不好高等數(shù)學。
3.教師課下教學要采取多種形式,如QQ問答,職教云題庫作業(yè),教師可把上課重難點錄成小視頻發(fā)給學生,使課堂學習效果不好的學生再加強學習。
所謂教無定法,因勢利導,在高職院校數(shù)學課堂上更顯得重要,教師要關注到每一位學生,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教法,一堂好課不僅僅是教師講的生動有趣,更是對每位學生學習的關注,使每位學生都有進步,都有收獲,這才是評價一堂課教學效果好不好的標準。教學的目的是學生學到知識,能力得到提高,只要老師把精力用在學生身上,用在課堂上每一個學生的心上,相信沒有難學的知識,沒有效果不好的課堂,從這種課堂走出來的學生一定在某一方面做出成績,成為國家的真正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劉陽,謝盈盈.高職百萬擴招的意義、挑戰(zhàn)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20(17):20-27.
[2]劉艷.高等數(shù)學分層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9,33(04):133-136.
[3]徐蓉.探索高等數(shù)學研討式教學法[J].教育,2017(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