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連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以新課改精神為導向,致力于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部分英語課堂由于受應試觀念影響,仍然沿用教師講解加學生死記硬背的單一形式,致使學生感到英語學習是一門苦差事,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教學效率很難得以提升,通過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激活英語課堂活力,是擺在英語教學教研面前的重要改革課題。
【關鍵詞】高效課堂教學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010-02
長期以來,初中英語受到傳統教育思想影響和應試教育的驅動,形成了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教學模式,導致了學生消極被動的學習地位,同時教師辛苦授課而不一定有良好成效。為了改變上述現狀,保證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們教師有必要加強對有效教學的認識,運用多種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那么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怎樣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呢?
一、打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和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是成功教育的必備條件。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建構知識,而良好的英語教學氛圍則是提高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前提。此外,和諧的課堂氣氛的創造有賴于融洽的師生關系,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想應該為教師所熟悉。在愉悅的心情的指引下學生能夠更快速融入濃厚的英語教學氛圍,全身心地進入學習的美妙旅途,從而進一步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學習英語的美妙旅途中,教師應該始終充當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和合作者角色,教師要經常給于學生表現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會把老師的表揚等價于對自己的關注和重視,從而激發學生不斷向上的動力。如此,有效性學習的氛圍必然會隨之而來。
二、轉變教師角色,注重英語互動教學
新教材內容多、難度大,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已經無法滿足新課程的要求。而英語互動教學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把教學重點從“教”轉為“輔”,即從我教你學轉到你學我輔。它要求每一位教師都要很好地去研究學生,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只有對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正確的認識,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才能把互動教學搞好,把課堂學習變成學生學習的樂園,使學生想學、樂學、愛學,從而達到在“玩中學”和“學中用”的目的。在此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給予他們表揚,如一個點頭或微笑,一句贊賞的話,一聲親切、熱情的指導,進而促使師生更好地進行互動,在互動中生成新知識、新能力。
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發展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發展是提高學生創新性學習的有效途徑。它把英語教學活動看作是師生進行一次生命與生命的交往和溝通,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統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學習中介的互動,強化人與環境的交往影響,以產生教與學的共振,達到提高學生參與興趣,激發創新潛能的目的。在英語課堂中,可嘗試取消舉手點名回答問題的做法。學生可以隨時站起來回答問題的做法。使學生可以自由發言,想說就說。在不違反課堂紀律的前提下,多給學生一些行為和議論上的“自由”。在課堂上,成立自學討論小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建立責任依存關系,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討論,使自學討論活動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從而激發學生形成自我學習的內部動力機制。
四、讓課堂充滿問題,讓問題充滿思考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創新要注重“好奇”與“質疑”。課堂上適時適度而且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能加快把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進程,是激發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改進課堂提問藝術,才能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發展。但是,不管怎樣優化課堂,英語課堂教學的提問都要遵循:課堂提問要有趣味性、時代性、情感性、多樣性、互換性、全體性。這才是行之有效的提問。否則,會適得其反,勞而無功。因此,我們在教學中,需要時刻把握提問藝術,抓緊抓好我們的每一個提問,實施精心設計,精心提問將提問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教學中,學生如果注意力不集中,為了調節課堂氣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需要設置有效提問。如學習九年級Unit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可以這樣問:1.Teenagers shouid be allowed to make their own decisions? 2.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play computer games at weekends?3.Sixteen-years-olds shouid be allowed to work at night?這樣提問,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活躍學生思維,使課堂活起來。教師應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探索、優化提問技巧,注重提問藝術,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中學英語學習策略及其培養
備課時是先考慮教師如何教學還是學生如何學習?我認為應該改變觀念,把學生如何學習放在首位吧,因為新課標下的課堂不再是教師展示優秀教學技巧的舞臺,而是讓學生品味人生、體會生活的過程。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的外語學習需要,有持久性和延續性,每天都要聽說讀寫。聽教材最好,通過復述故事,練習說,讀教材及配套的同步讀物,培養隨手記筆記經常回顧整理筆記的好習慣,教學生隨時記下好詞、好的短語、好句子、好觀點教育生學以致用,在口語寫作中積極地使用自己平時所記下的好的表達和好的觀點,教會學會歸納所學的知識,讓它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例如:學生總記不住單詞是因為孤立教詞匯,接觸少,重現率低,重復性不夠,系統性不強,主次不分。對學生要分層教學,對尖子生要開小灶,與每個學生單獨聊天溝通,課前三分鐘吸引學生到書本上,講究課堂時間的有效性,訓練的主要方式:講授式,觀察模仿式,探究式,合作學習式,同伴介入式,綜合式。文秋芳說:“學習有法,教無定法。策略因人而不同,同時因事而度。為了提高教學效益,一些教師嘗試運用了不少新的教學方法,但是成效并不明顯。原因是忽視了課堂教學的治理。科學的治理是保證課堂教學順利實施,并取得最佳效益的保證。假如能夠改進教法,施行分層次教學治理,進行目標教學治理,積極的加以引導,引導學生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思維活動,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
總之,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有效教學是我們永恒追求的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經驗、教訓。只要我們不斷診斷、糾錯、創新,就會使自己的教學方法更科學,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與時俱進,順應當今教育改革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李瑞青.中學英語教學的特點及重要原則教育實踐與研究,2002.
[2]束定芳.初中英語教學論梁儀主編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1-05-16